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喜欢把这样的句子挂在嘴边:“我们最初就是这么干的,几十年也就这么过来了,所以不要轻易改变这样的规矩。”
许多人害怕改变,他们抱怨一切变革,他们总是认为现在是最安全的,一旦现状被打破了,他们就惶惶不可终日,以为天要掉下来了。
可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要说几十年前,就算几十天前的经验都可能不再适用,所以我们必须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积极转变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证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会雀跃万分。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及第13年时,业绩停滞下来,每个月只能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会对这3年的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说道:“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太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年的营业额增加了12%。
扩大1毫米,将13年的思维定势打得粉碎,也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面对停滞不前的业绩,我们是抱怨有限的市场,还是将密封的脑袋打开1毫米,让新知识、新事物、新创意进入其中?答案不言而喻。
每个企业都欢迎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员工,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从20世纪中期至今,招聘人才由最早看文凭到注重经验,再到如今青睐创新精神,这是人才理念与时俱进的深刻体现。所以,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