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访谈录(4)

注意到上述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主张的提出,既是中共意识形态内容所规定的,同时又是中共依据现实力量对比和政治需要所提出的一种政治斗争中带有极大进攻性质的策略口号。它是服从于当时那个特定阶段的,以争取共产党领导地位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口号。一旦那个阶段过去,新的阶段出现,且力量对比有利,意识形态所规定的主要矛盾的内容也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对于毛泽东这样擅长捕捉战机和具有强烈进取心的领导人来说,毅然地转向下一阶段的革命目标,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实际上,中共中央在1948年秋天就已经认定建国以后的主要矛盾将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了!按照毛的观点,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主要性质,新中国一旦建立起来,新民主主义就很自然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了。所以要有几年的过渡时期,一是因为俄国革命的经验使然,二是因为最初经济上的力量对比还不够有利。1952年国营经济的比重占到60%以上,毛泽东毅然放弃新民主主义而转向社会主义,实属必然之举。

问: 对这类问题的重新研究和解释,是否也需要档案的进一步开放呢?

杨: 其实研究这种接近于思想史的问题,对档案开放的需要不是很大。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允许重新解释的环境,当然,光有了研究的环境还不够。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像早些年那样不能利用原始的文本文献来订正被修改过的文本文献,这种研究也还是进行不了。过去人们之所以不会从中共历史上政治主张和策略变化的角度来就此提出疑问,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大家习惯了利用毛选来谈毛的思想主张。殊不知,编在毛选里的文章只是毛精选的一小部分,且不少在关键的地方还根据后来的认识做了重大的改动。对此,我在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书时系统地考证了可以找到的毛泽东的各种版本的文字,同时把它们同当时中共的各种文献相比较,这样才弄清楚了毛的思想,以及中共的主张,不断地为着适合于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发生变动的情况。比如,如果我们像过去那样,依据毛选,认定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就已经清楚地划分了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体提出了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那么我们就无法清楚了解毛泽东何以会在1940年才具体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主张。不过,档案的开放对我在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是有帮助的。比如,正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的档案开放,相关的研究人员才可能写文章介绍毛泽东和王明在党内围绕着要不要团结蒋介石集团抗日的争论的情况。了解到这一情况,就更印证了我对毛当年这一主张的进攻性质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