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具有影响力的话题,王利芬原来以为《对话》的观众大部分是白领,然而,随着《对话》的连续播出,它在普通人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普通人既关心金庸的小说,也关心史玉柱的“巨人”。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王利芬经常会收到热心观众寄来信件与她探讨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看到这些热情洋溢的信件,王利芬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热流,中国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思考,都在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王利芬意识到了人们对深度节目的需求,其实在观众心里电视不仅仅是娱乐,不仅仅是好看,它还应该引发人们的思考。
王利芬不想同嘉宾谈论人们身边乱七八糟的小事,她要谈实达电脑在引进麦肯锡全套管理后面临的消化不良,要谈何光企业的营销之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在入关后,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时普遍遇到的问题。在做节目时,王利芬不能保证看金庸访谈的观众就会看实达的节目,但是《对话》关于“甲骨文”总裁拉里•埃利森的访谈,收视率创了新高,在节目中,拉里•埃利森谈得很专业,但是观众并没有因为专业而换台,专业而大众,《对话》形成了自己的观众群体。
当全球股市老大思科公司意欲斥资100亿美元控股斯坦福大学之际,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先生在《对话》演播室谈笑风生,畅谈“高处不胜寒”;当新经济的浪潮来袭时,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在《对话》中坦言,中国也需要互联网;当全球油价大幅上涨、中国成品油市场硝烟四起之时,BP阿莫科总裁布朗爵士走进《对话》现场,讲述如何将一个英国老牌国有企业改成世界石油巨人;当摩托罗拉公司做出在中国增资19亿美元的重大决定之后,董事长高尔文先生与《对话》观众一起回顾走出困境的点点滴滴。
在梅地亚的办公室里,只要王利芬一打开电视就会固定在CNN频道上。LARRY KING和重大新闻的报道是她每天必看的节目,有时她还会录下OPRAH WINFREY节目。在梅地亚电视制作中心,王利芬可以收看到七八十个台的节目,其中包括意大利台、法国台、阳光卫视等等。除了制作节目,栏目组会组织定期观摩国外优秀电视节目,以培养制作人员的全球化视野。
在《对话》的初创期,王利芬走过了非常艰辛的一年,每天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的时候,她的精力已经只剩下1%了,而99%的精力都消耗在节目上,但是趴在床上的她满脑子都是嘉宾、选题、审片,她想为明天的工作再筹划一下,可是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2伊梅尔特和国内30位CEO的对话
下面让我们“推近镜头”,看看王利芬的一天和一次节目的录制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