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缘深圳
1991年,陈志列受公司指派到深圳和一家台湾企业合作设立分公司。没有一点的犹豫,没有一丝为个人的考虑,陈志列迅速地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再次只身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 深圳。
一下火车,陈志列就先赶往台湾公司驻深圳的办事处。他把行李向办公室的角落一堆,甚至连对方递上来的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投入了工作。对他还抱着不信任态度的台湾人一看,这个小伙子专业、认真、细致,最重要的是,他思维开阔,丝毫没有当时很多从内地来的知识分子的拘谨。他身上那股对工作的热爱,对技术的狂热,都深深地吸引着周围的人。刚来的第一天,他们就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多,收工的时候陈志列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呢!
大致打听了一下深圳最便宜的出租屋的所在,陈志列就背着行李匆匆地和台湾人告别,他在一个城中村找到一个简陋的单间住了下来,梳洗一下倒头睡下。可是,蚊子们仿佛想给这个年轻人来深圳的头一夜留下深刻的记忆,它们以特有的方式热烈地迎接着他,陈志列被咬得一头一脸都是包,刚打死了两只又跑来三只,几乎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等到他好不容易眯上眼睛,清晨的阳光却已经从没有窗帘的窗户投射到他的脸上,扰乱了他的好梦。
陈志列也不介意,这个位于罗湖的城中村虽然环境不好,但视野极为开阔,在阳光灿烂的清晨,放眼望去,越过一片灰白色的浅海,甚至能看到对面香港的楼房,陈志列深呼了一口气。深圳虽然在他眼里还是那么陌生,但那股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感觉让他全身舒畅。“这里真是一个适合工作的地方!太好了!”对于把工作当作爱好的陈志列来说,这句话是他对深圳最好的评价。
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陈志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他废寝忘食早出晚归,宿舍不过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办公室才是他的家。没有娱乐、没有休息的日子在别人眼中是噩梦,在他那里却甘之若饴。他从来不觉得这种日子有什么不妥,每天都像机器一般不停地运转着,一米八几的他一年下来,体重还不到130斤。
终于,在一个台风肆虐的早晨,他病倒了。
四、义无反顾
在病床上,陈志列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台湾企业待遇虽好,但是对于人才成长却有着太多的限制。陈志列总感觉到头上有一块大石头压着,似乎怎么着也长不高。经过这几年对用户的接触,他已经熟悉了中国特种计算机市场的状况。多年的市场打拼虽然为他解决了温饱,但对于国内的特种计算机用户而言,始终无法解决受制于人的现状。如果不能突破技术的瓶颈,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海外的二流技术,中国特种计算机产业落后的现状就永远无法改变……
陈志列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病愈后的陈志列大胆地做出了决定 自主创业!
陈志列要辞职创业的想法刚一抛出,反应最为强烈的首先是他的家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科研机构,并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科研干部,是多少年轻人事业的梦想;况且企业还提供给陈志列优越的学习机会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不到30岁的年纪就要辞掉公职,在陈志列的家人看来:他简直就是疯了!
陈志列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四位老人一起找他单位的领导,恳求领导劝阻。爱才心切的老领导带着四位老人的厚望,与陈志列展开了一次彻夜长谈。在了解了陈志列创业的决心后,老领导最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你如果愿意创业也可以,单位可以考虑在深圳成立一个分公司,创业收益你与公司分摊,风险算在公司的账上。即便你创业失败,也还可以继续做公司的业务骨干。”领导要陈志列回去再慎重考虑一下,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单位也不会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