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独特的人,独特的思想(3)

虽然名门望族在中国比欧洲和日本少了许多许多,但也绝非个位数。如果仅仅得自祖上血统之惠,成就不了张捷的独特。这位80年代中国科大的高材生进入社会后经商、当律师、搞文化出版、做房地产、投资证券期货的经历,对其思考中国和世界问题时实现独特的高度和深度大有益处。用张捷的话说:“自己各个热门行业都做过,为了投资之用而不是发表什么论文,钻研了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很多深入的体会,经历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过程。正因为与个人财富有巨大关联,自己求学问道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是仅仅读书根本不能体会的。而且我的同学校友有100多位在华尔街搞金融,他们的研究也是为了实际的应用而从不发表,与他们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收获,我发现:当今世界上的主流学术研究都是根据二三十年前的经济现象做的理论总结,更多的是解释当权者执行经济手段的合理性,与中国古代的御用文人只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

从历史中的国家沉浮,到未来的竞争之路,张捷在书中给出了思考方向。方向或许可以感觉,道路远非一目了然,进程中要避免大厦倾斜,基石就是资源,方法就是博弈;有资源才能生存,会博弈才能发展。或许是天意,先辈与矿产、金融、科技的关系,让张捷的战略之行少走了多少弯路。

最后,作为一个编辑、一个读者,我衷心地期盼独特的张捷继续沿着独特的《非洲买矿记》向前耕耘:人在路上;思考在行动中;战略在故事中点晴;智慧之光在叙述的大河中流淌。

《绿叶》杂志主编杨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