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冒牌哈佛 (1)

她与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第一条电话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几乎所有的革命先驱都出自于她的门下,她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她那里先后诞生了 8位美国总统、 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 30位普利策奖得主,她的一举一动决定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走向。她的商学院案例教学盛名远播,培养了微软、 IBM等一个个商业奇迹的缔造者。

“先有哈佛,而后有美利坚。 ”这就是哈佛,全球最多亿万富豪就读的大学。

近代中国,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江泽涵、李禾禾等。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哈佛图书馆训言

冒牌哈佛

2006年 12月,我开始访问一些涌现出大量人才的小地方。行程开始于莫斯科一个简陋的网球场,在随后的 1个月里,我陆续走过巴西圣保罗足球场,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一个录音棚,加利福尼亚圣何塞的一所中心学校,纽约阿迪朗达克山区一家破败的音乐学院,加勒比海上一个为棒球疯狂的小岛国,这类毫不起眼的地方,却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位朋友戏称它们是“冒牌哈佛”。

我访问的几处人才温床几乎毫无共同点,除了它们的确存在这个值得庆幸的意外事实。一只小小的老鼠不仅敢叫嚣东西,而且不知怎么地,竟然统率了整片森林。但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第一条线索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登场了。自踏上人才温床访问之旅起,我就准备着感受天才光芒照耀下的眩晕,期待着见证世界级的速度、力量和优美。这些预期不仅实现了,而且有所超越,但也只发生在其中的一半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我置身于人才的温床,仿佛站在一群奔跑的麋鹿中间:所有的东西都比平时来得快速流畅(一位 岁的孩子对你的网球技术表示遗憾,那才是对自尊的真正考验)。

遇见布鲁尼奥。他今年 11岁,正在巴西圣保罗水泥操场上练习一个新的控球动作。为了体会足球在廉价运动鞋下滚动的感觉,他动作缓慢。布鲁尼奥正在学习“神龙摆尾”的控球技巧:先用外脚背轻推足球,然后飞速绕过,再用内脚背朝相反的方向踢去。要是完成得漂亮,这个动作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以为球是用松紧带绑在球员脚上的。布鲁尼奥首次练习这个动作,失败了,于是停下思考。然后放慢动作试了一次,依然失败,球滚了出去。再次停下思考。这一次更慢了,整个动作分解成了基本的步骤——先这样、再这样、然后那样。他神情严肃,目光专注,仿佛身边一切都不存在。突然一下,他找到感觉了。

遇见珍妮。她今年 24岁,在达拉斯一间狭窄的录音棚里录制流行歌曲《来不及》(Running Out of Time)的副歌部分。她唱到最后的高潮部分时,这一句里的“时间”一词需要转音技巧。她尝试了一次,跑调了,于是停下思考。然后拖长节奏又唱了一遍。一旦错过一个音调,她就会停下来从头开始,或者从唱错的地方重新开始。珍妮唱唱停停,停停唱唱。突然之间,她成功了,一个个音调串成一段流畅的旋律。六遍之后,珍妮已经能够准确自如地唱完这一小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