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核心是听力和听觉,由耳听接收,经脑神经的传导处理,转。
动,而与情感联系。从美学观点对艺术所下定义:“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音乐也是表达自己或表现情感的一种形式。作曲家努力将他的感觉或内在心灵体验予以具体化,所以音乐是一种表达或象征的感觉。
为什么音乐有那么强烈的吸引力和情感反应效果?科学家已经解开了音乐的神经系统作业之基础,也清楚情感和动机的因素如何和纯知觉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从音乐感知机制模型的测验中知道,其实一般人都能理解音乐结构的部分,例如,孩子学唱歌或简单乐器,都会注意到旋律的特色(例如,日本卡通片主曲《风之尘》,每个孩子都自然朗朗上口吟唱)和分组特色(同一组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各乐器一套音调。
分开的音调),这种接触是直觉的,只基于所听的声音,而与单独理论知识无关。有些孩子天赋音感的感受能力,早期发现而给予支持和指导训练后,有些会成为音乐神童。音乐神童经常在音乐的抽象表征理解方面有相当的进展,但达到某一程序点后,需要更有系统地教育音乐法则和知识,补充109他们只对音乐的直觉了解。
从许多名音乐家来观察他们天赋的音乐心灵。美国近代作曲家柯普兰(Copland)说,“乐。
有如天赐,灵感一来,发展和呈现的过程就会自然延续。部分是由于已经存在的多种技巧,部分则是多年来发展出来的创作架构形式。”作曲家脑海中常盘绕着曲调,总能在意识或潜意识里,听到音调、韵律和更大的音乐架构模型,而自然创作出好作品。
音乐以各种方式来表达人类各种族、各族群文化的特色。它与人类的象征系统和智能有关,人类生活文化的演进中,音乐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令人类思维领域扩大到另一广渺无际的境地,人类学者李维•史陀说,“如果我们能够解释音乐,就。
类思想的关键。”音乐和其他智能的关系,也具有相辅相成之效,音乐起源于原始舞蹈,我们也都会很自然地随着节奏手舞足蹈之,所以教导音乐最有效的方法乃是声音、手和身体动作的结合。在右脑半球的研。
充分说明了音乐和社会空间智能相关的关联,可以说乐曲音符组合。
完全属于空间组合的架构。为何作曲家中女性十分稀少,。
在空间能力表现上不如男性。
音乐与感情的关系更密不可分,音乐是捕捉情感,疏导情绪,表达对情。
和心灵体验最好的方法。和谐优雅的旋律如同心灵修练者,使脑波达到最佳状态。
音乐智能明显的人,会具有编曲、写歌、歌唱、了解并欣赏音乐的能力。演奏家、作曲家。录。
,皆具有此智能特质。其实大多数的人,都具有尚待开发的基本音乐智能,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人学跳舞和唱歌都很快进入状态,很快学会。
3.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是人类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人类今日的科学成就,首推逻辑/数学之功。皮亚杰的认知论,认为思考的形式等于是逻辑/数学的表现形式,使人类能认知物体世界的原理及物质世界的种种关系。
1106岁之前,孩子在感知活动阶段,以语言发展为。
背诵只是语言智能的表现,6岁以后,面对物体,开始排列,估算其数量的动机和概念,使儿童获得逻辑/数学领域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7岁开始进入小数学的水平,已理解数字的意义,顺利使用估算数量的方法。
8~10岁,渐次进入更多的。
加减到乘除,而“内化”在脑中推敲得到答案,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应用运算。此阶段,称为“具体运思期”,所有的逻辑/数学智能形式的基础,全都源自对实物的思索处理。
12岁至前青春期,具备了形式心理运算能力,即运作代表物体的文字和符号图形,或数列象征,也能陈述一套假设,推断每一假设的结果。然后进一步可以演练处理物体。
函数、运算之能力。到青春期才能把相对的推论应用在语言领域中的逻辑思考上,提升到纯抽象的层面,这一段时期称为形式运思期。
皮亚杰的感知运思阶段到具体运思阶段,到形式运思阶段,最后到成人的思维复杂交错运作,这几个阶段代表人认知行为的发展过程,即是“由实例发展到定理,由行动发展至行动之间的关系,由感觉运思的领域,进行到纯抽象的范围,最后达到逻辑和科学的顶点。”嘉纳认为数学处理的是抽象的,非语言的本质,但到最高层面时,逻辑自然进入数学领域,“逻。
的少年期,数学则是逻辑的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