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职业倦怠走出心理沼泽
一句被许多职业人所推崇的名言——“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曾在都市白领中流行一时。诚然,今天社会人的日常生活近一半时间都在工作,一方面这是人们在为生存或生活得更好创造物质条件,不仅如此工作还能让人感到内心满足,比如实现个人成就感及创造能力。但在职场上不会总是风调雨顺、阳光灿烂。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会令不少人感到压力。时不时常常能听见身边的人挂在嘴边的“压力好大”,随之而来,因工作压力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疾病也渐渐浮出水面。
毅泉是一家大型销售企业的部门经理,薪酬优厚,可他却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厌倦,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每天早晨,毅泉一走进办公室就觉得疲倦,没心思处理手边的文件。周而复始的工作,令他觉得做一个有创意的计划越来越难,市场推广也停滞不前,更别提销售额了。老板好像也对毅泉越来越不满意这更让他消沉气馁,觉得工作起来身心俱疲。
像毅泉这样处于“职业倦怠”期的人并不少见,职业倦怠也可称为“职业枯竭”或“心理枯竭”。它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也是一种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它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其生活常态表现为: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健康负债;身体上表现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和脾气暴躁。
职业倦怠往往有以下症状:连续好几天都无法顺利入眠,而早晨也时常在恐惧中惊醒,心中仿佛有块沉重的大石头压着;时常对着天花板发呆,脑中一片空白,没有办法提起劲工作,而且觉得无所适从;对目前的工作产生极大厌恶感,并对同事有不满情绪,有一种快被逼疯的感觉。
工作倦怠在今天的中国广泛出现是很正常的。一家从事职业咨询的事务所最近做过一份调查,显示有61%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经常感到“心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仅仅是为了生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等受到冲击,而新的为人们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这反映到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很多人对职业缺乏认同感、成就感,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快乐。职业倦怠不但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造成缺乏职业道德、消极怠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还会破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最近的研究显示,与工作相关的枯竭感可以导致炎症,而炎症在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炎症相关的疾病的罹患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在,研究者证实男性和女性在工作枯竭和抑郁引起的炎症反应中有差异。
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三个指标: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对自己的工作意义表示怀疑。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