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普通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于一个真心地尊重自己,又能从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出发体谅自己的下属,上级怎么会不给予肯定和接纳呢?而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之所以同上级处理不好关系,甚至势同水火,就是因为没有把这个简单的道理搞明白、执行到位。尊重上级,维护上级的权威,是一个下属应当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但就是有些人为了标榜自己的个性,公然与上级唱对台戏,完全不把自己的上级放在眼里,并且自以为这样做表明自己铁肩担道义、不畏权势,实际上却是没有职业素养的表现。
还有一些人,或者是由于内向腼腆,或者是因为自视清高,且不说关心、体贴自己的上级,他们根本不去和上级接近,甚至是有意地回避和疏远自己的上司。除非是确实有工作上的事情要向上司请示、汇报,否则他们根本不会走进上级的办公室,更不会抽个大家都比较方便的时间和上级交谈;在开会的时候,他们通常是找离领导最远的地方坐下来,躲在角落里不引起领导的注意。他们不主动发言,即便是上级点名要听他们的意见,也是随便敷衍几句就草草结束。即便是部门同事之间的聚餐、聚会,本来上级和下属都可以放弃上下尊卑,完全平等、无拘无束地尽兴,他们也总是矜持和拘束,保持着和上级的距离。而且,在内心里,甚至是言谈之间,他们还对那些和上级接近的人非常地鄙视,视之为趋炎附势的小人。
这样的人,在上级眼里会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即便上级对他们不反感,也是毫无印象,甚至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从来不给上级以机会来了解他们,从来不主动地走到上级面前展示自己。由于得不到重用,他们做怀才不遇的郁闷状,抱怨上司“近小人,远君子”、任人唯亲。可这能怪上级不重用他们吗?他们不去找机会让上级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才干,取得上级的信任,谁会去任用这样的人呢?
很多人为处理上下级关系而头痛,其实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真的有那么困难吗?雷锋很年轻,他的出身背景和社会经验也不复杂,但他就是凭借着自然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关心自己的领导,就很成功地处理好了与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上级的关系,从他身上,我们不应该有所启发吗?
二、“听话”的雷锋
在工作上,雷锋能自觉服从上级的安排。到鞍钢的时候,雷锋本想去炼钢第一线,但领导考虑他以前开过拖拉机,分配他去洗煤车间开推土机,雷锋明白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痛快地服从了;到部队,雷锋本想去作战部队,仍然是考虑到他以前有驾驶经验,组织把他分配到了汽车连,雷锋同样是服从。不仅仅是在工作安排上服从上级的决定,对于上级说过的话,雷锋都能够用心领会,时刻铭记在心。这同样是雷锋一个宝贵的品质,也是他走向成功舞台的重要因素。
在望城县委工作时,一次,雷锋陪同县委书记张兴玉下乡。在路上,张书记把丢在路边的一颗螺丝钉帽拣了起来,并对雷锋说:“国家现在还处在困难时期,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接着他又启发雷锋,“别看它不起眼,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就像你做公务员,虽然做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却是我们的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一样。”张书记的话雷锋铭记在心,一方面培养了他日后的勤俭节约意识;另一方面,从对这番话的领会中,雷锋也明白了即便是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也有它不可或缺的价值,都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就是日后名扬天下的“螺丝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