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王利芬对插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休假的时候,她都会买一些花自己摆弄起来,路过花店,她总会端详一会儿那些别致的插花,欣赏插花成了她放松的另一种方式。在她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宜家的桌子、沙发、花瓶,王利芬对宜家情有独钟,这似乎展现了这位《对话》管家的另一面:音乐、鲜花、BURBERRY风格的风衣,小资趣味。昔日的文学评论博士王利芬此时已经从普通记者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制片人。
《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行于生,声成文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当《One man’s dream》的旋律伴随着向日葵花缓缓绽放的时候,想必观众的心里都会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王利芬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栏目的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每当寂静无人时,倾听雅尼的《One Man’s Dream》,总能让人有无限遐想,好的音乐就是一首诗。乐曲所表达出的深沉内涵,每每能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就是听着这简单而舒缓,但却蕴含着钢琴与双簧管的激越梦想,王利芬越过了《对话》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个栏目在选择背景音乐时都会费尽心机,背景音乐抒发了节目的制作主题,如《天气预报》选择了人们熟悉的经典音乐《渔舟唱晚》,并多年保持不变,就如人们永远不会忽视《天气预报》一样,《渔舟唱晚》伴随人们度过了每一个春夏秋冬。
王利芬选择《One Man’s Dream》无疑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侧耳倾听,钢琴的舒缓前奏,双簧管的强调重复,提琴的激越协奏,无不传递出一种永不服输的坚持和抚平伤痛后对自由向往的倔强,这正好与《对话》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讲述奋斗着的中国人的故事。看似藐小的人类,可以在一生中有如此的成就,尤其是当他们年长的时候,回头看看时,或者和这些正处于藐小状态中的人对话时,他们一定会为自己曾经的辉煌而激动不已。
在每次介绍对话嘉宾取得辉煌成就的录像里,伴奏着一首空灵的曲子《LOVE SONGS FEAST》(爱的筵席),又一个充满谜一样绚丽色彩的曲子。
王利芬是一个音乐迷,她喜欢在音乐中和伴随了她十多年的台灯下写作,听音乐。写作这种生活状态曾经是十多年的生活内容。柴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帕尔曼如诉如泣的琴声给她带来了无数的创作灵感,现在,这些跳动的音符为她的工作增添了一个个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