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德鲁克还提出“人人都是企业家”的观点,即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就是要使得组织内部每个员工都具有企业家精神。这些理念在今天见多识广的我们看来,也不过尔尔,但回到情境之中,能在半个世纪前便有系统地论述和涉及,德鲁克对趋势的洞察力可见一斑。曾读过德鲁克创作的一本并不多见的文学作品—《旁观者》。在这本书中,他对弗洛伊德、亨利•鲁斯、基辛格、波拉尼、马歇尔•麦克卢汉等15位对德鲁克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作了小传式的记录。而且,德鲁克也直言不讳自己对“旁观者”身份的迷恋和对人性考察的兴趣。“以体察人性的名义放眼时代”,德鲁克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和观察入微,使得他善于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分析组织及组织管理的变迁。这种独特的视角是许多当今管理学家所不曾具备或难以企及的,这就意味着德鲁克的分析路径往往能给现实难题以一种实用主义的解决之道。在本书中,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制。每种情况都会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案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地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为此,德鲁克开出的“良方”是:管理者要有一套科学的时间运用方案和方法;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管理者应该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而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与工作无关;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必须做的事情;做事情要有优先顺序;要有效地决策和高效地执行等。卓有成效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无论他们是负责他人和自己绩效的管理者,还是仅仅对自己的绩效负责的专业工作者。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才智和知识,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而要使得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出众的才能或者专门的培训。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德鲁克把这些观点作为明线贯穿于整部书的写作,另外有一条暗线是大多数作者容易疏忽的,那也正是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和《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所提到的,未来的商业竞争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靠资本和勇气再加一点运气就能取胜,它更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具备充足的知识和必要的智慧,只有这样,有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城头变幻大王旗,追求时髦潮流的管理思想的今天,伟大的思想者彼得•德鲁克却很实在地说道:“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关系着组织的生产力,更关系着国家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