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生(资优儿童)的特质

八、资优生(资优儿童)的特质

我们完全未曾有所闻,哪个小镇出现一个天才儿童或神童,政府当局或评论机构亦未敢大胆评断,推举出我国第一位神童或第一位天才儿童。因此,天才儿童对我们而言,似乎仅是悬空的虚浮概念,在学校里则采用“资优班”和“资优生”来区分课业成绩比较优越的学童。这样的资优生是否能代表“资赋优异”的实质。

怕难脱批评指责。若仅以课业成绩分数和智力测验商数一般水平以上作为评论依据,确实有失意义。

我们的教育的确应该重视资赋优异的孩子,若不能让孩子成为天才儿童,起码启发孩子天分潜能,造就拥有资赋优异的素质,才是真正教育的目标。但不可以轻率地以学生学业成绩分数或某方面技艺能力的表现,贴上“资。

标准,这样反而制造课业压力,危害他们的天分潜能。对于“非资优生”,伤害更深,将由于产生贬低心理,而忽视这些孩子可以有更好机会培育他们潜藏未露的天分。

避免有些偏颇教育,得先澄清资赋优异的定义。学校指认的“资优生”,他并不一定资赋优异。哈特曼教授于1971年,对资赋优异所界定的特质是:(1)聪明过人,(2)强烈求知欲和丰富的常识,(3)在观察力、自信心、意志力、持续力和幽默感上皆超越其他儿童。1982年,Webb和Meckstroth则界定为:(1)较为好奇、积极、充满精力,而可能显现出不驯、顽皮、具叛逆性,不易控制,(2)高于平均数的智商,(3)学习成就,(4)创造力和对工作的投入。

48美国联邦教育局(US,OfficeofEducation)将如下项目订出资优儿童标准:(1)普通智力以上(智商120以上),(2)特殊学习性向,(3)创造性思维,(4)领导才能,(5)视觉的或表演艺术才能,(6)心理运动能力。

比照之。

狭隘地把成绩稍好一点、智商高一点的儿童,荣耀颁为“资优生”标准,实在暗害无数儿童。有人为“资优生”讲解做“只不过是有些家长偶然提早激发孩子一部分潜能而已”。

一些有识之士大加批评资优生分班,“资优生”这三个字的发明,不知道害了多少家长和孩子,被列为资优生,便以为从此可以一帆风顺,飞黄腾达,可以成功。事实上,中外社会出人头地,成就非凡的人物都不是当年风光一时的资优生,到头来几乎全军覆没,成为社会平庸的一群。不要给资优生压力,反而让他快乐,兴趣地学习,他将比资优生更资优。

有一位老师形容得最。

优生又称为“深度近视”,近的课业成绩都顶呱呱,远的课业以外的知识和资讯却都一问三不知。

真正的资优是在大学毕业以。

出人才。我们需要的教育是培养未来成为优秀才华者,是永远的资优,而不是短暂资优、平凡的资优。

的确,“资优生是妈妈心头隐忧的绵羊”,她一则喜,眼见自己孩子比同辈资优,一则忧,害怕孩子退步,不得不再施加压力,好还要更好。孩子的天分潜。

资赋优异的潜力就这样被糟蹋了。

本人亲身见闻,一位初中资优生(女孩),成绩全优,在某百货公司盥洗室大喊救命,原来方便完后,不会打开锁门(大概是新款式)。

我们应该牢记在心的重点,那就是一名孩子被标准为资优生乃是颇为武断的判定,这与他事实所拥有的潜力或超乎寻常的才华,。

关联。家长期待孩子有令他满意的指标,不如告诉孩子,他也是个天才。

“相信自己也是天才”常驻于念头上,会带来激励的力量,让他充满自信,鼓舞他的兴趣和热情,尽量去思考和创造,孩子可能真正资赋优异。千万不要为了分数代表智力的成就,硬贴上资优生49标签,他将因心理负担,学习上反而走向负面比正面多的歧路后果上。

有人针对25位30岁就大放异彩的美国钢琴家,研究他们的童年生活,结果显示,没有几人在幼年时表现出明显。

,可预示他们未来的成就。要孩子在特定技能上出类拔萃,一不小心就会剥夺帮助孩子独立和自动自发的经验,而一个人要能够独立和自动自发,才能发挥所长。

哈佛大学教授阿姆斯壮说:“一旦贴上(资优生)标签,老师便对上百万具有丰富内涵的其他孩子关上教育这扇门。所有孩子都有才华,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只是家长应该努力了解并鼓励孩子个人学习风格,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就是天才。

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我们期待孩子有所表现,如果考量的是他将来是否有能力完成创新成就,则从学习得到转化为资赋优异的机会就非常重要,这?示他已摸通学习的窍门,跨步不寻常的快速进展。突出的童年进展不一定保证非凡的成年成就。不过,许多例子中,这对于实现卓越成就之路,确实助益不小,优秀表现的起步和得法的学习基础,持之以恒,必有佳果。达尔文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例子,他被界定为伟大的天才,但小时候看来一点也不突出,若非他童年活跃的活动,自我学习中提供了他宝贵的知识和。

,使他往后的人生逐步精进,否则,他改变历史的生涯就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