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让我们渐渐回到内心的原点,静静地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业,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创业者最初的动机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我也不例外。我之所以会选择创业,一开始就是为了解脱母亲的劳苦,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创业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为了追求人生的享受,毋宁说是一种原始的责任感。为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我必须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必须意识到自己是个男子汉。

记得10岁那年,我和姐姐、妹妹欢天喜地地回到了母亲身边,从此终于可以与母亲朝夕相处了。但城里的生活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我们一家6口人寄居在镇上临时安排的返城居民点,没有自己的房子,所有人都住通铺。我们过着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群居生活,没有独立空间,也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母亲很快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孩子们每天都在长大,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于是她悄悄辞去了镇上食品厂的工作,租了临街一间不到60平方米的小屋开始卖豆腐,当上了谁也看不起的个体户。就这样,我们全家搬进了新屋。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给全家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我记得母亲常常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好好念书,将来别像你妈。”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沉默少语,只知道埋头干活,但她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母亲几乎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支柱,尽管卖豆腐赚得很少,但日积月累下来还是足以维持全家生活,甚至过得不错,孩子们都没有受过穷,我们的童年仍然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时一放学回家,我就喜欢往母亲干活的灶房里钻,劈柴、挑水,帮着推磨、打下手,看着一粒粒黄豆慢慢变成细末,变成黏稠的豆浆,看着母亲像变戏法一样做出一块块厚实而松嫩的豆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小小的磨房就是我的第二课堂,在那里我一次次体验着劳动的价值。

但一种忧虑很快就袭上了我的心头。半夜醒来,我常常看见母亲低头坐在昏黄的灯影里,开始独自烧火,煮黄豆,为第二天的生意做准备,那正是全家人睡得最香的时候。我记得母亲时常坐在灶前的柴捆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每天早上9点,当镇上的人开始迎来新的一天时,已经操劳了5个小时的母亲又忙着开张了。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善解人意的微笑,帮助照看熟人临时寄存的东西。

那时的我还无法更深地体会母亲究竟承担了些什么,在她坚强的笑容中好像看不到什么是难事。但有时候也会有紧急情况发生。

母亲最担心的是磨豆腐的机器出问题,每每出了故障,母亲不得不连夜奔走,到处求人维修,好话说了一箩筐,才有人来帮上一手。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不知什么原因,母亲经常感到天旋地转,有时晕倒在灶房里,有时会晕倒在街上的厕所里。

母亲的每一次晕倒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灾难。有时候被邻居发现了,我赶忙背起母亲往附近的镇医院飞奔。记得一个冬天的半夜时分,昏暗的医院里空荡荡的,满头大汗的我发了疯似地大声喊:“医生,医生在哪里,请救救我的母亲!”当睡眼惺忪的医生终于出现时,我就像见了上帝一样,两眼直放光,我知道母亲有救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然后一刻不停地守候在母亲身边,直到她微笑着醒过来。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医生。

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着豆腐,甚至后来我开始自主创业的时候也没有中断,她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当然,我的医生梦最终没有实现,生活使我走上了另一条更惊险莫测的道路。但一种模模糊糊的责任感从那时就被激发了,我对自己说,以后要让母亲过上好生活,不能让她老人家再为我们受苦了。每天上学的时候,我都琢磨着怎么赚点小钱,尽量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

我必须做点什么,我已渐渐长大,知道自己的肩膀应该早早扛起人生的重担,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母亲很少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但我感觉得到,她对我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她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我们的成长,日后无论我做什么,母亲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我、鼓励我,她相信我一定能做好!

实际上,我在不知不觉中从母亲的善良与勤劳中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创业生涯中,每当遇到难题或是心情不平静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是母亲会怎么做,我想这也是母亲所期望的。

按照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忙碌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地是为了别人而活着。一开始是为自己活,为家人活,为亲戚朋友,后来是为了身边的团队,再后来是为了更多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责任。随着责任感的升华,创业者的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我相信一句话:一个人的责任感有多强,脚下的路才能走多远。

商业不是一种纯粹?私利为目的的行为。强烈的个人动机固然不可或缺,但如果无视他人的感受,不能带给他人以切身的价值,即使获得了一时的成果,这样的创业也注定将是无法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