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拥挤的车厢里,王利芬发现没有任何的供水设施,在摄制组同事的帮助下,她拼命挤到了列车长室,采访列车长,为什么车上没有水喝?列车长说:“这个车还能有什么水喝,这个样子送水的还能送水吗?送水就把人烫了。”
在从海城到山海关的路上,王利芬一路走一路采访,忙得跟在她后面的摄像团团转。返回沈阳后,大家立刻做了一个决定,对经过沈阳由北方开往上海方向的列车,进行随机调查。策划迅速编写问卷,交给王利芬,由她上车调查。在未来24个小时里,路过沈阳的由北方开往上海方向的车一共有四趟,王利芬拿着调查问卷,上车一个一个挨着问,旁边的秦钢就不停地记录,整理数据。
结果发现什么呢?四趟列车,一热三冷,一个爆满,三个空空荡荡。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三辆不能满员的列车都是所谓的优质优价车,而超员的是平价车。拿着这些数据和谈话记录,王利芬从沈阳铁路局局长,到当时的铁道部部长韩杼滨,层层追问,剖析了铁路为何面对民航和汽车的挑战却依然摆着一副“铁老大”的姿态,说明铁路运行的机制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对此,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韩杼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铁路的干部如果有像《新闻调查》记者这样的调查态度,我们的改革早就实现了。”
在做这一期节目时,摄制组随机选取路线,记者王利芬随机选择采访对象,在她充满悬念和未知的过程中,充分打破了原有的教条式拍摄方法,为节目赋予了强烈的现场感和天然的拉动力。节目完成后,看到站在拥挤、难闻的车厢里采访的王利芬,同事们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2随同江泽民出访美国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克林顿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江主席先后访问了檀香山、威廉斯堡、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和洛杉矶等地,通过演讲、接受记者采访及举行记者招待会等多种形式,同美国政界、工商企业界和科技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谈,会见了旅美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并参观了美国的一些历史名胜、高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和高等学校。江主席在华盛顿、纽约、哈佛大学和洛杉矶向美国公众发表演讲,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前景,加深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两国友好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