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当如希拉里读大学时,希拉里曾经写信给少年时代的老师唐·琼斯牧师。在信中,她这样写道:“我想成为一个书呆子,做一个废寝忘食,在图书馆生活的好学生。”希拉里的确按照信中所写的那样做了,她想把自己定位为仅仅知道埋头苦读的孤独学者。但是另一方面,希拉里又在违背自己的诺言。她热衷于交际,广泛结交校内同学,溜出宿舍去参加派对……没完没了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之类的存在主义问题,最终患上了抑郁症,卧床不起。人都有两面性,希拉里也不例外。希拉里为了这个问题苦闷不已,一方面她想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一方面又想不分昼夜地玩乐。实际上,学傻了的希拉里和玩疯了的希拉里不断交替出现,这对追求完美的希拉里·罗德姆来说真是巨大的痛苦。不了解女儿内心世界的父亲希望女儿获得全科A+,所以他在希拉里大一、大二的时候利用卫尔斯利女大“必须征得父母同意才能外出”的校规来约束女儿,考不到全科A+就绝不允许她迈出校门一步。而每到周末,那些和电视剧中出现的富家公主一样打扮的同学又在刺激希拉里的神经。看到同学们身穿华服,开着高级轿车,坐着私人飞机,去那些希拉里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地方游玩……希拉里又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再勤奋努力,能赶得上这些同学吗?”“纵然名校毕业,却因为家境不好而碌碌一生的女人有多少呢?”“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虫,是一个自我满足的傻瓜、笑料……”一想到这些,希拉里就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自卑之中。于是,希拉里开始厌恶政治学以外的所有课程,社会学、哲学、地质学等课程都让她感到无聊、厌倦、孤独。尽管如此,她还是要学习,无论喜欢与否。希拉里一边劝自己,一边读书、上课、做笔记、写报告,把老师要求的所有内容都装到了脑中。未来充满了不安,自己却又束手无策,这让希拉里最为苦恼不已。对希拉里来说,政治就是她自己,她打算一毕业就投身政界。但这也仅仅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每年从学校毕业的政治学专业学生多达数千名,而与政治相关的工作机会却只有百余个,而且从传统意义上说,从政的都是男性。换言之,从现实角度出发,身为女性的希拉里想在政治圈里工作是几乎不可能的。从外表看来,希拉里是光鲜照人的名校女学生,但是,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她同样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希拉里也曾彷徨,也曾苦闷,但她却没有选择大多数年轻人所走的道路,也没有就此湮没。她的具体做法是——向内在危机宣战,励精图治,取得出类拔萃的好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虽然不能保证一个阳光灿烂的未来,但如果连学习都学不好的话,又何谈未来呢?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希拉里终于克服了内在危机,成为一名十分出色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