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访谈录(1)

问: 您原来学习的好像是中共党史,为什么会转而从事了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

杨: 这和在大学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吧。在学校的时候,专门讲授中共党史的老师不大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敬重,原因很简单,他们讲的东西我们从其他书上大都可以看到,而我们从其他途径听到和看到的东西,他们或不知道,或不接受。老师们讲不出多少新的东西,我们就认为这些老师要么是没本事,要么是不求甚解,思想僵化。到中央党校和编辑部工作后,我才发现,事情原来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当年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的老师在全国有好几万人,但是,多少年来,不仅研究上禁区重重,而且档案文献始终不对学者和教师开放,能够被利用来进行研究的中共党史资料,在“文革”前充其量只有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下发的三批资料,完全没有做学术研究的可能。“文革”结束后,人大中共党史系主任胡华以及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意识到资料问题的重要,曾分头致力于搜集编辑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可是他们利用当时的特殊条件搜集起来的资料,相对于保存在档案馆里的档案,也还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要想做深入一些的研究,还是很少可能。

既没有研究上的自由,又无法占据足够的史料,仅仅责怪老师不好是不公平的。其实,很多老师还是有研究功底的。记得北大的向青老师,利用掌握英语的长处,转而利用海外的英美著作和资料,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很快就成了名。指导我毕业论文的老师杨云若也是这种情况。后来,研究讲授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等相继开放,大批中共党史教师纷纷转行,不少转行早的都做出了成绩。这里还可以提到章开沅教授,他在史学研究上的成就今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但可能很少有人了解,他当年在高校也曾经讲授过中共党史。他告诉我说,他当年就是实在研究不下去了,所以才转了行。而这一转,就海阔天空了。

问: 您转去研究中国现代史,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我发现虽然研究中共党史很困难,您好像至今也没有完全离开对中共历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