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唐骏赴美读博。此后,一直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他发明了卡拉OK评分系统,由于没钱做芯片,他把自己的构思申请了专利,找到了当时并不出名的三星公司以8万美元卖出了专利。这个时候,他在美国读书的奖学金才800美元,这8万美元对唐骏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就这样,唐骏靠着这第一桶金在4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3家公司 双鹰软件公司、好莱坞影业娱乐公司和美国第一移民事务所。
到1994年去微软之前,唐骏在美国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几十万美元身家的小老板了。
然而,这几十万美元的身家并不是唐骏心中所追求的目标,虽然这3家小作坊式的公司让唐骏解决了在美国生存的问题,但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而且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可企业总是不能做大 他一直的梦想就是要做大事。
1994年的一天,唐骏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你好,我是微软公司,台式婚姻配对机是不是您的发明?产品显示了您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没有兴趣加盟我们公司?
那时候比尔·盖茨还是唐骏生活圈之外的一个人,但微软公司的成功和名气却一直都让唐骏向往不已。 为什么不去大公司学点本事呢?要去就去美国总部,技术核心和管理核心都在总部。 唐骏这样想。于是,他就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的3家公司送掉了一家,转让了一家,又卖掉了一家,他决定去微软做每年领几万美元年薪的程序员。
唐骏放弃自己的生意加入微软,本意是想在那里只做两年,学一点东西、学一学微软做大的秘密,为干一番更大的事业作准备。但他这一脚踏进去,就被微软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去就是10年。
唐骏始终认为,进微软打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一次选择。当初,如果唐骏仍坚持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的话,那么他直至今天很有可能还只是一个在营业额和利润等各种数据中苦苦挣扎的小老板。
微软,让唐骏站到了一个行业的最前沿,学到了在原来的小圈子里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所以,唐骏始终认为: 当初这个 打工者 做得值。
由此,有人问唐骏,对于希望在IT领域创业的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他说:
我们不能盲目创业,盲目创业反而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一些阴影,因为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会成功。创业需要一些条件,比如是不是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再一个要考虑创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成熟就不要考虑。
近年来,只要一提到创业,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人是个老板。比如,我们总能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人 放弃高薪工作,当起破烂王 ,某某大学生 放弃工作,做了猪倌 可以说,这类消息数不胜数。
从这些新闻中你看到了什么?意思很明白,就是认为打工不如创业,打工不是做事业。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依然存有传统思想的社会里,一直认为哪家的孩子只要做了官,那就是事业有成。今天,人们的思想虽已跳出了当官才是成功的怪圈,但却又有了只有做老板才是做事业的偏见。
总之,人们总是在以是否做了 人上人 或是否成了 有钱人 作为成功的标准,总认为 打工 就是低人一等,就是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别人的事业,在帮助别人成功。
曾有位考官问一个应聘的大学生: 你为何要做销售? 这个大学生回答到: 销售好过打工,有前途。 考官又问: 那么,什么是有前途? 大学生轻佻地一笑说: 钱和前都是。 可以想象,当时这位考官听完这些解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这个大学生这一次也必定前(钱)途无亮。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难以区分的正是自己心中的那个观念。一只小狗,一个人见了会十分喜欢,夸奖它是 好可爱的狗狗 ,高兴地与它玩耍。而另外一个人见了它则可能是一副厌恶的样子,忍不住尖叫: 快,把它弄走,它身上有细菌。 同样一只小狗,带给两个人的是两种不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