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16)

阻抗。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患者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根源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患者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患者心理症结所在。因此,医生的任务就是不断辨认并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形式的阻抗,将压抑在潜意识的情感发泄出来。

移情。移情是患者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患者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患者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患者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患者所说过的话作依据,用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患者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患者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马斯洛,还有戈尔德斯坦、罗杰斯、奥尔波特等。他们认为有机体有一种发展自身潜能的内在倾向,人除了一般的生物潜能外,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它有七个层次,自我实现或创造潜能的发挥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能给人"高峰体验"的喜悦,人能达到这一层次就是最有价值,并且是最健康的。

人本主义学派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潜意识决定论,也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而主张从人的意识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心理。

罗杰斯认为个体内部蕴藏着自我实现的强大推动力,施治者只要提供适宜条件,求治者就能发挥其内在的潜能,自发地开始改变和成长,消除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健康。正是基于这种观点,罗杰斯提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这是一种以来访者为主导的治疗方法,而医生的作用退居其后,在治疗中医生主要是创造一种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环境气氛。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有咨客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完形疗法)等。其中以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后来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更强调以人为本,突出被治者是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