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的体形是否高大?他是否有百万家财?都不是,仅仅是他想要成为完人的奋斗就改变了世界。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个小人物。每个人跟佛陀,跟甘地,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有同样的身体、意志,有绝对自由的精神。我们要学的是能认出自己那绝对自由的精神,它才是主人,是人格的主人,不要让别的做了它的主人。如果不是出于本人意愿,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哪怕是一个念头。
要改变旧习惯,用心念去养成新习惯,首先要得出某些结论:什么是对的。得出结论之后,就要由衷地接受,继而不断地加深印象,加深,再加深。刚开始会有一些障碍,等克服了,你会感受到自己的转变,连旁边的人都会转变。可是大多数人跨不过这些障碍,于是他们半途而废,选择逃避。
s 如何实现人生蓝图
有一些观念、一些本能是每个人都有的。例如布施,把东西贡献出去是人类的天性,自我牺牲也是一种天性。经书记载了已经成为完人的人的言行,他们到了至善的境地,所以一开口,道理就自然成为言语流露出来,而他们所说的道理都只是印证这些天性。他们体认到什么是天性,然后不断地加深这印象,直到人格完全精纯,除了天性,其他的都筛除了。不管是《大卫诗篇》、《薄伽梵歌》,还是《道德经》,皆是如此。
因此,我们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简单的理念,充分地理解、应用,直到它完全贯穿我们的人格。知道怎样做水晶糖吗?把少许糖浆烧溶,然后放入一段线,所有的糖浆会附在这段线上结晶。给自己一个理念,我们的人格也会附在理念上结晶。只要是合乎这个理念的事就遵循。不合乎这个理念的,就慢慢戒除,逐渐增加我们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静坐可以让我们更有力量,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静坐的时候,内心的冲突比较少(是比较少而不是完全没有,因为心还有许多习气没有消除)。但很多人静坐的情况是,刚开始还好,但很快就灰心了。因为一坐下来,念头就统统上来了!事实上,不管静坐情况多糟,心多么不定,当起身的时候,心仍然会比静坐之前安定,这就值得了。不要因为心中旧的习气在翻腾而灰心,心的某些部分还是会静下来的。
静坐让我们接触到生命内在的核心,要学会从那里起心动念。哪怕只有一两分钟的静坐,也能去除一些浮躁。静坐之后,记着保持心里的平静,让那份宁静体现在言语和动作中,尝试保持住这份平静。慢慢试着做,加强,加深,我们的音质就会有所改变,讲话的方式也会不同。如果内心有焦虑或挣扎,音调不知不觉会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