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针可以化零为整
某面膜产品有句经典广告词:“一天,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一天24小时,有多少时间你可以自由支配呢?
有一个词叫做“可支配收入”,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税金和公共保险费后所剩的金额。也就是说,在收入中,个人能够自由使用的金额。在这里由可支配收入引申出来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可支配时间”。套用“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可支配时间”就是从24小时中除去睡眠时间、工作时间之后所剩的时间,即一天中个人能够自由使用的时间。那么,你有多少可支配时间呢?你或许会说:“每天的时间都被睡眠、工作、家务占掉了,哪还有什么可支配时间?”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
每个人的一天都有 24小时,谁也不会少一分,谁也不会多一分,那么,为什么相同的时间里,有人光睡觉、吃饭、上班就把时间用得一点不剩,而另外一些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却能够处理基本事务连带学习玩乐也绰绰有余?
难道他们学会了分身术或是可以创造时间?当然不是。但秘诀倒是有一个:“化零为整”。怎样才能做到“化零为整”呢?
要说明的是,大家可能会希望“化零为整”是一种通用的时间管理方法,学会以后,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能畅通无阻地运用。可惜它并不是,就像买衣服一样,你得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自行修炼。
在修炼之前要求每个人列一个大概的时间表,做到可以对自己一天的时间分配一目了然。这个时间计划里面主要列明的是一些固定项目,如睡觉、吃饭、上班……这些可以被看成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可支配时间”,把这些不可支配时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估算一下每件事情大概会花多长时间做完,比如睡觉 8小时、吃饭半小时……这样除去这些主要项目,剩下那些零零散散的时间,就是你要利用起来的“零”。
从时间表中“剪裁”出大块的时间后,剩下的边角碎料可不能浪费。可不要小看这些零散的时间,公车上的时间、饭后的休息时间、走路的时间……有人觉得这些时间根本无足重轻,认为那么一点点时间,什么也做不了!他们选择发呆、闲聊,时间当然一下子就过去了。其实大脑要比你我想象中强壮得多,换一种方式让它运动,比让它
并不是因为他们智慧有多么过人,或者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事业,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利用时间,让每分每秒都产生价值。
田媛在一家小企业做文秘的工作,今年 30岁,有一个4岁的儿子。她现在的工作量虽然并不算大,但是已经看不到什么晋升的机会了,而她的低学历成了她晋升的主要限制。“读书时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我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读技术学校。毕业以后就一直从事会计工作,但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会计师。”她感慨地说。由于现在竞争激烈,她逐渐认识到学历的重要 ,去年她报名参加了夜大,今年 7月顺利通过了考试,如愿以偿地拿到会计师的资格证书。“我马上就要到新公司上班了,圆了我的会计师梦,我觉得现在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田媛欣喜地说。这在一般人想来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我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吧!”当别人问到她时,她如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