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任何一位成功的大牌律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特长,如钱列阳律师擅长刑事辩护,王俊峰律师擅长涉外业务,吕良彪律师擅长风险投资,脱明忠律师擅长企业改制,马翔律师擅长商标侵权,陈志华律师擅长医疗纠纷......
此正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果青年律师能够在某一法律领域潜心打拼五年,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如果能够坚持十年,一定会成为某一法律领域的专家。
相反,如果青年律师没有科学的职业定位,漫无目的的等案子、要案子、靠案子,也许什么样的案子都办过,但是博而不精。即使做了五年、十年,充其量只是个什么业务都做过的杂家律师,而不能成为某一法律领域的专家律师。
社会需要专家律师,而不是杂家律师。专家律师可以吃的饱、吃的好,树立专业品牌,提供增值服务,保证案件的质量和胜诉率;而杂家律师虽然什么案子都做,但是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作为青年律师,固然需要打拼、需要摸索、需要积累,但是,如果青年律师没有职业定位或职业定位错误的话,则很难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律师业务做的越是精细,则越是有案源,越是有口碑,越是有信心。律师业务做的越是粗糙,则越是没有案源,越是没有口碑,越是没有信心。可以说,律师的收入、信誉和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当前浮躁的律师圈,有的律师患上了“麻木症”,有的律师患上了“红眼病”。患“麻木症”的大多是老律师,往往凭经验、感觉和关系办案,过于相信自己、低估对手,而忽略了知识更新和思维更新,最终被客户遗忘,被社会淘汰。
容易患“红眼病”的大多是青年律师,也最容易受到打击和伤害。青年律师欠缺业务能力、办案经验和人脉管道,如果案子办的漂亮,则信心百倍、激情万丈;如果案子进展不顺,则愁眉苦脸、焦躁不安。
没有案子时,着急;有了案子办不明白,也着急......
青年律师应当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差距,并科学的进行职业定位,这是早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