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祥上市之路(2)

安然把目光转向了外部投资者,为了保持高信用等级及高增长态势,安然迫切需要低成本资金来支撑起这个状况,以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绝对不能有很多债务出现,并要体现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安然需要独特的财务处理手法,以能持续获得外部低成本资金,又能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这一思路的无限发展,在众多种选择中,安然“不得以”在会计处理上玩弄手段,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隐藏债务、通过关联交易夸大收入。

因为按照美国的财务制度,在特定情况下美国允许SPE(特殊目的主体)的发起公司可以不合并报表,因此发起公司和SPE之间进行的交易可确认为发起公司的现金流。深谙金融技巧的安然,利用了这个会计处理漏洞,勾结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通过股票、债权作为权益投资,控制了3000多个SPE的复杂体系,构筑成其迷宫金融脉络,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当任何季度的利润报表达不到分析师的预期时,安然就通过增减项目资产的出售,来超过预期利润额,达成融资、夸大利润以及减低税收的目的。但毕竟纸包不住火,2001年《财富》杂志发表题为《安然股价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财务有黑箱操作,然后如同多米诺效应,安然的财务黑洞被媒体一个个揭露,安然股票一路狂跌,半年后安然正式申请破产。

这个案例表明一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一定要规范严格,否则就像安然一样,骑上一匹狂奔的烈马,无法回头。而研祥之所以选择在香港上市,也正是出于公司健康成长的目的。有专家指出,信息时代信息的交流与公开是极为必要的。信息作为经济决策中必要的因素,虽然本质上是双方都要知道的,但在交易过程中,通常是一方拥有的信息多,另一方拥有的信息少,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的不平等一般有认识能力的限制、社会分工的不同、专业化趋势等原因,因此获取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除了信息类的商品外,一般卖方信息要多于买方信息,为了商业利益,卖方在销售产品时往往会对信息有所隐瞒。

而在证券市场上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一般在证券市场中,拥有较高质量产品或其他利好消息的公司,会把信号传递给公众,从而与那些稍微差点儿的公司区分开,因为市场会对这些利好信息做出积极反应,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涨,那些没有信息披露的公司则往往被认为有不利消息出现,股价就会下跌。因此,企业管理层如果拥有充分的现金流,就会有信心进行充分披露,向市场传递企业正在高速发展的信号,藉此以证明企业属于非常有潜力的那类,并向公众暗示,当前的股票定价偏低,以后肯定会持续上扬。而业绩一般的企业, 也知道沉默相当于隐瞒坏的信息,会让投资者产生怀疑,因而也会主动披露一些消息,让大家知道公司情况,并着重表现出这些信息中隐含的光明前景。研祥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当进入21世纪,上市公司管理体制基本上采取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股东作为公司产权的所有者,有时并没有直接参与管理,而股东如何才能保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呢?就是需要有效的监控管理,因此信息的披露对股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