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与北大的缘分(1)

王利芬说过:心在远方,路就在脚下。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央视二套的那个宣传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画面中穿着小红袄的姑娘,迈着轻盈的舞步,随心而舞动,于是,她跳出了小村庄,跳出了大山,那方广阔的天空任她舞动翱翔……王利芬似乎就是那个小姑娘,她一路走来,在广阔的天地中、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随性而舞。

让我们先把镜头摇向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你看,夕阳下,在岸边流连的那个女生就是后来的王利芬……

第一节与北大的缘分

知性主持王利芬 PRESIDED OVER THE INTELLECTUAL WANG LIFEN 第二章北大才女初长成“冥冥中我就知道你已经回应了我心底的某种呼喊。于是我知道无论在奔向你的途中有多少荆棘沟壑,我都会义无反顾。”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王利芬走向了她期待已久的北大校园。

正如她的导师谢冕说的那样:“一颗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

与众多的北大学子一样,王利芬这颗蒲公英的种子,因为“夙缘”便在北大生根发芽了……

1拜文学泰斗为师

王利芬总是在心绪低落的时候想,这世上幸好还有一个精神导师——谢冕。

在见谢冕之前,王利芬就无数次设想过老师的神态:他应该是不怒自威、一丝不苟的学者吧?或者是举止潇洒、谈吐文雅的作家?作为现代文学的泰斗,在学术上,受人顶礼膜拜,可谓是高山仰止。

谢冕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专注于中国当代诗的理论批评,“二十世纪文学”理念的支持者,现代朦胧诗的倡导者,1980年5月7日,他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影响深远,与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一起被称为“三个崛起”论,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同时,他是我国第一位当代文学的博士生导师。

带着满心的憧憬来到北大后,王利芬就同祁述裕一起拜访了自己的老师。王利芬感受到的这位年近60的教授全然不是严师的做派,俨然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他的思维在不停地跳跃着,态度和蔼可亲,感觉就是一位可以促膝长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