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定的"必须如此"的思想对待生活;以固执、僵化的思维代替行动;拒绝现实,回味过去,憧憬未来;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应如此,而不承认自己和别人的现实情况;对自己的决策缺乏责任感。
格式塔疗法采用许多具体技术来强化患者的直接经验,即"此时此地"经验,促进未完成情结释放;面对冲突和矛盾,提高患者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和运用心理的防御机制。
完形治疗法包括对话练习、空椅子技术、绕圈子、我负责、投射、倒转技术、预演练习、夸张练习、感觉留置、完形梦境治疗等技术。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不直接纠正患者的情绪障碍,而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识来消除其症状。
认知疗法认为,当知觉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或由于对感觉作出错误的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对知觉的准确性或范围产生影响,使知觉受到限制或歪曲,从而导致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那么,要想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就必须首先对原来的认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改变。
(1)建立治疗关系。在认知治疗中,要求治疗者和患者一开始就要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并努力把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在这种关系中,治疗者扮演着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患者则是一个主动再学习的过程。
(2)确定治疗的目标。认知治疗的根本目标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治疗者此阶段的任务是把患者引入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患者集中注意那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对其体验和反省。具体说,是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两种技术来实现。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所谓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就是指患者对自己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比如"我毫无价值"等等。它们并不对应具体的事件和行为,也难以通过具体的情景加以检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
(6)认知的进一步改变,行为矫正技术。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
(7)新观念的巩固,认知复习。所谓认知复习,就是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给患者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这实际上是前面几个治疗过程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进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