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比起一般战士,他更加勤于动笔,这也许是他能够成为部队重点扶持的学习对象的一个原因吧。”(师永刚、刘琼雄)
一、能说的雷锋
在雷锋的时代,像他那样根正苗红、忠诚可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有很多,但为什么唯独雷锋会被选中,成为时代的宠儿、共和国的长子呢?因为雷锋具有很强的展示自我的能力,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表现力。
雷锋绝非一个生性木讷、寡言少语的人,他的口才很好。“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在他因为身体条件参军受阻的时候,雷锋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讲才能,讲自己的苦难家史,讲自己的参军愿望,打动了很多人,终于跨过了身体条件和没有政审表这两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到了部队,雷锋在欢迎仪式上代表新兵讲话(刚到部队就受到了重视),本来准备好的演讲稿被一阵风吹乱了,雷锋索性丢开演讲稿,来了个即席演讲:
“我们这些新战士,能在60年代刚刚开始的日子里,穿上军装,扛起枪杆,都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当中有工人,有社员,也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可我们只有一个心眼,学好本领,保卫祖国,当个像样的兵。刚才团首长讲话,希望我们人人争当五好战士。依我说,有在座的首长教导,有老同志帮助,莫说五好,有个十好八好的,也保证当上……”当时部队在开展五好战士评比,雷锋还不太清楚,才弄出了“十好八好”之类的话,所以台上台下一片笑声。但他的演讲简洁得体、坚定有力,非常到位。
可以说,雷锋的演讲才能是他被树立为典型的原因之一。因为典型不是摆设,被树立为典型的人是要走出去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讲自己的事迹。雷锋成为典型之后,经常出去做报告。他的报告不是空洞的说教,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而是自己的切身体会、真情实感,所以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讲到辛酸处,雷锋往往声音哽咽,以致失声痛苦,会场上也是一片抽泣声,群情激愤。
雷锋论口才
在雷锋的日记里,还有一段论口才的话,读来颇觉有趣。“有些人讲话爱罗嗦,有时一句话或一件事反复地说,东扯葫芦西扯瓢,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意思,时间用了不少,事情说得不多。俗话说:剩饭炒三次,狗都不爱吃。一句话老那么说,人家就不爱听。本来意思不多,却讲了不少,结果那一点精华被淹没在空话的海洋中了。这好像人们喝糖水,同样多的糖,如果掺水适当,则味道甘美,如果掺水过多,必然淡而无味。可见讲话的时间长,不一定效果就好,相反有时还会更坏。”
同样,航天英雄杨利伟之所以被选中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也与他的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曾做了一个“杨利伟怎样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的节目,被采访的航天局领导说了三个原因:一是杨利伟在五年多的集训期间,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二是杨利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强,在担任歼击机飞行员时,多次化解飞行险情;三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有以上三个优势,杨利伟最终通过了1600人——300人——14人——3人的淘汰考验。
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学技术、学政治是如此,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不慌不忙,故而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天平就偏向了杨利伟。航天局领导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之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将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还将进行巡回演讲,才最后决定让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