只做最优秀的自己(3)

美国有一位极令人敬佩的年轻女士,她的芳名是罗莎·帕克斯,于一九五五年的某一天,她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搭乘公车,理直气壮地不按该州法律规定让位给一位白人。她这个不服从的举动造成喧然大波,招来白人强烈的抨击,然而却也成为其他黑人效法的榜样,结果掀起了随后的民权运动,使美国人民的良知普遍觉醒,为平等、机会和正义重新界定出不分种族、信仰和性别的法律。罗莎·帕克斯当时拒绝让位,可曾想过自己会遭遇什么样的后果?她是否有什么能够改变现有社会结构的高明计划?我们不知道,然而我们相信,她对这个社会抱有更高期许的决定,促使她采取这种大胆的行动。谁能想到这个弱女子的决定,却给后人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他拥有的那段惊险刺激的童年人生,令无数读者对他的那份敢于向传统礼教挑战的勇气所折服。他的人生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却永远都不敢付诸行动。汤姆生活在一个宗教思想浓厚的小镇。他们视背圣诗,做礼拜,上主日学校为最崇高神圣的事,而汤姆却对这些恨之入骨。他会逃学跑去游泳,与别人打架,将全镇最虔诚的斯普拉牧师视得一文不值。但当这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内心深处却涌动了一股蠢蠢欲动的热情。那是一股兼羡慕与赞叹于一体的热情。那是因为汤姆的行为唤起了我们埋藏在心底的自由的渴望,但我们却没有勇气去冲破礼教束缚,这都缘于我们对别人眼光的重视,一味地想到别人眼中的能人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汤姆因揭露印北安人乔杀人嫁祸波特的事实而成为全镇的英雄,人人称赞。汤姆这样做难道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面对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和乐善好施的波特,一面是一条人命,另一面也是一条人命,而且有危及自己性命的可能。作为一个小孩子,他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真理,这种勇气是难以用任何言语赞美的。正如首选推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在宗教信仰如此盛行的形式下,毅然推翻了统治者们推崇的“地心说”,将真理公布于世,在这场用生命作赌注的必输的赌博游戏中,他输得伟大,输得壮美,坚定与勇气造就了伟大,世界因伟大而先进发达。作为知识时代的建设者,一批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新人类,更应该有灵活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勇于发展创新,标新立异,勇于向腐朽的旧思想挑战,让真理放飞于广阔无垠的天际。人生只属于自己,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不敢面对真理是懦弱的表现,这样的人生是一种悲哀,我们应该成为主宰自己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