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为艾利斯所创立。这一辩论方法的施治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求治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
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是理性情绪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与心理治疗中通常所用的想象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需要由治疗者进行指导,帮助来访者进行想象的技术。
认知的家庭作业。认知的作业主要有:理性情绪疗法自助量表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和合理的自我分析。
贝克认知疗法
由贝克在研究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建。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贝克认知疗法主要目标是协助患者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治疗者通过接纳、温暖、同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患者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中。
理论背景
认知治疗的基础理论来自于信息加工之理论模式,认为人们的行为、感情是由对事物的认知所影响和决定。例如,如果人们认为环境中有危险,他们便会感到紧张并想逃避。
贝克指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有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包括主观臆测,在缺乏事实或根据时过分夸大某一事情(事件)和意义;牵连个人,倾向将与己无关事联系到自己身上;走极端,认为凡事只有好和坏,不好即坏,不白即黑。
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例如,抑郁症大多对自己、对现实和将来都持消极态度,抱有偏见,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事事都不如意,认为将来毫无希望;焦虑症则对现实中的威胁持有偏见,过分夸大事情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视有利因素。因此认知治疗重点在于矫正患者的思维歪曲。
认知歪曲的形式:
独断地推论。指没有充足而相关的证据便骤下结论。
选择性的偏差推论。指以整个事件中的单一细节下结论,而失去整个内容的重要性。
过度类化。指把某件意外事件产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环境中。
扩大与夸张。指过度强调负向事件的重要性。
个人化。是一种使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作这种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