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放松训练已成为一种单独的训练程式。因为这样可使得人们在家里自己进行,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也有人提出,由于它不能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恰当的指导,因而它与治疗者的生动的指导是不同的。
大量事实表明,松弛训练确可调整大脑皮层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特别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然而,这种调整的效果仅是根据被训练者主观经历的内部感受,不能用客观标准去衡量,因此就难以确知机体功能失调的情况以及松弛调整的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很难达到完全的松弛状态。采用放松训练法与生物反馈相结合的训练法,可以改善传统松弛疗法的局限和不足,且可大大加快训练的进程。
放松疗法是基于下述理论假设:即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驰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张皇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张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张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摩、沐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人类通过松弛疗法治疗某些疾病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我国的气功疗法,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以及近代德国斯库尔兹的自我训练法和美国雅克布松的渐进性放松训练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大量实践表明,这些松弛训练,可以使机体产生生理、生化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不但对于一般的精神紧张、神经症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对某些与应激有关的身心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
适应范围
放松训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正常人的保健,消除运动员、学生的紧张,提高学习成绩;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与技术
近年来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渐进性肌肉放松;自主训练;自我催眠;静默;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渐进性肌肉放松。具体措施如下: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循着躯体从上到下的顺序,渐次对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缩5~10秒,同时深吸气和体验紧张的感觉;再迅速地完全松弛30~40秒,同时深呼气和体验松弛的感觉。如此反复进行,也可只进行某一部位或是全身肌肉一致的紧松练习。练习时间从几分钟到20分钟,可根据训练肌群范围灵活运用。本疗法无禁忌症,老少皆宜,已广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