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与北大的缘?(2)

“谢老师是个精力过人的人,平时他就如同青年一样精力充沛地工作着。”看着老师忙碌的身影,王利芬也找不到退缩的理由,相反,她看到了老师的一片苦心,而且她来这里所要寻找的就是北大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李贽在《童心说》中,这样描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当时的谢冕其实已经是一位有威望的长者,然而与他在一起的时候,学生们却从未感觉到自己眼前的是位老教授老学者。“有他在场只会让话题更多、气氛更热烈、每个人的神色更自在。因为他高兴起来袖子会挽得比你更高,激动起来掌声会比你拍得更响。”

在王利芬的眼中,谢冕应该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她说,谢冕是极有风采的,连同他周围的空气。在第一次见面时,王利芬就深深地为这种充斥着真性情的空气所吸引了,“无论他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让人觉得应该给他多留些空间。即使他混同在一群人中间,你都极容易将他认出,因为他身上洋溢着热情、永远勃发向上的精神,那种时时能让人感受到的诚恳总在向外辐射着,因着这种辐射的强度你就将他与别人区分开来了。”

曾经有一个北京大学的新生真诚地让王利芬谈谈谢冕,她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谈起。最终,王利芬只是对那个新生说:“如果你参加谢冕主持的讨论会答辩会什么的,谢教授在给著名学者加开水的同时也会给你的茶杯加上一些。”王利芬始终不知那个同学是否满意她这样的答案,但她一直认为谢老师的这个动作许多人做不到。

2潜心苦读的岁月

拜名师为师,这既让人羡慕,同时也需要付出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努力。至今,王利芬清楚地记得谢老师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个行动派,我也希望大家忙个不停,要做事;说雅一点,就是要创造。”据说,这是老师的规矩,除了这句话,另外就是一张长长的书单。

入学的时候,谢冕教授对这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女弟子还不是很了解,一开始就对王利芬特别严格,读每一本书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往往王利芬都是提前完成任务,于是她的干练与才华就慢慢在老师和同学中传开了。然而对于为人师的谢冕来说,学生就是他永远的牵挂,对王利芬的博士论文第二稿他提出了很多意见,并要求用很短的时间修改完毕,接着就去了外地。其实对于王利芬的论文他始终放心不下。一个多星期以后,王利芬神采飞扬地敲响了谢老师家的门,兴奋地告诉他论文已经改完了。谢冕当时面对这样的一个惊喜很是诧异,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改完了?看完论文以后,“于是我相信,对于王利芬来说,要她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后退一步,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