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文譬如习武,根骨及领悟决定层次高低,读些字句,背个章节,累死余生也无非“字奴”而已,书中的黄金屋对于书虫字奴而言,只是隐约的海市蜃楼!而人的精神高贵,源于文化浸入骨髓的反复清洗,最终身心与文化融会贯通,于是可以思而远,智而通!原以为悟道不必科班,现在想来愧觉狭隘,王主持的气场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我自己周围犹如困蝶粗茧,科班的慢工细活,打造的是轻薄透亮、坚硬如钢的气场,而我粗乱编织的仿佛是茧。难怪老符出手必遇刀,开门就是山!原来是茧厚且不透的缘故,相比王主持赢得的声声赞,差之远矣!初以为此起彼伏的“王老师”是奉承,不屑同声!思来想去实在是精神气场下的敬畏,譬如小二惧于老板娘,108将则敬之王老师。毫厘之间,却是千里之远!这就是老符结束比赛后,从王美女那里得到的所思所获。
CCTV是个大染缸,也是个纷争的小地球,浑的澄清,清的搅浑,也就是一个黄金版的民间,《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是抑郁症的高发栏目,人不怕跟鬼斗,就怕跟自己斗,跟心斗,一斗就抑郁了,纵然是美玉也会支离破碎。王美女的安然无恙,足可显现出钻石的质地,《赢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伟大壮举,别看几十年来CCTV舞台上走马灯似的有百姓英雄来来往往,但多数都是布娃娃!王美女开的这一扇赢在中国之门,进去的才多数是百姓。
王利芬在看过敬一丹的一期节目后,感慨地说:“当一个记者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人格力量,那么他在观众那里就不再是某个节目不错某个片段的动人,而是对这个记者整个人的一种认同和欣赏,有了这种认同观众可以容忍他或她身上作为一个人不可避免的毛病,而如果在节目中看到记者的恶俗和在不自觉中流露出那种与人为恶的习性,即便他由于各种原因再做出一些比较好的节目来,也难以打动观众。”
其实王利芬也是同样,观众因为认同了她的节目,因而也肯定了她的形象,这大概有点“爱屋及乌”的意思。肯定王利芬的美,并非是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念产生了转变。王利芬的美,绝对不会停留在外表,而是由内而外散发。
我们喜欢看王利芬的节目,并不是因为她的长相,而是因为她是在用心制作每一期节目,于是我们也能从内心感受到她节目的影响。她不仅是一位赢在中国的创业者,更是一位能够传播美的使者。《我们》就是这样一档节目,仿佛就是冬日里最明媚的那一抹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并不那么刺眼,但心里却会感觉暖暖的,有种莫名的感动。
在2008年初,这个强调文化和精神漫游的谈话节目《我们》在酝酿了半年多之后进入了观众的视野。节目一亮相,引起的便是轰动,播出当然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