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展和展示会这些活动的通知以及娱乐设施的广告也较多.还有些是观光地迎来了最适合旅游的季节的广告.如果整理核对一下这些广告,那么,周末和大型连休的计划则会更加充实.

第3节看而不厌的新型车内广告

看而不厌的新型车内广告

最近,智力测试题、小专栏、随笔等读物也被吸收到车内广告里,而且呈上升的趋势.在车内闲得无聊时,用以消磨时间是再好不过的.

其中也有很多人乐于去做这些测试题.像算术、汉字等这些已被中学作为升学考试的题目也定期登在学校的广告里."中学生的考试题!"如果你对此不屑一顾的话,做起来反倒很棘手,坐一、二站路感觉一会儿的工夫就到了.

在东京和大阪等这些大城市间运行的线路上,电车门的上方一般都有一个小液晶显示屏.企业广告、新闻、股票行情、外汇比价、天气预报等内容随时更新播放.虽然不是所有线路的车辆都有,但如果运气好的话,这比报纸更能得到新的信息.在首都圈的电车上,有时一列车的所有车厢都被一个企业或是一种广告所占领.这被称作"火车劫持".jr电车如果车头正面挂着一块写有"adtrain"的牌子的话,就属于这种车.

与平时挂满了各种各样广告的车辆不同,由于视觉上充满了统一感,所以会给人一种新鲜的惊讶.有人偶然乘上这样的车,感觉就像中了彩一样地兴奋.

悬挂式广告是新素材、新技术的博览会

太田泉(35岁),在一家电影和录像节目发行公司负责市场销售.据说,他每星期都把周刊杂志《aera》的悬挂广告的某些内容记到笔记本里.

"如果悬挂得好的话,则所发生的事件的性质一目了然.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总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所以把拷贝的资料连同事件的标题一同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事后就会想起'啊,那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啊.'"

现代社会,几乎每天都有让世人瞩目的新闻.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要想一一记住是很困难的.每周一次的记录是社会和世界发生变化的写照.

太田注意广告的另一个理由是,从广告的创意、广告纸的质量、印刷的方法中应该学到一些东西.

各个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悬挂式广告和车站的宣传画更引人注目,都动足了脑筋.在印刷的纸张、质地、以及印刷的方法上较多地投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在印刷纸上叠上一层半透明的纸或是醋酸盐胶片.以利于乘客揭走.也许还有人见过使用七彩全息图做的悬挂式广告吧.

工作中,太田不能不考虑商品的宣传和包装.那么,上下班的电车对他来说,就像广告的博览会一样.

对有趣的创意积极地去借鉴,而对那些不太熟悉的纸质以及色彩较鲜艳的油墨,据说太田都要向那些派发广告的人员询问:"那是什么?多少钱能够做到?"

悬挂式广告的欣赏方式和活用方法各式各样

村上直树(40岁),在东京都警察署工作.平时乘东急东横线和营团地铁日比谷线上下班.也许是出于紧急时刻必须马上行动的职业习惯,据说,即使车内很空,他也很少坐.

"我每节车厢轮流乘,尽量去看各式各样的悬挂广告啊."

在上下班时拥挤的电车中,改变站好的位置当然是不明智的,有时甚至连头都动不了.眼睛所能看到的广告,悬挂式的至少4张,行李架上的至少6张吧.但是,如果换一节车厢的话,就能看到更多的广告了.

专心看杂志当然不错,但看各种各样有关杂志的广告信息面更广,而且不用花钱.

如果只是忍受着车厢内的拥挤,则上下班时间就是不愉快的时间.但是,如果改变一下想法,电车就会成为悬挂式广告的信息宝库.

"因为工作忙,多半也没有时间去慢慢看杂志.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看看车内悬挂的广告,也可以说是让自己不至于成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

为了获得最低限度的有关社会动向和流行趋势的知识,浏览车厢内的悬挂广告不失为一种最快捷的方式.

从悬挂广告中,到底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这因人而异,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收集法.

正因为广告的语言简洁,所以,即使浏览一两分钟也能获取相当的信息.恐怕无人不利用这种方便条件吧.

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全部用来看车上的广告当然也没有必要.比如要换乘几条线时,有时换一次也就乘一两站,时间上也就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果是看书的话,刚来兴致,就被打断了.所以这个时间是看车内广告的好时间.如此分时段来利用乘车的时间也不错.

同纸质报纸相比电车中更流行电子报纸

有许多人把每天早晨在电车中看报纸当作必修课.早晨把送到家里的报纸装进包里,利用等电车的时间和在车内颠簸的时间来浏览报纸.或是在车站售货亭买报纸看.

报纸作为每天的信息源具有很高的价值.从中可以了解有关工作或是记事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拥挤的电车中,它也有摊开面过大的缺点.虽然也能看到有人很巧妙地把报纸竖着叠成一半来翻看,但总觉得不方便.

所以,决定在站台上看报纸的人也较多.虽然电车中也能看报纸,但挤到一定程度时,就只好放弃.接下来只有带到公司里坐在办公桌前看了.

不过,有一种报纸,即使电车很挤也能看.而且,不只看一份,还能看好几份.这时,你会接触到"便携式电脑"这个词.有时也简称"便携".就是指,移动时可利用便携式电脑和通讯工具.使用这种便携技术,能在上下班的电车中看报纸.

说到便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最具代表性.但笔记本电脑只能坐着操作,而且打开也不方便.方便的是,有一种比笔记本电脑更小巧更轻便的电脑.那就是拥有与笔记本电脑功能相近的被称之为pda(个人数码助手,以下简称pda)的工具.就是在以前被称之为"电子笔记本"的工具上加进通讯功能的工具.这样解释比较妥当些吧.其大小和重量达到可以放进衬衣口袋里携带的程度.收发电子邮件当然不用说,还可以连接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主页上,登载的有当天的新闻记事.在等电车的时间里,通过pda进入新闻记事的网页,把它调进内存,就可以在电车中看新闻记事了.

pda的方便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小巧和轻便.使用干电池作电源的占多数,这也是它的一大优点.使用充电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不仅重,而且一旦电量耗尽,则中途毫无办法.而干电池在车站的售货亭就能买到.

对那些正在考虑"上下班路上用'便携'"的人来说,pda是再好不过的信息工具.

从全球规模的"网眼"中收集信息

吉原刚(30岁),办公室在东京用贺,乘jr南武线和东急新玉川线电车上班.每天早晨在电车里使用pda看报纸.

"也许是沿线与通讯相关的公司较多的缘故,在座位上打开笔记本电脑的人较多,站在那里,眼睛盯着pda的人也不少啊."

吉原乘电车的时间约40分钟.据说,这40分钟里,他能看少则5份,多则10份报纸.

首先是日本经济新闻,然后是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看一些自己关心的内容,再看几份体育报.

光这些报纸,如果像以前一样以"纸"的形式买来的话,一者体积过于庞大,再者在电车中,即使挑拣着看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使用最新的通讯工具的话,虽然画面小,看起来有点吃力,却能看许多报纸.

因为吉原是系统工程师,所以首先看与计算机有关的记事,接着翻阅主要的经济新闻,再欣赏体育新闻.

"有关体育新闻,互联网显得尤其重要啊.因为东京出版的体育报纸很少有关西球队方面的报道."

吉原是近铁水牛棒球团的狂热球迷.所以,有关关西棒球团的新闻记事,他主要是从互联网上获得.

因为国际互联网是像网眼一样的遍布全世界的通讯网络.所以,无论是首都圈还是其他地方,都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无论是日本还是海外,互联网都是一个全球规模的信息源.

印刷品由于运输的原因,受到距离的制约.住在东京的吉原无论多么想获得关西棒球团的信息,纸质报纸都会将话题偏向于在东京的棒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