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诸葛亮和魏国打仗,诸葛亮派马谡前去并叫他立下了军令状“只许胜,不许败”。马谡领兵赶到街亭,张郃的大军也到了,两军相遇,马谡把诸葛亮临别前的安排全抛在脑后,自行其是。马谡不仅在军队指挥上毫无章法,而且在在排兵布阵上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街亭周围有山,地势险峻;看到这情形,他下令放弃山下城邑,在没有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准备居高临下攻击魏军。他的副将王平提醒他:“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没有把王平的提醒当回事。王平再三劝说,马谡烦了,呵斥道:“军中谁是主帅,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没有办法,最后王平只得请求马谡拨一千人马由他率领在附近山下扎营,以备不测。马谡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同意了王平的请求。
再说张郃的魏军看到马谡如此排兵,大喜不已。张郃抓住马谡用兵的弱点,让魏军将蜀军据守的那座山包围起来,在山下扎营,切断蜀军的取水通道。一切安排妥当,张郃下令出兵攻击马谡,蜀军被围山上,没有水喝,连饭都吃不上。可想这支军队遭遇进攻时的情景,将士们四处逃散,首尾不顾。虽然马谡几次组织攻击,但都无济于事,最终蜀军大败。马谡自己率一部分人杀出重围向西逃窜,魏兵紧迫不放,好在这时山下王平得知马谡战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弄不清蜀军是怎么回事,担心蜀兵埋伏不敢再逼近他们,这样马谡才捡了一条命逃回。王平的一千人马没损一卒,从容撤退。随后退回祁山的蜀军大本营。
街亭失守,诸葛亮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他北出祁山的行动失去了依托,无奈之下,只得将全部人马以及归顺蜀国的千余户百姓一并带着退回汉中地区。回到汉中后,诸葛亮着手调查街亭失守的原因,很快将情况弄清了。最后,诸葛亮忍痛将马谡斩首。
作为主帅,诸葛亮对马谡的军事才华还是心中有数的,要不也不会把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让马谡去防守。但他却忽略了马谡自身的缺点——骄傲自大,固执己见。临死前,马谡对自己过错也是后悔不已,觉得辜负了诸葛亮的器重,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为自己的自作聪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不过这代价对他来说有点太大了。
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在我们周围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本性贪婪的人来说,金钱高于一切,缘于此,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攫取一切钱财,还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因为事情最后败露,不得不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代价。
某地区国税局在对该地区某个体粮油店进行发票检查时,发现其中有一张发票开具的是“鲜花”,进一步检查其税务登记证发现该店经营范围内容有涂改现象。原来,某机关来客从个体商贩手中购买鲜花未取得发票,便要求该店为其开具一张发票,并答应给该店好处费50元,该店见有利可图,便欣然同意。事后,又怕经营内容与实际开具的发票内容不符被税务机关处罚,便擅自改动了税务登记证的经营范围内容,可是最后还是被查了出来。检查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对其以上行为做出了处以2500元罚款、没收50元非法所得的处理决定。该店主后悔不迭地说:“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我这是何苦来的呢!”
我们不可否认,人是利益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个无可厚非,该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别枉费心机。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说有人上当受骗,其实骗子的骗术很简单,但因为受贪图小便宜的利益驱使,常常让某些“聪明”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李某是一位下岗工人,为了生计她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摆起了水果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忽然,一天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告诉她中了特等奖,这意味着她将获得很大一笔数额的奖金,但前提是需要预先垫付个人所得税。李某大喜过望,来不及把这个喜讯告诉出差在外的丈夫,就自作主张按照对方指定的账号汇去了一笔钱,收到钱后,对方告诉她又获得了另一笔大奖,要她继续交纳“个人所得税”。就这样,短短几天,李某不但汇光了自己的存款,还向别人借了钱。等到自己发现是骗局的时候,她已经负债累累。
有时候,当我们挖空心思让自己占了便宜,并认为自己毫发无损的时候,其实已经钻进了对方早已设计好的圈套,就像故事中的李女士一样,最后落个负债的下场。所以,我们切莫因小失大,丧失心性和理智。
也许有人会说,是我们自己占了便宜,对方吃了亏。不是这样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平等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为小便宜付出巨大代价。
有一对年轻夫妇,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事。他们把自己的房子出卖了,卖房时声明没有隐瞒任何问题,但是不久他们就接到了对方的起诉书。原来,他们的厨房和客厅里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据说这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而新房主曾经考虑再去卖房买房,但时间金钱都经受不起,因此提出索取赔偿金10万元。这场官司若是输了,这对夫妇将倾家荡产。
最后,他们不得不花去了三万元,其中一万是律师费,两万是赔偿费。而那等待宣判的煎熬,以及随之而来的懊悔感叹,更不知道让他们损失了多少元气。
原本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因为他们的隐瞒而给自己造成了精力和经济的损失,后来这对夫妇每次一听到有人卖房,就立刻说,千万别自作聪明,向人家隐瞒什么。看来,他们真的是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发生在国外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