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懂得表达感恩的雷锋
“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感觉。”
雷锋懂得感恩,同时也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他所写的改变了他命运的小册子,就是他的感恩之心的由衷表达。不仅如此,只要有适当的机会,雷锋就会向人们诉说他的身世和他对新中国及其缔造者的感激之情。特别是被树立为典型之后,出去做报告的时候,雷锋更加热烈地向人们表达这份感激之情。对于这个经历了苦难又懂得感恩的小伙子,人们由同情到喜欢再到信任,进而扶持他、培养他,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与那些受了恩惠,一旦事过境迁就忘诸脑后的人不同,对于帮助过他的人,雷锋总是在心里惦念着,找机会去探望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激。在雷锋1960年11月6日的日记里,记录了他的一次感恩之旅。此时的雷锋已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离开了原来的工厂。
“昨天我向于助理员请好了假,去辽阳化工厂看我原来的厂领导和工人。今天早上从沈阳乘火车到了辽阳市。因没赶上火车,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于政委。他像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小雷锋,我昨天在日记本子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相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他带我到办公室,亲切地问我在部队的情况,我激动地向首长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于政委听了说:‘好,应当好好干,把自己的力量献给党的事业。’八点钟了,他送我到车站。下午七点钟,我乘火车到了安平,七点半钟就到了我原来的工厂——焦化厂。
“我走进党总支办公室,熊书记、李书记、吴厂长看见是我回来了,真是高兴。我也非常兴奋,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真是热情的招待,给我倒茶,还给我做了饺子和鱼吃,把我安置在一间很温暖的房子里睡觉;还带我到厂内参观了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我见到了许多以前和我在一起工作的同志,感到高兴万分。他们有的还介绍了生产情况。我看到新建的焦炉都出焦了,想起自己为这焦炉的建筑贡献过一滴汗水,从心眼里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似乎失去了表达感恩的热情和能力。2007年夏天的时候,作者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湖北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1年前,在“金秋助学”活动中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
但一年多来,部分受助大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有一名男生倒是给资助者写过一封短信,但信中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其家庭如何困难,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连个“谢谢”都没说,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该市总工会再次组织女企业家们捐赠时,部分女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结果22名贫困大学生中只有17人再度获得资助。
之所以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与部分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当事人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有的学生竟自以为“成绩好,获资助是理所当然的”。那些取消了资助的企业家做得过分吗?应该说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没有资格接受别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