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品牌战略:挺进全球市场(3)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内部的健全似乎是共同的软肋。尤其是很多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产品还没有完善就开始往外跑,结果推广得越快,死得越早。研祥是建立在16年的发展基础上,在奠定为国内第一品牌之后,才开始强力推广国际化。而且研祥一直在致力于完善人才的培训、研发实力的增强及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内强必然赢得外强。再让我们看看其他几个国际公司的优秀案例吧:Google的推广成本几乎为零,崛起的关键是优秀的产品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苹果公司崛起的关键是优秀的产品设计;沃尔玛强大的秘密是节约的文化给用户带来价格优势;麦当劳虽然广告很多,而真正吸引人的是快餐管理体系,精确到秒的薯条油炸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案例,重视内部环节的公司,往往也生长得很快。百度的秘密是产品贴近中国网民;腾讯价值不断提升的原因是其产品和服务非常符合用户需求;迅雷崛起的秘密是下载速度;携程的优秀之处在于发达的Call Center和定制网络。作为研祥人,在新的公司战略下,要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品牌素质,也就是公司实力的提升,离宏大目标的实现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居安思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味沉湎于过去的成绩,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不思进取,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在动物界中,缺少天敌的动物往往体质虚弱,不堪一击;而拥有天敌的动物往往体质强壮,生命力强。危机感不仅是企业常青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人进取心的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研祥工厂厂长程尚英曾在研祥快速发展的2006年,用一篇饱含忧患意识的文章,表达了研祥人的危机感:

当6万平方米、20层的研祥科技大厦矗立于深圳科技园区的今天,我们更多听到、感觉到的是来自外界的羡慕、来自公司员工的自豪,一切溢于言表。今天用这个充满忧患的题目怎么看起来都不合时宜,但它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反思与面对的。研祥13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研祥今天的员工为此津津乐道,成绩只代表过去,危机真实地降临在我们面前,比如应聘上岗的经理越来越多了、上岗后不合格下岗的越来越少了;原地踏步的人多了起来、而主动创新的意识有所减弱等等。

危机的根源在于企业本身,企业本身的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使企业充满危机,谁能在企业发展中保持清醒,谁就会占得发展的先机。面对现实我们需要的是一批适应力和反省力强的群体,采取一种恰当的态度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接受那些必须接受的,理性地去面对。13年以来研祥选择了有条件的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主要投资和努力工作的方向;根据市场的轻重缓急,分配各方资源,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然而2005年,当研祥在市场上迅速扩大以后,内部资源严重紧缺,特别是研发资源更是供不应求。到2006年研祥的研发团队已经跟不上公司的节奏了。记得当时我们负责项目管理的部门每天都有新项目在启动,同时每个项目管理工程师手里还有4到5个新项目排队等候启动;各研发工程师同时开发5到8个项目,每个硬件设计工程师几乎天天都在进行原理图设计;PCB(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每人一个新项目,同时项目更是排队长达一个多月。各部项目都在排队进行,办公区里只有忙碌的身影和嘟嘟的电话声。但是我们的努力仍然未能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步伐。部分ODM(原始设计商)客户的订单仍无法如期完成,自有品牌的项目研发进度更是一再延误,导致部分客户的流失。研祥虽然没有完全陷入危机,但是研祥的领导层已经预感到了市场发展与技术发展的失衡,并开始寻找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