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素质 能力(9)

看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和呼吸一样,成为生命本能的需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带着柏拉图游泳,柏拉图问苏格拉底如何能成为像他这么有学问的人,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柏拉图的头按到水里,过了一会儿放出来柏拉图大口呼吸,苏格拉底说,“你什么时候对待知识的渴求像刚才对空气的渴求,你就会成为博学的人”。中国在5年之内4次对国民读书习惯的调查显示,现在的国民什么都在增加,读书率却在下降。读书习惯都要自觉养成,只有成为习惯,才会自觉读书、自觉提高自己的素质,下意识地拿起书来看,上海市要求机关人员一年看几本书,和规定必须吃几个馒头差不多,不要下指标,这样永远培养不出读书习惯,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第二,科学读书。

读书不讲科学不行,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精神、积累最多的知识才行。日本人效率非常高,买回书之后把书撕成几部分,每个人一部分,第二天讲一讲,看值不值得看。看书最大的成本是时间,看书的头等学问,是知道该看什么书。在座的各行都有,必须看专业书,还有一种书即人文社会类书籍必须要看,它起的作用是隐藏在背后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读经典,现在很多社会企业都在读《论语》。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弟子规》,这本书是能提高人的素质非常好的一本书,至少在古代是素质教育最好的教材。广东东莞一公司招聘科普总监的第一条要求就是熟背《弟子规》,因为现在大学生学历都很高,计算机精通,但不懂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有用《弟子规》对他进行教育,《弟子规》中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北京有一个大学出版社约我改编《弟子规》,搞个《新编弟子规》,我觉得非常好,我把《弟子规》仔细看了多遍以后说我不改,因为除极个别地方不适用之外,其他内容在现在仍是适用的。千万不要在前面加上爱祖国爱人民的话,爱父母爱兄弟,他长大后自然会爱同事爱人民,如果小时候都不孝顺父母,长大后也不会爱人民。古时代的教育非常符合规律,而现在幼儿园上小学的课,小学上中学的课,中学上大学的课,大学补幼儿园的课。好的习惯受益终身,素质教育就是习惯教育,先把人做好,再去研究学问。我们现在学校都进行素质教育,遗憾的是我看到的素质教育基本上不是素质教育,整个国家的人都没有把素质二字的概念搞清楚,有一次我看到素质教育大赛,一个女中学生背着书包上去,从书包里拿出刀切萝卜。北京有很多小孩非常辛苦,周末报各种班,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杭州市去年母亲节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小学生坐在教室的一面,妈妈们坐在另一面,老师问孩子们说如果孩子和妈妈必须得有一个死,同意自己死的举手、同意妈妈死的举手,然后又问妈妈同意自己死的举手,妈妈们全都举起了手,把感恩作为你死我活的选择。还有一个城市放女同志分娩时的血淋淋的场面,有一个小孩对爸爸说原来生我时没有你的事。长大后知道生育子女是男欢女爱的结果可能又不感恩了,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小孩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