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13号,贾樟柯被电影局喊去谈话,那一年他29岁,刚从学校毕业,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份复印文件,拿起文件阅看,上面竟是台湾《大成报》影剧版一篇关于贾樟柯的电影《小武》的报道。正文的旁边,有人手书几行小报告:“请局领导关注此事,不能让这样的电影,影响我国正常的对外文化交流。”小报告后的署名:叉叉。然后他被宣判:从今天起,停止贾樟柯拍摄影视剧的权利。官员把告密信从桌子上拿起,叹道:我们也不想处理你,可是你的同行,你的前辈,人家告你啊。
以上情节选自贾樟柯文章《迷茫记》,它严重说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多么不美好的现象,所有光辉都被“叉叉”32个字(包括3个标点)的小报告遮蔽了,宛如电影MATRIX中愚蠢的人类遮蔽了太阳……
王蒙氏评点《红楼梦》,称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部分是前八十回的终结,而前八十回最让人解气的莫过探春对王善宝家的那记耳光,王蒙的话是“探春的一个耳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百年不绝”。可惜这样的耳光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打得出来了。
抄检完毕后,王夫人收拾残局,到怡红院一个个训话,一个个发落,晴雯的命运自不必说,连芳官也被逼进了姑子庙。“如今且说宝玉,只知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道竟这样雷惊电怒的来了。所责之事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料必不能挽回的……‘谁这样犯舌?况这里的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宝玉怀疑的对象有三个,是袭人、秋纹和麝月,理由是王夫人“人人都说着了”,就没说到她们三个。但《红楼梦》终卷,作者也没告诉我们究竟是谁打的小报告。对照德国电影《窃听风暴》就明白了,人人可能是告密者,哪是袭人等几个人的事呢,说它何苦来哉。
贾樟柯看到小报告后,也在琢磨:“我不能相信,想我与你何干?”有人还想不通的话,建议阅读沙叶新先生雄文《告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