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新造就行业“领头羊”(5)

从研祥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创新是中国企业取得国际发展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商业环境的充分发育已经使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扬公司(Young & Rubicam)前首席执行官彼得 吉奥格斯库(Peter Georgescu)曾经提出:大宗商品化的普遍蔓延是21世纪商业的癌症,而唯一的特效药就是创新。因为在21世纪,几乎所有的商业领域中,在产品性能、服务外表、整体感觉上有着太多相似的产品和企业,其直接后果就是,消费者牢牢掌握了购买的决策权,这和以前消费者必须抢购稀缺商品的情况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是商业大宗商品化的直接后果。无论是价格还是企业的利润都被大大压缩,每个企业都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那么,企业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在行业中独占鳌头?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笑到最后?

彼得 吉奥格斯库认为,要么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产品,要么创造不同凡响的产品。很显然,中国经济的崛起之路,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低廉的成本取得的,而这显然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也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向。那么,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避开这片商品的沼泽地。作为网络经济最成功的公司的典范,谷歌(Google)公司的所有员工都以创新为生命,每一天都有新的创意诞生。研祥所在的特种计算机领域,其广泛的应用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计算机芯片中,只有10%到20%的芯片是为台式或便携式电脑设计的,而80%到90%的芯片是为特种计算机设计的,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特种计算机市场销售量达到300多亿人民币,而世界的市场就更大了,这也是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最大动力。

“研祥公司就是中国自己的IBM”,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而研祥诞生以前,中国内地的特种计算机几乎全部是依靠国外和台湾产品,目前国内的几家有一定规模的厂商,除了研祥以外,大部分是台资企业和外企,但研祥的市场份额却是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而且作为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标志企业,与商用计算机行业的联想不同的是,研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靠最前沿的技术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在初创业时期,研祥依靠过硬的质量和相对优惠的价格代替了台湾企业的产品,如今研祥的产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已经不再打价格战,很多产品都比别的品牌成熟得多,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个有益的启示,也是一条解决大宗商品化痼疾的良方。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就拥有了市场的竞争力,就拥有了定价权,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成就。

五、国家标准引领中国创造

研祥集团在致力于将中国创造推向世界的同时,一直不忘本行业国家标准的建设。很显然,作为国内特种计算机的知名品牌,研祥已经深刻意识到国家标准的确立将对整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巨大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在全球范围内,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所导致的激烈的技术竞争,开始逐渐转向各种标准的竞争,这也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代表国家实力时所必须要面对的。尤其是像研祥集团这类制造特种计算机的企业,代表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如果使用别的公司或者国家的标准,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不仅对本企业的发展不利,对整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也会造成影响。对一个企业来说,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对提高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一个行业来说,国家标准可以提高竞争的含金量,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陈志列说:

“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任何产品、任何行业,都要依据相关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规范,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而特种计算机已经在通讯、能源、交通、军事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特种计算机发展也很迅猛。但是,一直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大多数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只能参考国外类似标准,这对我国整个特种计算机行业的长远发展是很消极的。而研祥集团作为国内特种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积极联合国家相关各部委,在3年前已经开始着手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为规范国内市场、净化销售渠道、提高国内特种计算机的技术研发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6年12月21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深圳市正式举行了GB/《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工业应用计算机》国家标准研讨会,研祥作为这次国家标准起草的主导力量,对特种计算机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规则以及特种计算机产品在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各方面的标准化拿出了内容详尽的提案。而这些提案成为制定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国家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会议上各方代表均对研祥公司的提案表示赞同,并最终一致审议通过了研祥智能公司提出的标准化实施草案。这对研祥来说是一种肯定,但是我们觉得更有意义的是,当这个国家标准实施以后,国内的同行可以以一个相对统一的步伐前进,我们生产的产品不仅是完全的中国制造,还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创造!在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对手时,我们国内的企业就拥有集团化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创造也就会在世界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陈志列深刻地看到了国家标准对创新的重要性,或许就是这种前瞻意识,让他将2007年的“年度创新”大奖收入囊中。国家标准的制定既从规则的角度规定了创新的方向,也为整个市场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导向,尤其是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制造具有催化剂的巨大作用,让创新成为企业必须全力对待的根本问题。陈志列下面的一番话,发人深省,对每个有志于做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来说,代表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国家标准只是一个准入的门槛,只是为了在行业中去伪存真,但对一个要做到国际领先的高科技企业来说,仅仅是跟着标准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创新,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就!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自己定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一定要高于国家标准,只有把自己定位成最好的,那么你才有可能做最好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家标准,这就是我期待的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