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兴致时,也有个"逃避的地方".这种内心的充裕也许就是能够坚持在车内读用户手册的秘诀吧.

第5节"折纸艺术"

以带回家的工作为契机而开始的"折纸艺术"

小林由美(21岁),在三鹰的幼儿园当保育员,乘西武多摩湖线和jr中央线上下班.

小林在上下班的电车中做折纸,是从为幼儿园的活动作准备而开始的.幼儿园每个季节都有各种不同的活动.从几周前就要开始准备和计划.

当然,在幼儿园里,眼睛不能离开孩子.只有在幼儿园下班后才能做这些准备工作.

"一些装饰要等孩子回家之后,把教室卫生打扫完才能做."

有时候来不及准备,就把剩下的工作带回家做.但是,在家里又不想干工作,只想听听音乐,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聊天,消遣消遣.所以,决定在早晚上下班的电车里做这些工作.

"装饰会场的折纸手工艺品,需要量很大.因为折纸可以在车里做,所以上下班的路上就做了."

起初,在电车中很不好意思,就偷偷地在包里折.可是周围的人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都盯着看.这样反而更不好意思了.不知不觉中就很坦然地拿出来折了.

"开始做了以后,觉得折纸也挺有趣.所以,即使下班了,也在回家的电车上把折纸当作一种兴趣来享受."

在图书馆,有时翻到折纸造型作家吉泽章的著作《折纸博物志》(镰仓书房),从中了解到,折纸绝不只是面向孩子们的游戏.

"折纸工艺不仅是日本的传统工艺,也是一门艺术啊."

据说,后来小林以那本书为基础,要在电车中向高技术的折纸工艺挑战.在上下班的路上,由于工作而开始的折纸,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兴趣爱好.

"这儿最好"——模拟演示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完成

今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一天中要面对如此重大的局面.

能不能干好呢?顾客的反应如何?从早晨出门上班开始,紧张感就开始加剧.

如果在电车中抱着这种忐忑不安的态度的话,那么,还是积极地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为好,这样,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

古川理彩子(25岁),在服装行业工作.各种制造厂的员工以及小饭店的员工的制服是她负责工作的对象.具体地说,就是去拜访顾客,听取他们对新的制服的期望,并提出与他们的要求相适应的花样和预算.

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有时还要与其他公司进行设计比赛.好的产品如果不稍微便宜点的话,客户就会被别人抢走.当然,如何使自己公司的卖点更富吸引力的演示宣传也很重要.古川的责任重大,不允许有半点疏忽.

于是,古川在去访问顾客的电车中,构思着预演计划.

哪种料子和花样适合于顾客?其原因是什么?而且,还要就其质量与价格的合理性进行说明.

头脑里要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如果给自己的时间只限于20分钟的话,在电车里看着表,从头至尾,依照顺序,在大脑里演示一遍."

不管是谁,在演示之前,如何去做,是要稍加考虑的.但是,也有很多人都漠然地认为"嗯,大致就是这种感觉",就完事了.这样的人,在正式出场时,一旦被问到出乎意料的问题时,就会冷汗淋漓.如果回答说:"这个嘛……在下次您问的时候……"无论如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古川在电车中,就当对方站在自己眼前,模仿着现场,不省去任何程序.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正式出场时,不慌不忙,满怀自信地向对方作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项目就会向着具体的方向进展.

当然,与客户的协商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经过细小部分的变更,最后工作的推敲,才能最终达成签字.

展示结束后,回家路上的时间也不浪费.如何响应客户们在见面时所提出的要求,新的步骤如何开展等,这些计划又开始在脑子里构思了.

其他料子的样品从哪里进货,花色的变更委托给哪个办公室等等.为了能够立即变成行动,开始酝酿新的主意.

把上下班乘车的时间和在路上行走的时间都作为安排工作和杂务的时间.这种认真劲儿就是生活的最大乐趣.短时间的有效利用,一定能实现自我价值,取得巨大成功.

碰见上司或同事也不坏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不会受到任何人打扰的宝贵时间.虽然这么想,可是早晨乘上电车,有时会碰见乘同一条线路的上司或同事.

因为到了公司后整天见面,所以,也许有人不想在电车里还能见到自己的上司或同事.特别是当碰到一个难缠的上司时,这种心情就更加强烈.

但是,事物在于想像.如果把碰到上司或同事当作与他们加深交往的机会,又如何呢?

在电车里与上司或同事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会涉及到工作方面的话题.但与在公司内见面时的气氛完全不同,会说一些非原则性的心里话.意义就在于此.

在车内看到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广告时,也会交换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许多人由于受到相同的外部刺激,相互之间会交换意见和想法.随着谈话和议论的深入,有可能产生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想法.

如果这时有上司在场的话,他有可能说:"那就试试看吧."这样一来,用不着准备烦琐的计划书,工作也会很快取得进展.

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相互之间的私人话题也会涉及到吧.在公司里,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要适可而止.必须做到自我克制.但是,到了外部世界,气氛是开放性的.平时不苟言笑的上司,也有可能突然开始谈有关自己的兴趣问题.

在公司外进行了无意识的交流,在公司内商量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