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用脑的时代————知识和创造力
造力20世纪后半叶迄今,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经济评论家调侃说,美国如果没有爱因斯坦、费密斯(Fermis)等大师和他们的智慧结晶,就不可能超越德国,夺下全球经济及技术的龙头宝座,没有科技的领先,就不会成为现在最有钱的国家。
欧洲教育水准很高,技术能力很强,而高级人力比日本人更有创意,基层劳工的教育水准则高于美国人,但是为什么,在21世纪人。
业方面,欧洲却不是开路先锋,而在创造财富这一方面也瞠乎其后呢?因为美国人的优点是美国的先端科技及科技工程1321教育最强调创意,较不重视循序渐进的改良。美国也非常擅长开疆扩土,科技机械和企业商品,无不广泛侵入世界各国,甚至艺术文化,如影片、流行音乐也披靡全球。
日本于80年代处巅峰,风头出尽,一度侵占美国本土,把美国搞得心惊肉跳。当时开始流通一句口头语“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此美国对亚洲不再掉以轻心,近来对20世纪末中国大陆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更是戒慎警惕。日本曾几何时的风光岁月,90年代居然栽进泡沫化经济中,漫长的低迷不振,元气大伤,到今天依然欲振乏力。
如今,日本经。
然已经瘫痪,无法处理金融风暴的诸多问题。日本人自己也承认本身创意不足,许多方面的技术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也尚未准备好开创未来的新产业。许多日本学者公开谴责日本这种迷恋传统及只会向外扩张的人际关系导向文化,培养不出几个有原创力的科学家。更悲哀的是,最受重视的日本科学家和。
大多是移居西方的日裔,日本需加强和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智慧,否则风光不再。东亚各国亦复如此,似乎正在步入日本后尘。若我们仅拥有为他国代工的技术能力,或模仿的产品,永远只是拾人牙慧的文抄公,我们将无法立足于知识经济的时代。
我们不能不赞叹人类大脑的威力,成就了科技上惊世的成果,然而,却也带来无法阻挡的全球经济风暴——2000年第一天开始,全球同步进入通货紧缩的时代。电脑和通讯技术也制造。
力而更提高生产力的利器,以及作茧自缚,无法自拔的低价高竞争的环境,导致企业除了降低薪资和裁员,别无选择,否则会被迫退出市场。
医学科技使人类寿命更长,加上新生人口,人口愈来愈多,工作机会愈来愈少,从来不曾碰到过的,在同一时期,各国都发生了高失业率,全球都笼罩在高失业率的焦虑气氛中,连向来稳扎稳打的欧洲也无法幸免。。
出,“高失业率成为西欧国家最迫切的问题,欧洲经济前景真正危机与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孕育14出创业家”。
全世界各国似乎都无自济自力的良策,都把焦点寄望在美国和中国大陆。唯恐美国经济成长减缓,如果美国同样步入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增加出口的美梦一旦落空,各国负面影响将日益恶化。第三世界每一个国家都与中国大陆存在密切经济关系,中国大陆的一举一动对世界经济荣枯影响深远。现在,全球都盯住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率,担心中国也会陷入经济衰退。
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境,不能不对世界快速变化有所认知和体会,也不能不忧心下一代孩子生存的处境更加严峻艰难。。
人一旦无法因应现实环境,财富也随之流失,从最近几年,台湾、日本、香港,其他地区、企业及个人破产或财富缩水,收入大减及失业,不断接踵而至,未来将会是如何?没有人敢确定。我们都要有准备,未雨绸缪、深思翻身的妙方——顺应趋势,再造力量的资源,那就是培养更多更多具备高深知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也就是高智才者。
经济的竞争,实质上也就是知识、创新力的人才竞争。人类历史各世纪中,对创新思维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电脑和电讯资讯的神速威力,使所有的领域日日演新变化,完全改变了我们今日的知识环境。简单说,时代进步太快,变化也太快,眨眼之间,你、我都跟不上了,下一代孩子成长中所要学习的知识,成长后所要面对的挑战,。
么轻松了。他们不只需要更高的智力、更丰富的知识来顺应变化和进步,他们更需要拿创新力来竞争,从此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就是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培养更多顺应时势和时代需求的人才。美国的科技人才如此顶尖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每个人的大脑和才能都差不多,全世界各肤色人种智才都相去不远,但创新或发明新。
力却有高低差别,不是智商高的人就能发明,整个关键在受教育的方式,愿意学习将知识应用于创造之学?教育,新时代愈来愈需要这些特质的发挥。国家也更需要国民提升知识和创造力的水平,以增强国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