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科学管理原理》(2)

泰勒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思想决定了麦当劳餐厅对厨师翻烤汉堡包数量的期望,决定了电话公司希望接线员能接通多少个电话。——《财富》

科学管理成为第一个国际化的管理理论。——《管理百年》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科学管理思想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管理思想史》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也有人称他为“理性效率的大师”。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一系列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当代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此外,泰勒本人还是一位发明家。他在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总共拥有100多项专利权。《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延伸阅读【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定价:37.00元。主题书评

泰勒“科学管理”的现代意义

泰勒认为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他的目标定位很直接也很实在,不拖泥带水,也不浪漫主义。这一点就像他后来创立的“科学管理”,其理论建立在现实主义、实证主义经验论上,认为资方和劳方根本是两个冲突的利益群体,其背后的价值立场也必然对立冲突,因此不存在什么美好的和谐共处,除非能做到在保持雇主低产品工时成本的同时确保工人的高薪需求。然而,问题是这对矛盾能被消除、化为统一吗?泰勒自信可以,而且只有“在科学管理下,将会更富裕、更快乐,不协调和纠纷将更少,而不景气的时期会更少些、更短些,所遭痛苦也更小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确实简单。它说的无非是:通过弄清楚一个劳工一天应有的产量或作业量,确定一个劳工的日标准作业量,使劳资双方都相信这是一个“客观公正”的基准。有了科学研究确定的“日标准作业量”后,就可以参照劳动力价格的行业水平,确定“工资支付率”,即确定每件产品的工资金额。于是,剩下的事情就是逐渐把管理行为纳入到劳工群体的生产作业过程中,以及建立基于“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即激励和约束劳工群体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努力工作,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