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动出击,选择《对话》(3)

她说她一直有愿望——做个对话节目。而她又是一个“有想法就要去实现”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她力尽所能,也许有人说她自负,一根筋,但她就这么一直坚持着,而且努力做到最好。2001年,《对话》的收视率稳步攀升,一年内便拥有了自己稳定的收视群体,广告收益也达到了2000万。最终《对话》这个孩子在她的带领下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焦点访谈》的选题、《实话实说》的策划、《经济半小时》的评审,以及《对话》的管理,是2001年底央视在全台推广的四个典型经验。而《对话》——一个刚创立仅一年的新栏目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并与经验丰富的老牌节目一较高下,王利芬功不可没。正是在王利芬的带领下,《对话》从选题、策划、请嘉宾、找观众、现场录制、编辑、送审等等,一直到最后的播出,每一期节目都要经历81道制作工序,实现了环环相扣,无缝链接。最终使它在很短时间内就成长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栏目,并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认可。

孩子的成长之旅真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正如王利芬谈起自己的女儿:“只弹了两个月钢琴,刚刚会用两只手弹的女儿,在今早居然自己弹了一首她想象出来的曲子,而且调性、左手的和谐程度还真的很好,这道曲子很有情调,她在弹之前只说是要给我弹一个有一点悲伤的曲子,接下来她就自己弹了,曲子是从心里出来的,真的很好,一气呵成。我真的惊叹了许久,这种创造性让我真的不可思议!”《对话》就是王利芬的另外一个女儿。短短的一年中,这个年幼的孩子真的茁壮成长起来了。她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观众群,栏目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保证永不停滞的创新,保障在市场上经久不衰、时时变化的生命力。

2对话的81道工序

尽管王利芬说自己并不打算把《对话》做成一个特火的节目,但这并不妨碍《对话》成为2001年中国电视界的最大惊艳。

《对话》栏目始终只有二十多人,要是在别的栏目,这样一周一期的大型谈话节目,也许需要五六十人。2001年底,央视向全台推广四个典型经验:《焦点访谈》的选题、《实话实说》的策划、《经济半小时》的评审以及《对话》的管理。

打造一套企业化管理制度,王利芬本人也颇为自诩,她自己的经典表达就是要让工作做到“环环相扣,无缝链接”,她想打造出一支能够协调运转的团队。

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说过九个字的“管理箴言”: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对话》的初创期,王利芬基本上是在带队伍。《对话》栏目组一共有22个人,可中央电视台的只有3个,其余都是社会招聘,很多都是身兼多职,并且好多人没有电视从业经验,没有记者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