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王利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博士看待,完全没有因为学历就觉得高人一等、自以为是,而是像个小学生一样,一进入《观察思考》节目组,就虚心地向别的同事请教,不断地跟着前辈出去采访。采访时她总是抢着扛机器,帮着摄像布置场景;平常在办公室里干起活来她也是最卖力的,不停地写文稿、写策划,同时还在编辑机房跟着编导学剪辑。初来乍到的王利芬虽然是实习,但却是很勤快。她的到来不仅给《观察思考》节目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给《观察思考》节目组贡献了一份力量,大大减轻了周围同事繁杂琐事的工作量,不久,就得到了周围同事的一致好评,成为《观察思考》节目组人见人爱的女博士。
《观察思考》是王利芬进入央视后工作的第一个栏目。然而,此时的《观察思考》虽为评论性栏目,却有它的局限,因为是每周一期的周刊节目,尽管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挖掘得比较好,但有些评论却显得空洞和大而化之了一些,此外,时效性上也明显有所欠缺,以致于很难见到评论性报道的火花。尽管节目选题中规中矩,但是毫无生机,注定要走向“灭亡”的道路。
1994年4月1日央视推出一个新的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来弥补《观察思考》在舆论监督上的不足。为了应对全新的节目形式,新闻中心内部进行了机构变动,《东方时空》与《观察思考》合并,同时成立新闻评论部。《观察思考》的人员编成了记者一组和记者二组;《今日世界》的人员编成了记者三组,专门负责国际问题的节目;《焦点时刻》组被编成记者四组,全力作《焦点时刻》,还负责一部分《焦点访谈》。于是,王利芬在进入《观察思考》栏目组不久就随刚刚合并的《东方时空》到了《焦点时刻》。
1994年,王利芬加入《东方时空》时,此时的《东方时空》已经经历了它的初创期,节目形式基本固定,但是作为电视新闻改革的前沿阵地,《东方时空》仍然孕育着很多的变动,大家都在鼓着一股劲要把这个新生的婴儿办成电视界的榜样与楷模,再加上王利芬执着、勤奋、刻苦、乐于奉献的作风,她当然也不会轻易放过眼前的这次锻炼的机会,《东方时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王利芬从业电视的第一块试金石。
3《焦点时刻》的日子
1993年5月1日早晨7点整,《东方时空》——一个全新的电视新闻杂志横空出世,走进了千家万户,送去了中央电视台清晨的第一声问候。节目播出以后,它以其贴近生活的内容、丰富的采访形式、与观众平等交流的姿态立即赢得了观众的欢迎,以致在当时北京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吃方便面,打面的,看《东方时空》。”
现在,人们所熟悉的《东方时空》已经改在晚上6∶15播出,但是在14年前,《东方时空》是为了填补中央台早间的节目空缺,而做一只报晓的雄鸡,每天清晨都准时地给电视观众送去中央电视台的亲切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