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的开始
1987年,陕西西安。24岁的陈志列和他的同学们一起高唱着齐秦的《狼》,迈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如今的西北工大计算机学院)的大门。在这片诞生了苍狼白鹿的土地上,一头年轻的“雄狼”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在东北长大并接受大学教育的江苏人,陈志列身上有着南方人的睿智和北方人的豪爽,这也使他在学业上显得格外刻苦。校园里的陈志列一般只出现在两个地方 运动场或实验室。热爱运动给了陈志列健硕的体魄,实验室里的用心钻研更是令他着迷,也逐渐地培养了这个年轻人对于计算机研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年后,羽翼渐丰的陈志列并不知道毕业之后的道路将如何选择,他也根本不用选择。那时候的理工科研究生们属于国家各个科研单位的“抢手货”,全中国才6万多名,像陈志列这一批学习“并行超级计算机系统”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军事院所、高科技企业的“抢手货”。而陈志列的导师,我国着名计算机专家康继昌教授更是曾经获得过国家科技大会奖章的计算机泰斗。
骄阳下的毕业典礼上,康继昌教授面对眼前这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们这一批人将是今后中国计算机研究的“国家队”,希望你们毕业后也能够继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搞好科研工作……以后不论你们走到哪里,你们所在的地方也将是研究的发祥地!
“研究的发祥地!” 这最后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陈志列的心里,这不正是“西北狼”心中所追寻的“梦中的草原”吗?对!就是要寻找那研究的发祥地!
二、崭露头角
1989年从西北工大研究生毕业的陈志列,是中国航空工业设计院下属公司的业务骨干。那时候,公司一方面承接国家委派的相关电脑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作,同时还代理着一个台湾品牌的嵌入式产品销售,这种经营方式在当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国内,还是非常罕有的,这也给了刚踏出校门的陈志列一个不同于别的同行的特殊体验。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陈志列散发着一股蓬勃的朝气。在大学的时候,他就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那种钻研精神以及对专业的热爱让老师们都觉得佩服。虽然他是学技术的,却并不古板。他在与人沟通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因此来到公司后,许多需要对外接洽的业务,总是由他出面。
1990年,公司要在西安开拓新市场,非常欠缺人手,陈志列主动请缨,只身前往。在古城西安,他在多家从事特种计算机行业的企业家面前侃侃而谈,扎实深厚的技术功底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公司的产品树立了一个专业而权威的形象,在整个西北特种计算机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陈志列和他所在的公司名声大振,订货单纷至沓来,一时间几乎让公司应接不暇。
可是,领导的赞扬、同事的羡慕并没有让陈志列有任何的成就感,当时的嵌入式行业属于计算机控制中的核心领域,始终被海外企业垄断,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国家安防,都受制于人,不仅要付出高昂的引进费用,还直接影响我国特种计算机产业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现状对陈志列触动很大,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总在他心里翻腾,这也促使他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并且暗暗在心里对自己承诺:总有一天,我要创立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