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于买了那件想了很久的漂亮衣服,满意了吗?没有。也许你以为多买几件才会满意,那么,去问问那些拥有许多名牌时装的人,她们满意了吗?你要结婚,好不容易结了婚又闹离婚。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像这样永无止境的盲目追寻,永远得不到满足。上帝有时也很可怜,信徒今天说:"主,请赐我这个。"明天说:"主,请赐我那个。"信徒们能不能先想清楚再祈祷?有一个祈雨的巫师,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农夫,另一个嫁给了陶匠。嫁给农夫的女儿要父亲多作法降雨,庄稼才长得好。嫁给陶匠的女儿要父亲少作法,天气干燥,陶土才干得快。父亲究竟该听谁的?
所以,最好先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然而,到底什么才是贯穿所有欲望的共通因素呢?
在印度,妇女在怀孕期是非常神圣的,所有不好的事都不让她知道,也绝不让她受到惊吓,她要摄入足够的营养,要处在祥和的环境中,要多读多听伟大人物的事迹。腹中的胎儿不只是靠母亲的身体在长身体,也靠母亲的心灵长心灵。可惜现代人都不注重这些了。
印度的古老典籍中有个故事,讲的是有名的王后玛达拉撒(Madalasa),她是位已经开悟的圣人,为国王生了好几个儿子。当婴儿生下来之后,王后会把孩子揽在手臂中摇,唱吠檀多(印度六派正统哲学体系之一,是构成大多数现代印度教派别的基础。三种基本的吠檀多经典是《奥义书》、《梵经》和《薄伽梵歌》)的经典给孩子听,比如:"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的本性是通彻的。你的本性是世间污秽的事物沾染不到的。你的本性是不被这无常世界的幻象迷惑的。"她用摇篮曲的方式,把生命的真理唱给婴儿听,提醒那暂时被包裹在身体里的灵魂,那暂时住在她称为儿子的身体里的灵光、生命之流,在被世界引诱之前,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不要忘记自己不是这个血肉之躯,而是灵光,是股生命之流,是有觉识的力。所以,她的儿子到了四五岁就相继离家修道了。
每个儿子出生时,国王都会为他们取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子,像勇猛武士、圣贤国王之类,他希望能尽早定下继承人,结果每个儿子到了5岁就离家了,不当国王,而要当圣人。终于,国王受不了了,他向王后抱怨:"我走了之后,王位由谁继承?这个国家怎么办?你能不能生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王后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