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有利的发展方法。”一些教师不问学生学到什么,却自认为他们已做了良好的日常教学工作。其实“教”和“学”是等值等重的,教师的最大责任是要提高学习效果,唯一的办法是增加实际教学的质与量。而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由学生自己来做,并且为了自己而做,主权存在孩子手中,千万勿强行填灌或制约孩子应该学好什么。教师和家长只是一名指导者或向导,前进的力量,天分潜能发挥的力量,一定只能来自孩子自己。教师愈是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性向和他以往。
碍,了解他的希望和主要兴趣所在,就愈能有效指导学生所需的思考能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教师无法引导孩子走向。
之门,也是学校的局限性之一。
遗憾的是,学校通常都是用大量的课业或支离破碎的知识充塞学生头脑,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一步探究自己兴趣和喜欢的所学内容或课外读物上,老师也不指导和鼓励。台湾台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茂秀曾经从南到北参观不少学校图书馆,他以一间资源丰富的私立国小为例,我们的教育实在令他叹为观止,他惊讶地说:“连一间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小小的图书馆里,不是没书,就是书上布满灰尘。”这种情况,几乎是大多国中小学的缩影。老师们私下形容初中小图书馆是“十分钟图书馆”;因为课程排得满满,学生放学,图书馆跟着放学。
8.学校问题——校长、有限。
战性环境M.Rutten在伦敦所做研究指出,如果学校有足够的资源,有能干的校长认真负责、强调教学品质的老师,儿童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喜爱上学。纽约大学的研究报告:儿童愈能及早发展智能技巧,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就有长期的影响。学校教育成功的因素也包括校长和老师的素质。
上或许都可更换最先进的电脑教学设备,但施行教育的人,都是无从取代。
台湾魏惠娟教授做一项专案研究,“学习型学校方案规划与实197施的研究”,以五所初中小作为实验学校,研究结果编写了《学习型学校——从概念到实践》。从研究结论反映出初中小学要推行革新型教育的困难问题所在。
她从制度面、动作面及资源面来检讨,认为小学无法营造学习型学校的原因;学校校长对于学习型的理念(教育改革的理念)缺乏认识。
校长表示高度的意愿及承诺,可是,学校本身存在一些积压已久的问题,因此早已形成沟通不良、缺乏信任的学校文化,加以校长本身未能塑造大家(老师和家长)共识的学校愿景,有点“领导”不起来的感觉。并且学校活动的实施很容易陷入细节性复杂事务,而偏离愿景。
她从学校文化、长短处与社区环境来透析改革方案的困难。(1)人际层面:家长参与校务教学策略和各种方案的态度消极而被动,虽然教师个人进修意愿强,但将学习转化到校务工作情形不明显,教师与行政之间互动关系疏离,影响各项活动方。
。(2)教学层面:学生学习动机不佳,教学创新方案很少。(3)环境方面:外在自然资源丰富,但家长资源投入较小。(4)制度方面:钱少、人少,但事情多,老师兼办行政,经验不足工作又重,影响正常创新教学业务的推动,工作亦未电脑系统化。
校长是教育革新的关键,魏惠娟研究过程中发现,校长观念愈开放,态度愈积极,对老师的创意愈是鼓励,并且能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改革型组织的支持。
以上所提到的学校局限性,都是学校长久以来积重难返的因循。
何再理想的教育改革都会被这些学校局限性大打折扣,或跛脚难行。近几年来西方许多教育改革方案,都是根基于“所有孩子都具有天才一样的学习能力”的假设来进行的。教育学者们都相信,只要有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正确的教学方式来支持,每个孩子都是成为人才的希望,而好的将更好,优秀的将更优秀。所以,现阶段设法改变学校的局限性,以及创造更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应该列为优先议题。若学校局限性一时难以翻修。
码寻求缺漏的弥补之道,必予重视而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