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们的想法,如果1个人浪费1分钟,日立公司8万人就要浪费8万分钟。而按照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8万分钟就相当于一个人劳动166天。所以,日立公司从上到下都力争节约一分一秒的时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日本企业的这些做法,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是过于小气,有损大企业的形象。其实,节约并不是小气,更不会损害企业的形象。节约就是有节制地使用、合理地支配财富,杜绝不必要的浪费。
二、精打细算的雷锋
雷锋的生活非常简朴,他“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在雷锋写给中共辽阳市委的一封信里,曾经提到过他在部队的生活开支情况。当时部队每月发给战士6元钱津贴,雷锋除了留出5角钱理发之外,其他的钱都存进了银行。在到部队后的短短7个月时间里,雷锋已经存下了津贴30多元,他把这些钱和自己以前的储蓄一起寄给了辽阳市委,支援灾区建设。雷锋的节约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也许会说,现在人们都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在生活上再这么精打细算、刻薄自己。连国家都在提倡“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再讲勤俭节约不是落伍了吗?我们并不反对人们在生活中合理消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品质。但富裕和生活水平提高永远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工作中,超越合理限度、无意义的“挥霍浪费”,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意味着虚荣心膨胀、责任心缺失。在个人生活方面,它是非理性的,是精神空虚的表现,靠奢侈的物质消费来填充精神的黑洞;在工作中,它是职业道德低下的表现,是对企业、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如果说富裕,我们当然比不上西方的发达国家,但两者在节约观念上的差距却令人感叹。曾有一位中国商人到德国考察。一次,他在一个德国朋友的陪同下去拜访一家人。落座之后,在主人的询问下,德国朋友说自己要半杯水;中国商人也随口说:“给我也来一杯水吧!”拜访结束的时候,同行的德国人已经把半杯水喝完,而这位中国商人的杯子还没有动过。当他们告辞的时候,主人不解地问这位中国客人:“你不是要一杯水吗?”中国商人闻听,赶紧把杯子拿起来,一饮而尽。
在我们当中,有多少人会在意那一杯水呢?不喝就倒掉,在我们看来再自然不过了。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服务人员会为每位与会者倒上茶水或者摆上成瓶的矿泉水。没有人问你需不需要,更没有人会强调自己只需要半杯水。会议结束后,有多少杯水动也没有动过,就被随手倒掉。可是,没有人会为此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另外一件发生在德国的事在我们看来就更有点匪夷所思了。有几位中国人去当地的一家中餐馆吃饭。中餐馆里还有几位德国老人在就餐。每上来一道菜,服务生就为他们分开,被几位德国老人各自吃光。而几位中国人则按照自己的习惯点了很多菜,酒足饭饱之后还剩下不少。结完账,他们刚要离开,就被几位德国人叫住了,说他们太浪费。大家觉得有点好笑,就不客气地回答:“我们花钱吃饭,剩多少,跟你没关系。”不料想,在场的德国人马上拨打电话,叫来了一个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当场开出了50马克的罚单,并郑重地告诫几个中国人:“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