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座谈会发言(4)

孙中山是否真的爱国呢?对此只要全面地研究过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他的政治理想,就不难明了。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孙中山的上述行为呢?在这里,就必须借助于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思路了。比如,我们必须了解西方政治学以及国际关系学当中关于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认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我们需要了解,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包括人们的民族主义意识,及其主权观念和领土疆域的划定,都是一个不断变动的发展的过程,并非是对古代国家的一种简单的继承关系。这种情况影响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国家、民族及其主权、领土问题的认识,也不能不是一个变动的发展的过程。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目标,在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中就已表达得再清楚不过了。即使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一度接受了“五族共和”的观念,其后的种种言论仍旧显示,他对中华国家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仍旧是以古代传统的汉族国家为基础的。换言之,孙中山所爱的国家,以及他对国家主权、疆域和领土的理解,不仅在他的国家观形成过程中是变动着的,而且与我们今天的认识更有相当的差距。故即使我们发现孙中山确有试图出让满蒙权益的事实,也并不妨碍我们相信孙中山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