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生命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厨房是个神圣的地方,在厨房烹调食物时,心态一定要平和、专注。我的童年时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我来自一个非常虔诚的修道家庭。六七岁的时候,我家住在喜马拉雅山下一个城镇的郊区,有一天晚上,我家来了一位斯瓦米。他静静地坐在屋外,据说已经有25年没说话了,如果有必要,就在随身带着的一片木板上写几个字。第二天早上,我的母亲为他准备了一份盛餐,装在几个铜碗里,摆在银盘上,再盖上雪白的布,由父亲端去供养他。
斯瓦米揭开白布,只拿一小碗,挥手示意父亲把其他食物拿走。父亲很讶异,问他:"您昨天在山中走了一天,昨晚也没吃东西,为什么不多吃些?"斯瓦米拿出木板,写下"我不接受嗔心做的食物"。父亲非常震惊,因为的确只有斯瓦米拿走的那道菜,是我母亲在心平气和之下做的,后来她为了家里的事动气,其他的食物都是带着怒气做的。所以,一旦进了厨房,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心境。有人可能会说,我们都是凡人,会有情绪的起伏,一天忙下来已经很累了,傍晚进厨房不可能都保持天使般的微笑吧?
每天静坐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此点。当我们做放松练习和打坐时,即使花了一个小时,也不会感觉漫长。但如果站着等公交车,就觉得一个小时漫长得令人不耐烦。
因为在身体放松、心境平和、不觉得无聊、不烦躁的情形下,我们会有一份平静而知足的感觉,这不是由于满足了外在的欲望,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论追求到多少外在的东西,我们都不会满足。可是,每天只要花一点点时间,静下心来,和自己相处,就可以带来持久的知足感,让自己一整天都处在平和的心境中。
s 注意自己的姿势
要解决暴食问题,还要认识一个知觉中心,即肚脐部位,包括胃部和横膈膜。我们从不去留心它,不去聆听自己的身体,已经让它变得模糊、麻木而不灵敏,不能区别什么是想吃的心理欲望,什么是该吃的生理反应。
所以要学会觉知身体。第一步,要学会运用横膈膜呼吸。横膈膜呼吸法不仅能对治暴食,也能帮我们把心静下来。多数人不懂怎样正确地呼吸,坐在那里,脊椎弯如弓。这会导致胸腔不能扩展,肺像一团挤压的海绵,空气无法进入。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坐直,打开胸腔,竖起脊椎。注意自己的姿势,学习用肚脐、胃和横膈膜部位呼吸。除了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之外,这是第二个很重要的习惯,比较难养成,但是一定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