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牡丹亭》里的句子,于丹教授说,她当年是读中学时第一次在课本中读到的。林黛玉的课本大致是《女儿经》之类,她爹算开明的,把她当儿子养,课本不过是四书五经,没于丹教授那么好的运气,可以在课本里读《牡丹亭》。林黛玉要想听这两句千古好词,还须听戏。
再好的戏,在林黛玉的年代也是俗的,就像我们今天看电视小品一样,你说算艺术,我看最多也就是表演训练。
还有更俗的呢,比如《西厢记》,咱们这会儿看是毫无问题的,算是“雅”书。但林黛玉不能看,薛宝钗不能看,甚至,贾宝玉也得偷偷摸摸地看,在他们那会儿,这何止是“俗”书,甚至是禁书。
行酒令的时候,当着贾母的面,林黛玉不但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还说出了《西厢记》里的词儿,“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禁书吧,林黛玉还偏就看了,不但林黛玉看了,薛宝钗也看了——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
我极疑心王熙凤王夫人贾老太太都看过这些,但她们深沉些,不会当黛玉的面指出,但最终还是选择“看”而不露的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媳妇,说不定就跟这些有关——她们看了,不说,但很鄙视也看了的林黛玉,这种心理很不正常,但所谓家长老师,大多如此,反倒正常不过了。
一直以来,卫道士老夫子们就是这么对付我们的,动不动就反三俗,动不动就封杀,大多和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脑子是一个级别了,看上去都很聪明,实际上不过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