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访谈录(8)

杨: 关于中山舰事件(即“三·二○”事件)的真相,早在十几年前杨天石教授就已经发表过一篇极具水准的论文:《“中山舰事件”之谜》。这篇文章再清楚不过地纠正了“三·二○”事件是蒋介石的一个反共阴谋的传统说法。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补充,或者说是贡献,不过是更全面地考察了他和共产党人关系的历史,和他政治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和具体过程。用经过考据的史料证实了他在事变发生前不仅是赞同学习苏俄,支持国共党内合作的,而且对中共的一些主张,特别是对中共党员,也曾经有过相当好的印象,从而从蒋介石和中共关系发展变化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杨天石的说法。

说到发掘史料,严格说来这确实是让我感到很有些诧异的一个问题。这就像茅海建老师在北京第一档案馆里查档时,发现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在那里参观,不禁奇怪地质问那些学生说:这种地方也是你们来参观的吗?同样,很多史料就摆在那里,有些要费些工夫去翻出来,有些根本用不着下工夫,但我们过去的不少历史研究工作者却就是熟视无睹。这里面有懒的问题,因为有些人可能不是看不到资料,只是因为没有培养成要尽可能穷尽史料后再来研究问题的习惯。另外有些人的情况不是如此,而是因为思想长期形成思维定式,变得麻木而不敏感了。蒋介石20年代中期的言论很多,并不难找。在他去台湾后发表的各种全集里固然删去了不少,但我们研究蒋介石绝不能只靠翻阅他后来整理发表的言论集吧。蒋过去那些带有明显左派色彩的言论大都是公开的,不仅过去反蒋势力揭露过这种情况,大陆不少大城市的图书馆里,乃至于日本、香港等地的大学图书馆里至今都很容易找到,更不要说他的不少文章或讲演当年是发表在公开的报纸和杂志上的。了解蒋介石当年想过什么,说过什么,后来反共了,极力想要掩盖那段历史,删去了什么,这其实恰好是历史学工作者应当做的一件事情,而这个工作许多年却鲜有人做,这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一件事。因为蒋介石到底不是一般人物,研究蒋介石甚至一度很热,光是蒋介石的传记就出了不知多少种了。然而,有多少人下功夫去发掘占有蒋介石所有言论资料,深入地,哪怕是分阶段地考察和研究过蒋介石的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态度的变化呢?

问: 其实,我们做学生的有时最困惑也正是这一点。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资料,经常是有资料却看不出问题来。比如像蒋介石当年对共产党人态度这件事,即使我们早于您看到您所利用的那些足以证明蒋介石对共产党人颇具好感的资料,大概也只会怀疑蒋是言不由衷,或干脆就是一种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