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接受任务不走样(1)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人,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似乎听得很认真,记得也很仔细,看上去听明白了,但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要做什么,然后就开始执行,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偏差或者大打折扣。

作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首先要做到接受任务不走样,百分之百理解任务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最好结果。

1,越能体会上级意图,执行越不走样

要想执行不走样,接到任务之后,首先要想一想,领导让我做这件事的意图是什么?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领导想东自己做西,执行出来的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小乔在一家培训机构当文秘,一天领导交给她一项任务:从一家著名的网上书城订150本书,并且特别叮嘱她就从那家网站订。

她了解到,因为过几天公司要给一家企业做培训,这150本书要作为企业培训的教材一起带过去。

小乔打电话到了那家购书网,结果对方说库存不够,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发货。

小乔想,书都是一样的,从哪里买不是买啊?何必非得从那里买呢?于是乔露另外找了一家网站把书买到了,不仅送书时间早,折扣还更优惠。

为此,小乔还挺得意,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书送到的时候,领导发现书不是从那家购书网买的,当场就严厉批评了她。

领导说:“我不是特意告诉你要从那家网站订吗,你为什么要自作主张?”

小乔一听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好心,并且已经完成了任务,怎么反而挨了批评呢?

原来,领导要这样他在那家著名的图书网站订,是因为该网站的畅销图书排行榜,对整个图书发行有较大的示范效应。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要来该公司讲课的老师。

领导之所以让小乔从那家网上订购,是为了增加这本书进入排行榜的机会,给这位老师以一定的支持。如果在该网站买了这位老师的书,就更好地让他的书进入销售排行榜。小乔没有领会到这点,尽管书是买了,但起不到领导希望达到的那个效果,难怪领导生气了。

也许我们会觉得,要完成这个任务,明明还有很多种方法,何必非得按照领导交待的那个方法去做呢?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了,用不着太死板。

这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错,很多时候,执行的确需要灵活性,但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灵活性必须建立在充分体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

很多时候,上级的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妨问一问,特别是需要改变领导决定的时候,千万不要自己“想当然”地自作主张,而要懂得及时请示领导。否则就会像小乔一样,费力不讨好。

作为一名最好的执行者,不仅领导明确安排的事情,要充分理解、不折不扣地执行,就算是领导没有明确说出来的事情,也需要站在上级的角度多想一想,自己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来看《军事文摘》上记载的陈毅元帅的一个小故事:

1949年9月的一天,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由于住房十分紧张,他主动从装修豪华的北京饭店搬出来,把房子让给了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主张率部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将军傅作义,自己则住进了陈旧的小平房。后来他还代表上海市,赠给傅作义两辆名牌小汽车。

这件事在上海的部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心里不服,议论纷纷,说什么“对这些大战犯,不杀就便宜他们了,凭什么还让房子、送汽车给他们?”

陈毅听到后,虽然十分生气,但还是很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在一次会议上,他说:“同志们,我的老兄老弟们,你们的情绪我理解,但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嘛!我陈毅住不住北京饭店,对我都没啥子影响,我照样正常开会,照样还是上海市长嘛!但是让给傅先生住,意义就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两个军,为我军减少了多少伤亡?他的贡献恐怕不只几部小汽车喽!让傅先生住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受到我们党和政府的温暖,知道共产党是真心要交朋友的。”

说到激动处,他用指节“咚咚咚”地敲着桌子:

“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们住,再送你们10部小汽车,你们谁能起义两个军?”

一番话顿时让大家明白了陈毅的良苦用心,思想一下就通了。

当时中央的意图是尽可能团结人,尤其是对投诚起义的人,要格外重视。陈毅的做法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央意图的,而那些心里不服气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不懂得从全局出发看到深层次的原因,如果不是陈毅做了思想工作,说不定还会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上级,不可能把每件事的意图都向下属解释得一清二楚。作为一名优秀的执行者,必须多想、多问,越能体会上级的意图,执行起来才越不会走样。

2.要做好事情?先管理好表情

或?有人要问:管理好表情跟接受任务不走样有什么关系?

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常密切。

通过多年给管理者做培训,我总结出了管理者们布置任务时,最不喜欢的几种下属:

第一种:心不在焉型。

你说你的,他想他的。交代完了你让他复述一遍,他说的和你交代的总是相

差一大截。

第二种:木头型。

要么目光呆滞,没有表情,要么就是从始至终低着头,一言不发。你不知道他是听到还是没听到,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第三种:不耐烦型。

皱眉、撇嘴、叹气、坐立不安、不停地将笔在手指间转来转去,一看就是对任务不认同,没耐心。

第四种:对抗型。

任务还没布置完,他就已经开始说不同的意见,甚至是争辩,你才说一句,他要辩解十句。

第五种:一碰就炸型。

凡是不合他心意的,他就会立即爆发。甚至每次你要跟他说话,都要鼓足勇气。

毫无疑问,带着这些表情去接受任务,心理上一定带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这样一来,怎么可能完全理解任务?说不定一大半内容都因为自己的情绪漏掉了,结果走样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上级,你喜不喜欢有这些表情的下级?

可惜的是,在工作中,管不好自己表情的大有人在,且看这样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