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执行任务不打折(2)

王立军的做法,与一般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工作中,“没办法”常常是一些人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实际上往往也成为了他们不去解决棘手问题的借口。

那么,为什么一些难以处理好的问题,在王立军这里就能解决的好方法呢?

很简单,他在责任心的指导下,要求自己没有任何借口,即使一时“没办法”也逼着自己想方法。

下决心想方法,往往就会有方法。而那些过去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因此而迎刃而解!

我们再来来看看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怎么做的:

1964年,王永志当时还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工程师。

当时,钱学森带领大家设计的一枚火箭在进入即将发射的阶段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由于正是夏天,天气非常炎热,火箭推进剂在高温下剧烈膨胀,这样一来,导弹的贮箱内灌不进足够的燃料,这将严重影响火箭的射程。

有关专家马上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法,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就在这时,王永志提出来可以采用“适量泄出推进剂”的方法。方案刚一提出,大家都连连摇头,本来就因为高温膨胀,加进去的推进剂就不够,现在还要减少,那不更影响射程吗?

但王永志却坚持认为,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会减少弹体的重量,这样射程就会更愿。

但总设计师坚决否定了这个方案,他认为这是拿国家财产去冒险。

但王志永并没有放弃,而是直接找到了钱学森院长,听完他的设想之后,钱学森沉思了片刻,认为从理论上讲,这个方案是可行,并支持他按照这种方法去做。有道理的。

而事实证明王永志是对的,第二天,导弹按照他的方案发射成功了!

遇到同样的情况,可能很多人都会放弃,首先,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工程师,又不是什么权威,另外,自己的方案都已经被总工程师否定了,那肯定是不行,何况,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万一发射不成功,损失的可是国家财产。

这样看来,似乎有足够的理由放弃,不去争取。但不试过、不做努力,怎么就知道不行?何况,这样的方案并不拍脑袋出来的,而是有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拿破仑说过:“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坚持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

2,执行不圆满,决不满足

圆满,也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人人都满意,哪方面都不能有漏洞。

曾任周恩来秘书的纪东在写的《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中写了这么一件事:

1971年9月12日,林彪叛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各种应变措施。

14日下午,纪东接到了外交部打来的电话,说是外交部收到了一份我驻蒙使馆的特级报告,要马上交给总理。

总理看了报告之后,情绪有些激动,说:“好!好!你看,摔死了,摔死了!”纪东从总理手里接过报告,大致看了一下,内容是林彪乘坐的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机上9人全部死亡。

这一消息马上要报告给毛主席,总理走之前让纪东也跟着去。在经过走廊的一个小门时,总理对他说:“小纪,你留在这里等我,我回来一起回去。”

当时长长的走廊里非常安静,一个人也没有。

回忆起这个细节,纪东不禁感慨到:

“总理想得多周到啊,这个时候,在大会堂只有总理和我知道林彪的下场,他担心我兴奋起来,或是熟人问起来,在没向毛主席报告之前,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散布出去,于是,让我在这里等他。”

周总理做事的周到,值得每一个执行者学习。

假如当时周总理不是叫住纪东跟他一起去,或许机密就会提前泄露,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是做事的圆满,不只看到一点,而是顾及到方方面面。

这其实也是优秀的人身上共有的品德。

宋鱼水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多项荣誉。和很多人心目中法官的形象不同,她非常柔和,从来不疾言厉色,咄咄逼人。她总是能站在当事人角度,和他们感同身受,甚至有人说“法律在手中有了温度。”

有一次,一位老妇女来办公室找她,说有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通过了解宋鱼水发现,因为命运坎坷波折,老人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尽管宋鱼水向她解释,要打著作权官司,需要带手稿以及与被告著作的比对表等等。但老人根本听不进去,也不容宋鱼水说话,只说翻来覆去说让法院给她做主。

如果换了很多人,面对这样一个人,怕是早就不耐烦了,或者说几句话赶紧把老人打发走。

但宋鱼水却一直耐心地倾听着,一直进行到晚上6点多钟,老人才离开。老人走后,宋鱼水去吃食堂吃晚饭,这时候她突然意识到,因为老人走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候,会不会因此被锁在办公楼里?

于是她赶紧回去,一层一层楼找,并且每隔十几分钟,就往老人家里打一个电话。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宋鱼水才和刚到家的老人联系上,老人知道还有人一直惦记着她,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或许很多人不明白,宋鱼水为什么要这么做。法律不就是冷冰冰的吗,公正就行,哪有那么多温情脉脉?

但宋鱼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拿这个案子来说,尽管老人的请求因证据不构成侵权而没有得到法律支持,但她也希望老人知道,就算生活有再多的磨难,也还有人在关爱着她。

公正的判决固然是对当事人最大的安慰,但温暖的人情又何尝不是对当事人的另一种安慰?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受到了伤害,有多少人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有时候,或许是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语,对当事人来说都有莫大的价值。

多做一点点,就能够化解矛盾,增进和谐,可以做到的,为什么不去做?

然而在执行中,很多人很缺乏圆满的思维。

这首先是个性太强,做事只图一时痛快,比如面对客户,只要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结果是赢了观点,输了客户。就算这次客户不得以跟你合作,但下次却再没有可能;

其次是受“点性思维”的局限,也就是做事只看到一点,而不过顾及其他相关的方面,结果是看到的某点做好了,但其他每样考虑的地方,留下了许多不如意乃至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