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平常心是道。不以物喜,不以己颂平常心是道。其实,不要指望自己的每一次付出都必然得到回报。如果你抱着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多多体谅别人,你最终必然会得到回报,而且是各方面的丰厚的回报。不是每个人都能天生一副好脾气,好脾气是一种修养,它是你千百次的忍耐而完成的一种修炼,坏脾气是一把剑,它伤了别人,也伤害了你自己。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导致出严重的后果,你认为值吗?”话到嘴边等一会儿。如果静想上三分钟,你就会发现事情有很多种解决方式,而冷静与心平气和绝对是上策。佛教讲“平常心是道”,平时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人说要用平常心做人,要用平常心处事。“平常心”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保有一颗“平常心”?有四点看法:第一、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史记·汲郑列传》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个人失意的时候,最能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的人因此自怨自艾,消极颓唐;有的人则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都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作用。真正有修养的人,尽管世情浇薄,我以一忍治之,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能忍的人,他就是有平常心。第二、快心事来,处之以淡。“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快心事时,一般人莫不是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恨不得天下人都能分享他的快乐。“喜形于色”固是人之常情,然而能如谢安在“淝水之战”,侄儿谢玄以寡击众,取得胜利后,消息传来,犹能奕棋如常,不动声色。这种“快心事来,处之以淡”,就是一种平常心。第三、荣宠事来,置之以让。人有荣誉之心,而后知所向上,值得嘉许。然而自古以来多少文武大臣、后宫佳丽,为了争宠显荣,彼此勾心斗角,甚至导致政争战乱,祸国殃民,反而骂名千古。所以,荣宠不是争取而来的,所谓“实至名归”,名实不符,有时候求荣反辱;能够洞澈此中道理,在荣宠之前,以平常心视之,就是明哲保身之道。第四、怨恨事来,安之以退。人有不平,易生怨恨。怨恨犹如一把双刃刀,伤人又伤己。遇有委屈不平时,不必难过、不必计较,何妨退一步想;能以平常心安之以退,自能泰然自适,则怨恨无由生起。平常心是一种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能;能以平常心处世,自能“超然物外见真章”。如何是“平常心”?有四点:第一、失意事来,治之以忍;第二、快心事来,处之以淡;第三、荣宠事来,置之以让;第四、怨恨事来,安之以退。平常人而没有平常心,就会有许多的烦恼、贪痴、恶念、妄想,会做许多白日梦,会有许多不现实的梦想,也会因为这些梦想的破灭而陷入失望甚至是绝望。因此常听人说一夜无眠。其实,只因想的太多,不肯入睡罢了。有了平常心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无论是做什么的,都能够在普通或者不普通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所以,能不能“守住一颗平常心”,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选择,因为,社会的复杂多面性,决定了人的一生是要面对许多许多。但一些人为了奢望的“追求”,往往迷失了自己。说到人对生活的迷失,一般来讲,都是索要或想得到的太多,而一时又达不到目标所致。有这种想法人,大多对生活失去了方向,反而错过了许多近在眼前的美好景色,丢掉了一些随时可以把握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能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