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渴望的男男女女(4)

作为人类,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很多,但我们自身还不是完美的提供者,无法充分提供给他人所必需的情感供给。通常,关系中之所以存在不一致和冲突是因为情感供给的不均衡。一个人只有通过留下另一部分重要的需求不被满足,才能从另一个人那里部分满足他(她)的需要。生活中,这种妥协也是心理病理学中的妥协。

从分离的观点出发来讲述发展的故事常常会犯错误,但是单从关系的观点出发来讲述发展的故事也会重复同样的错误。关系和分离是递归的过程。2与他人的分离使自体更稳固,使边界更明显,并使得自体能够更大程度地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这些因素在关系中引起了更强的回应。在这条脉络上,很多理论学家(如Balint,1952;Erikson,1968;Kernberg,1980)指出,真正的亲密关系只有在独立的人之间才有可能建立。我们对自己是谁这一点了解得越清楚,我们就越能够冒险与另一个人交往。我们对自己的边界越清楚,我们就越能够自如地体验与他人之间一系列的情感和联络。

关系中以及对关系本身的强烈回应和可获性反过来又改造了自体。我们与他人在一起的体验也让我们对自己有所认识。我们必须持续地根据自己的人际体验来修正自己内部的自我模型。我们只有在他人(眼)中,通过他人并且和他人在一起,才能了解并发现我们自己。

分离和联系是互相渗透的过程。双方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互相包含,这使情况更加复杂。内部方面通常包括自体的图像、他人图像和将他们结合起来的感情;外部方面通常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体验和印象以及他们在未来进行回应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既是分离的又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之间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在内心产生一些情绪反应,也会使我对你的印象和对我自己的印象有所改变。我对你和对我自己的印象(包括我对我自己在和你的关系中的印象)的改变,也将影响未来我对待你的方式。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也可能影响你对我的看法,以至于影响你未来对待我的方式。当人们谈论他们的生活时,他们谈及这种递归语言非常自然也非常简单。另外,发展的理论却是匆匆忙忙并且结结巴巴地把关系体验在内部因素的倡导者和外部因素的拥护者之间进行分割,突出了自体,并把他人置于或明或暗的背景中,或者在有关人际体验到底是什么这方面,发展理论变得如此含糊,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理论中自由投射我们自己的意思,还自以为我们在彼此交流。

关系和心理治疗

当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开始将视线转向阐述这一相对未被探索的领域的时候,他们使用那些曾经阐明过其他问题的相同类型的方法来做。对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来说,对最熟悉的关系的理解是理解关系的参考框架,即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在移情中,病人与他人建立关系以及对他人幻想的习惯性模式是非常清晰可见的。病人并不需要告诉咨询师,咨询师只需要体验病人带来的东西就可以了。从所有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爱和恨的层面、冲突层面和整体层面,没有哪种关系曾经比这种关系得到更详细的理解。

然而,将我们对关系的理解局限在这些现象上会在三个方面蒙蔽我们的眼睛。首先,治疗关系并不是一个共同性的关系。其中一个愿意接受“病人”角色的人,来找另一个承担了“治疗师”照顾人的角色的人,寻求帮助。病人是需求方,治疗师要对病人有所反应或帮助理解这种需求。治疗设置故意重复了父母与儿童的心位。因此,我们心理学理论如此专一地专注于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动力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治疗性咨询中,我们极少有机会去看其他任何事情。

其次,病人是那些生活中遇到困难(症状或冲突)而前来寻求我们帮助的人。所有这些问题预示着关系中某种类型的困难。尽管说病人通常和那些不是病人的人一样“正常”可能是正确的,甚至有时候他们还更加正常,我们仍然能听到更多的被沮丧情绪所主宰的体验胜于那些生活顺利进行的人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