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批判IQ测验更清晰地了解智
能一试定终生孩子花了一个多小时应试,主考官出了许多问题或以笔纸应答,测验他的知识、字汇、数学能。
一组数字的能力,比较多种图像事物相类似的能力,或走出迷宫,看图说反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主试官批阅出成绩,得出一个分数,这就是孩子的智商(IQ)。这个分数可能对他未来有很大影响,例如:有的因此被编入资优班,也会决定老师和父母对他的看法,智商分数平平的孩子开始任其自然而为,不能获取如资优智商孩子享受的积极鼓励或某些特殊待遇。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过度重视这个数字,其实IQ测验成绩只能。
处理学校功课的能力,但几乎不能预测他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是否成功?是否足够能力担当大任?智力测验大体架构的应试时间约一小时左右,就如此决定了他的智力评量,给了分数,贴上等级标签,而放诸四海皆准。许多学者对这种一试定终生,一试定资质的情况并不以为然,认为智能的范围不止于此,孩子尚未能捉摸的天分潜能,它不可能在一小时的试题答案中披露无遗。
IQ测验仅针对语言和逻辑能力而设计一般以智力测。
异程度来决定儿童的聪明才智,智商125~139定为资优生,140以上就钦定为天才儿童,当然我们不否认行之有年的试题信度和效度,但几乎目前所有的测验都是针对语言和逻辑能力而设计,如果语言逻辑表现不佳,但在别的才能有特异表现的孩子,就会受制捆绑于这样的标准评量。多元智能学派者认为每个孩子都。
同的智能,应分别以适当的方式测试。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多元智能学派学者有感于单一形式的智能测验评量,反而会扼杀具有其他天分才能的孩子,嘉纳教授大力竭呼说:“我明白设计评估测验的发展有伟大的成就和贡献!也承认这种制约式测验能够适切评估学识这方面的潜能(比起学校成绩评量94也相去不远),但我坚持对认知的分析,必须包含所有人类解决问题,以及制作产品的技巧,而非仅止于经由标准形式的测验结果。为避免赞成由测验主导评量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我呼吁大家研究开发更适合评量人类各方面才能的方法。”IQ测验无法显示创造力、想象力、直觉力、内省能力、人际能力、扩散性思维智商测验偏向在语。
/逻辑方面,亦即偏向建立知识的能力而已,是基于能够预测学习学业上课程是否能成功的测验,不足之处,尤其没有触及学习的核心问题——完全不涉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潜能的可能发展。“。
测者的答案是否正确,而且内容多属互不相关的微观作业,对人类智力似乎是‘散弹打鸟’,它们通常与日常无关。”试题内容大部分受限于教育环境下的知识,很少评估受测者吸收新资讯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使用的测验版本,仍然是十几年前的旧题,修订部分少之又少,而今日电脑时代下的儿童,在资讯的学习上至关紧要,IQ测验无法显示。
人潜能发展的指标。
受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科学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所有领域和行业,备受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家开始信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中的主要功能系针对一个问题想出各种解答的能力(也指扩散性思考能力),或是对一项事物衍生各种联想,或是创新比原产品更好的产品之能力。许多伟大的创作和发明,都与幻想、直觉力、灵感、丰富的想象有关,这一部分的潜能能力都不在IQ测量内。换句话说,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而有创新力的人不一定是智商。
。每一个人天生各有其多元智能性向和学习风格,绝非单一形式的智能每个人的天分资质,智能性向都千差万别,有音感天赋的孩子,不可能由数学、语文或人际之间的技巧能力来推断。每个人心灵都拥有处理数种不同内容的潜能,但会有属他个人性向偏重部分,故95个人处理一种事务的能力,不一定能预示他处理另一种事务会一样好。能言善道的人不一定文章写得好,棋弈神童不一定机械原理会学得比同辈高超,心算神童不一定语文能力强。
传统智力测验实不足以评量出,孩子学习发展出学习外语、绘画创作、设计电脑程式的能力,以及对物理、生物自然科学、艺术各自不同的兴趣所牵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