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的主人》 走出心理沼泽(2)

职业疲劳直至枯竭的发展阶段可分为:

第一阶段——激情。在最初的“蜜月”期,人们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工作、同事、公司,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新工作者感觉有使不完的精力和热情,相信自己可以应对一切挑战,相信这份工作可以带给自己最大的满足。对于别人都认为是麻烦的活儿,他也乐于承担,甚至以此为荣。

第二阶段——怀疑。当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初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渐渐褪色、趋于平淡,他意识到理想并不等于现实。工作、同事和公司都不如想象中完美。他开始怀疑: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真的适合做这份工作吗?他可能更加努力地工作,期待梦想成真,但很可能于事无补。

第三阶段——倦怠。一切陷入麻木的边缘,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生活没什么意思,工作只是将养家糊口的任务完成,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

第四阶段——恢复。从枯竭中复原是可能的,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技巧。

职业疲劳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压力型:在连续不断的业绩考核和生存压力使神经濒于崩溃,想放弃工作又舍不得高薪的待遇或已经取得的成绩,结果神经长期处在紧张的压力中,产生了对工作的厌恶感。

挫折型:来自对目前职业的不满,如工作枯燥无味、工作条件太差、报酬太低、离家太远、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发展前途、同事关系难处、领导脾气太坏。

平台型:当对一项工作已经熟练掌握、并且发现上升空间被限制的时候,厌职情绪由此袭来。

情绪型:女性的情绪化流露一直是影响她们在职业领域里发展的主要障碍。情绪型厌职会在各个年龄段的职业女性中发生,但最多、最频繁的是年轻女性。很多感情理由可以让女人产生厌职情绪:沉湎于爱情、寄希望于男友的事业、家人需要照顾……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即便她们没有马上提出离职,也降低了对职业发展的热情。

如果发现自己开始有了职业倦怠的迹象,你应该早做准备,走出心理沼泽。

首先要消除以下关于工作的观念误区:

有些人只知道拼命工作。一开始在晚上加1~2个小时班,不久便整星期地加班,最后连周末也成了办公时间。这类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这样时间一旦长了,难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反感。

今天,许多人只把来自办公室的成绩看成真正的成功,一旦工作遇到麻烦,就感到羞辱不堪。如果把自己的爱好和业务活动当做本职工作一样认真对待,并同样引以为豪,就容易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人都希望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接受适度的挑战来给自己成就感。这是人类本能的心理需求。但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太少,或者太容易完成,觉得没有挑战性和新鲜感,不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而对工作失去兴趣,只把工作当做是取得财富的工具,使自己厌倦工作。

其次,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从了解自己开始。生涯顾问专家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

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型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

不少职业倦怠的人,像是盖房的一群人,每天不断堆砖头,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少了一张设计图,不知道要怎么盖,盖到何时完工,原本的热情就在搬砖过程一点一滴流失,最么像行尸走肉。

有设计图的搬砖工作,缺乏人生方向与大目标,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里去,知道要将自己打造成什么,即使一路走来颠簸失意,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惫不堪、抱怨连连。

世界上没有一条同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要让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到倦怠,就要抗拒机械的“搬砖”心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附:你是否有职场倦怠症?(在符合你的情况后面打勾)

l.你总是盼着周末的到来;

2.你经常头痛或觉得浑身乏力;

3.肠胃功能失调;

4.你恐惧你的上司;

5.你不想与同事们交往;

6.回到家里不想干家务活;

7.经常失眠;

8.工作没有激情;

9.假日懒得出游和锻炼;

10.早上有时候赖床,而且很少吃早饭。

如果符合你情况的有5项之多,那么你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患有工作倦怠症了,应及时调整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