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资源采购的思考:铁矿石博弈(6)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与境外矿山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所有参与的中方机构和企业,都在盼望着铁矿石涨价,与外国矿山的利益一致,这样的谈判怎能不越谈判越涨价?这就是屡战屡败的根源和内鬼众多的经济基础。

因为铁矿石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希望涨价,而国内限制涨价和不想涨价的力量在哪里呢?这些力量就在钢铁和外贸部门之外,在于其他饱受钢铁涨价压力的行业和最终承受者——我们的国民!这就如当初中国的电信垄断,邮电部和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的利益是一致的,想要打破电信垄断和促使通讯费降价的全部是圈外人,如果想依靠邮电部自己的政策打破电信垄断,那一天将永远不会到来。

因此,中国要想赢得铁矿石谈判,就不能只依靠钢铁和外贸部门,因为那些部门不可能自己阉割自己的部门利益,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会不惜让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受损,因此铁矿石的谈判需要钢铁圈外人来主持。中国以前搞外行领导内行,被世人诟病了很久,但是当内行们的利益取向发生了偏离,已经成为了内鬼以后,外行领导内行实际上是无奈之中的最佳的方案。

如果真的希望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取得优势,就应当等谈判结束后再公布我们国家的救市方案和政策,结果却是钢铁协会这些人早就把救市内容公诸于世,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巨大的钢铁需求,那谈判还怎么进行?还有另外的泄密问题,导致的恶果更大。所以在制定政策层面,我前面分析的所有谈判的各方,均有明显的利益冲动希望铁矿石涨价,这种情况下的谈判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作秀,谈判出来的协议价格总在我们国家制定的底线的最高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铁矿石市场论的阴谋

在铁矿石价格谈判屡战屡败、中铝入股力拓遭遇毁约、力拓间谍案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有关方面开始抛出了一种所谓“市场论”的论调:铁矿石之所以年年涨价是由于中国的强劲需求,是需求造成的涨价,是市场正常的行为,似乎所有的失败结果都是市场规律造成的,是客观因素,所以当事人没有责任。但是我要揭穿这个谎言,让大家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市场论”的依据在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巨量的钢铁需求,所以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也巨大,所以中国的谈判地位很被动,是中国着急要买。但是不要忘了,中国也有巨大的粮食需求,中国控制粮价却很好;对于钢铁,中国也是可以控制价格的,但是现在的做法恰恰是在铁矿石谈判的时候,有关企业对钢材提价,中国对于钢铁的价格是放任的,放任的结果就变成了市场决定,但是中国的钢铁价格真的是市场决定的吗?

任何一个经济体,对于钢铁的价格都有一个经济能够承担的极限;之所以中国对于钢铁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特别高,实际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其他要素的价格给人为压低了。中国的劳动力工资、中国的电力价格以及能源价格、食品价格、环境污染成本等等,这些要素的价格被压低,导致在钢铁价格炒高后,经济发展也能够接受;如果其他要素的价格增长了,钢铁再这样高价,经济就无法接受了。所以有关人士口中“市场造成的钢铁高价”,是建立在压低其他经济要素价格的基础上;换言之,钢铁高价是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吸血。所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却不多,如果老百姓的工资也同比例增加,钢铁涨价这么多社会还能承受吗?比如:中国汽车企业工人工资便宜,如果工人工资高了,企业就买不起太贵的钢材。在其他经济要素价格被压低的情况下,放任钢材涨价就是向全社会转嫁成本,进行吸血,所以钢铁需求边界的经济曲线,不是一个正常的经济曲线,我们要考虑背后的修正才合理。所以钢材价格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价格,而是一个人为扭曲的市场价格,这个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