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弄巧成拙 化简为繁(2)

一位哲人曾说:“头脑清楚,讲求实际的人最简单,未来也一定属于简单思考的人。”是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保持简单”是最好的做人原则之一,有时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家跨国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质量管理员。由于受聘者年薪高达十多万元,且各种待遇相当优厚,一时报名竞聘者如潮。经过笔试、面试和实际操作等严格得近于苛刻的层层筛选,最后只剩下张先生、李先生和王先生三人。面对应试成绩相当、才能难分仲伯的三位竞聘者,公司总裁决定亲自对他们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考察。考察在老总的办公室进行,三位竞聘者依次入内。张先生进去后,一眼看见老总的鼻尖和脸颊上各有一小块溅上去的墨汁,他几乎条件反射地笑出声来。然而他毅然忍住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非常时刻,任何对老总的嘲笑和不敬,都无异于自动退出竞聘现场,无异于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他终于落落大方而又从容不迫地回答了老总的提问,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离开了老总办公室。

李先生接着进去。和张先生一样,他也一眼看到了老总脸上的墨汁,同时还发现了老总的领带没有系紧、衬衣的第一颗扣子没有扣好。但他从不关注与他正在做的事情无关的东西,他倾心聆听着老总的询问,对答如流地阐述了老总提出的关于如何严格检验产品质量的问题,怀着自信和满意,他几乎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了考察现场。

王先生最后一个进入老总办公室。当他和前两位竞聘者一样发现老总身上的不雅之处时,老总已经向他发问了。面对老总的发问,他神情严肃而又不容置疑地说:“总裁,请允许我先提醒您三点:第一,您的鼻尖和脸颊上各有一处黑点;第二,您的衬衣扣子没有扣好;第三,您的领带没有系紧。相信您这是一时的疏忽和不经意,但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这将有损于自己和公司的形象……”老总好似一脸的尴尬,没有继续发问,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你可以走了。”

王先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出了老总办公室,正准备“打道回府”,却接到了老总秘书的通知:明天到公司人事部报到,然后正式上班。

王先生终于成了竞聘的最后胜利者,做人就是这么简单。你无须顾忌什么,你第一意念中想到的,就把它说出来。如果想着这样说不行,或者那样说不可,那么也许机会就在你停留思考的那几秒钟就已经溜走了。

后来,在一次闲谈中,老总对王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正因为你的简单和直率,我才决定聘用你。”

生活是简单的,是聪明人人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这种复杂,但却可以把握自己做人的原则——简简单单做人。

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太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都是人为造成的,就像路边的一棵树,看得简单些,它无非就是一棵树而已,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放大无穷倍,那就是许多的枝,然后再是无数的叶子。

最美的艺术品总是最简洁的,最有分量的文章也是最薄的。这需要我们凡事找规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真正掌握问题本质的基础上,以效率和效果为出发点,力求简单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倘若把事情搞复杂,很多事情都会难以解决。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高效办事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需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圈子里,没有较强的办事效率,很难在社会中立足。高效办事的前提就是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打开思维,化繁为简,从而一步搞定,一锤定音。

在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决定成败的因素,并不是在于我们投入的多少,而是在于我们没有寻找到一个正确、合适的方法。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三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些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一遍,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使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

中国人习惯于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来讲,几句话要变成几个小时来讲,几个小时要变成一个上午来讲,几个字要变成一篇大文章,几分钟的会议要变成一天的会议……而德国人崇尚简约,讲究效率。德国人喜欢把几张纸的事情变成一张纸来说,把一张纸的事情变成几行字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