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8)

极端化的思考。指思考或解释事情时用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极端地将经验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都分为"好或坏"。

适应范围

对轻至中度的抑郁症及非精神病性抑郁最为有效;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障碍伴发的抑郁状态也有较好的疗效;内因性抑郁或精神病性抑郁,需配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性强迫症、酒瘾、药物成瘾等;偏头痛、慢性疼痛等心身疾病;对多动性行为障碍,冲动性行为等行为问题。

方法与技术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2)全面了解患者的当前问题及有关背景材料,列出关键问题。

(3)识别患者负性的自动思维确定首先干预的目标。

(4)ABCDE技术的采用。A即刺激,B指个体的信念,C指情绪和行为结果,D为干预性指导,E为干预后的效果。

(5)贝克认知疗法往往取以下三个步骤:

启发患者寻找不良认知;协助患者暴露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并加以讨论、检验、合理推论;通过反复"诘难"改变负性自动思维,放弃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

(6)布置家庭作业,可列出三个栏目:自动思维;认知歪曲的评定;合理认知。

(7)行为改变技法,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日常活动计划表",适于缺乏动机及活力的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原则。

(8)"MP"技巧的使用。M即调控、把握,P为愉快、欢乐。根据患者的日常活动评价M值和P值(0~5分制),并书面记录下来,依计划行事调整进度,动机强化后成功的自信心及愉快感也由之增加。

(9)价值观念的矫正。"该与不该"信条:患者的内心价值体系中总有一些"应该"与"不应该"的人生守则,目标过高会不堪负荷,范围过广则难以宽于待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治疗者要指出这一信条的非现实性及局限性,使患者的待人处事律己会更现实、更富有弹性。

"幸福与痛苦"信条:这常常是来访者人生目标追求过程中的两种极端情绪化反应,也基于相应认知过程。例如,"要幸福必须事事成功"、"达不到目标勿宁死",也称此为"非此即彼",又称"全和无"观念。治疗者应该使患者明确"世上事并非十全十美,不如意常有八九",不能事事都"背水一战",必须经常调整目标及期望值,提高对挫折及失败的耐受力。

"危险与安全"信条:对环境及事件发生前危险度的估计因人而异,估计过高会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焦虑,使行为受限(如恐怖症、强迫症);估计过低,则易发生意外。临床常见的为前者,治疗时要向患者指出这种过分不安全感的危害性,易造成紧张或人际交往困难,过高估计危险会畏难不前,产生适应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