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分潜能——多元智能的新评量方法
我们需要以个人学习风格和天分智能性向为主的新评量方式在多元智能论者尚未能提出充分完备的效度标准测验之前,传统的智力测验仍然是检验评量儿童智能较适切的工具。尽管智力测验不能测量任何单一的、固定的心理(或心灵)能力,但确实可以测量出理解力、推理与作结论,以及。
之类的能力,也可以测量字汇、阅读理解、算术计算,及在学校所教导的技能。若智力测验用来测量潜能的参考,而非作为标示能力的高低,则对于教学上的确有莫大助益,可以让教师改善或调整对孩子个人的学习策略。
智商主题仍然有其必要性。
事实上,问题不是出在智力测验的技巧,而是在于我们对天赋潜能的看法。如果,我们承认天分潜能强大智能的存在性,如同相信人类有无限能力的大脑容量一样,那么,重塑智能的新观念,扩大对智力的看法,找出更合适的评量方法来评估一个孩子的智力程度,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义举,如此也才能实现使每个孩子成为高智才者的培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是精致教育,培育人才的不二法门。否则给孩子轻率地贴上“资优生”的标签,或忽略了占最大部分孩童,占了约有75%的平常儿童,我们的国家人才资源素质将永远无法提升。
智能评量对儿童教育的功能有其不可忽略的贡献,依据嘉纳的看法,“我把评量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与潜力资讯的工具,它可以达到双重目标,一方面提供有用的回馈给个人,另一方面,有用的96资讯给周围社区(父母、教师、学校、课辅业者)”(《开启多元智能新世纪》)。今日我们在儿童关键期的教育,急待迫切需要的,正是孩子脑袋里被外界隔离的那个潜能巨人的样貌资料,否则,我们将无从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父母也无法弄清楚自己孩子真。
。儿童教育最大任务就是尽早发掘孩子具有的天赋智能类型,从而快速培养这些天赋。
若能获知孩子天分潜能所显示的智能性向和学习风格,而对症下药,孩子的学习效益和学习能力的精进,必可期待。
评量智能是在找出孩子长处和特性智能绝非是单一向度的,凭一个一小时的测验,偏重语文和数学/逻辑所得的一个综合分数,来定夺同辈中个人智力高下等级。
此跟学校依照选用的课本,作为考试试题向度,所得的成绩来断定一个孩子的资质,是一样偏差。“学生在学校内可能要参加好几百次的考试,一旦离开学校,却几乎不必接受任何考试,这实在是很矛盾的事。在社会,都是别人要求的专题,或是你自己推荐擅长的专题,最常见的是代表个人期望(自己所擅长的部分)与社群需求综合性的专题”(霍华•嘉纳《多元智能实践论》)。天赋每个人身上,都有他擅长的部分,这个部分也就是智能类型的一种,也可以说代表他的天分潜能,由他擅长的长处去发挥,去学习各种知识和技术,则学习效率和成果将会更好。
每个人在心智上都有各自智能类型的长处和弱点,差异也很。
在认知的风格上,学习的兴趣偏向上,也有显著不同。例如最常见的,喜欢文学,大多数不喜欢数学,数学能力佳,大多数就不善于背诵历史、地理。若他擅长的部分游刃有余时,因为他的长处已经转化为学习的技巧,基于其他领域相关性知识的需求和必要性,学习别方面的知识也会接受,并且很快学会。很多天才,博通各门学问,原因在此,而不是他学什么,马上什么都会。所以,首先,在儿童时期,早行辨识出长处和弱处,以便在教学规划时加以考。
天分”,这是相当重要的。
评量最重要的是,测量设计应以引出学生的智能类型差异,应97包含他擅长运用哪一种智能,最笨拙的是哪一种智能,及他的兴趣所在,而让学生发挥所长,取巧补拙,取长补短,产生最佳表现。
许多学者批评,到目前所见的智力测验都被用来指出弱点,而非在发觉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