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20)

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由于是咨客自己领悟到了,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付诸于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仍然很有意义。

疗效的扩大。当咨客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地尝试时,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咨客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如果咨客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

咨客的全面成长。咨客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施治者与咨客的关系达到顶点,咨客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施治者共同讨论。

治疗结束。咨客感到无须再寻求施治者的协助,治疗关系就此终止,通常咨客会对占用了施治者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施治者要采用与以前的步骤中相似的方法,来澄清这种感情,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

咨客中心疗法不太注重治疗技巧,只注意治疗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施治者不是以专家、医生或科学家的身份去理解他的情感,促进他的成长,不是以施治者自己的理论去影响咨客甚至强加给他们,而是要在良好的环境里,让咨客自己内心世界发生变化。

施治者怎样才能制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气氛呢?除了以平等的身份出现之外,还在于坚持和表达三种互相关联的态度以促进形成平等协作、坦诚信赖的亲睦关系。

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无条件"是对患者不加判断地接受,避免对患者作任何评价;"积极"是指医生对患者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信任,不代替患者作决定;"尊重"是对患者关心,但决不试图控制患者,避免使患者能力受损,如认真倾听,对患者所说的话题感兴趣等。罗杰斯认为,自我不协调的原因是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所以,提倡用"无条件性积极关注",创造平等、真诚、协调、理解的环境,从而帮助来访者实现态度和行为转变。

通情(同理心、共情)。指设身处地地理解,罗杰斯说:"把患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为好像是自己的,能分享患者的情感,这就是通情。"要做到准确的通情,医生应从患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体验患者的内心世界,按照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他的行为,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患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引导患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

真诚。施治者持真实而不是虚假的态度,和咨客公开讨论自己的感情与态度,这样才能使咨客消除关系上的障碍,这是促使其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