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组织》(2)

延伸阅读

【美】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定价:68.00元。

主题书评

《组织》:“决策”的深入写法

想当然地认为《组织》是一本有关组织的书,那是一种误读。作者詹姆斯•马奇和赫伯特•西蒙再三强调,“本书的核心概念自始至终不是等级制而是决策,是组织内部指导和支持决策过程并为其提供资料的信息流”。决策是什么、何时做决策和谁来做决策,不难发现,“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仍然是《组织》所关心的问题。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两位作者之前的几本书,如詹姆斯•马奇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和赫伯特•西蒙的《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这些著述都探讨了理性主体面对复杂环境如何进行决策的过程,且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行为学的知识。尽管角度、程度略有不同,但马奇和西蒙却不约而同地认可这样一个观点:理性的决策是不存在的。尽管人们一再思考、设计、预测,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局限(主观或客观的),导致其理性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的行为并不总是像理性观点假设的那样是可以被预计的。至此,无论是马奇还是西蒙,对于决策似乎已说得相当清楚,然而这就意味着,两个人合写的《组织》试图对决策做进一步的明确是否还有必要?如果有,它又会是什么呢?令马奇和西蒙意犹未尽、卷土重来的动机又是什么?《组织》开篇,马奇和西蒙就迫切地提出“组织作为社会机构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组织重要是因为人们在组织中度过大半人生。大多数成年人把睡眠以外的1/3以上的时间花在了雇用他们的组织上,儿童和青少年几乎把同样多的时间用于学校组织上。同样,无数其他组织占据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大部分闲暇时间,而且大多是自愿的。于是这对专注于解释人类行为的两位大师来说,自然不会放过对组织中的人们是如何决策这一问题的研究。换言之,他们将着重探究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组织是如何影响个体的,以及个体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为此,他们提出三个假设:第一,组织成员(特别是雇员)天生是消极被动的工具,能够完成工作和接受指示,但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主动行动和施加影响;第二,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念和目标影响组织。只有受到激励或诱导他们才会参与组织行为系统,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完全一致,实际的或潜在的目标冲突使权力现象、态度和士气成为解释组织行为的关键因素;第三,组织成员是决策者和问题解决者,感知和思考过程也是解释组织行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