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笑着答:“大部分是的。”他接着补充道:“听着,如果你不了解某件事,就不可能复制它。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某件事被发明了,而只能说大家一直在做这件事。”从这个角度看,德鲁克确实发明了管理,而这也正是《管理的实践》最需要被后人记住的一点。《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的出版是《管理的实践》之后二十年的事了。因为《成果管理》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已相继问世,再加上更早之前的《公司的概念》和《管理的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已经成形,所以《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可以说是对几十年管理经验、体会与思考的结晶,也是他对自己以前的相关论著的总结、梳理、概括和升华。德鲁克自己也承认:“从各方面来看本书虽然是一本新书,但是自然也发展了我在以前各著作中的思想。而且,只要合适,我也毫不迟疑地引用我以前的著作。”因此,熟悉德鲁克著作及观点的人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是似曾相识的。德鲁克从“管理热潮”向“管理绩效”的转变入手,围绕经营绩效、富有效率的工作和有所成就的员工、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与组织管理、高层管理者的任务与组织、战略与结构等方面,系统地探讨和揭示了企业使命、企业责任、员工责任、员工资产、知识工作者、目标管理、管理分权、组织设计、规模、多元化、多国公司、成长和创新型组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论题都在之前的著作提及过,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则更系统、深入地予以阐述。同时,为了使容纳那么多新论的著述不显得凌乱、繁杂,德鲁克把系统的管理学从三个维度进行建构。这些正如书名所写的——使命、责任、实务。在德鲁克看来,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使命、责任和实务。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项崇高的使命,它能让组织实践成效,达成经济绩效的目的,而且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管理是一种责任。德鲁克把责任分为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两种。内在责任指的是“承诺”,即对自己所选择的绩效目标,作出最大的贡献,以实践自己的承诺。而外在责任是对整体的绩效负责。唯有能承担这两种责任的工作者,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最后,管理也是一种实务,只有通过实实在在地“做”,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若要使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也唯有通过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才可能实现。因此,就本质而言,管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德鲁克也不止一次地说道:“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