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没完,两个新战士一回到部队就找排长反映,说雷锋办事主观,不和他们商量就让农场给做饭。连长也听到了风声,找雷锋谈了话。听了连长和排长反馈给他的意见,雷锋没有发牢骚,也没有分辩,当场表态:“如果我不是班长,这件事就算不了什么?但我是班长,对于战士们的意见,一定要重视,以后我会注意工作方法。”整件事下来,雷锋确实很委屈,两个战士的做法也有些不通人情。雷锋有充分的理由替自己争辩,甚至与打小报告的战士当面对质。但雷锋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包容、忍让和自我反省。
雷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排长给我指出,要我今后办事多和群众商量,注意工作方法。我觉得很好,一定改进。至于其他方面的小缺点,我也要特别注意,加以纠正。有些反映虽然有出入,但我也很欢迎,今后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我深记了斯大林的教导:‘我们不能要求批评百分之百的正确。如果批评是来自下面的,那么即使这种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是正确的,我们也不应当忽视。’今天我是一个班长,对于战士的反映和意见,丝毫不能轻视,一定要坚决克服缺点,做好工作。”
老子曾经问他的一个学生:“牙齿和舌头谁硬?”学生说:“牙齿硬。”老子张开嘴让学生看:“牙齿硬,但是已经一个都不在了,舌头软,现在还完好无缺。”老子以此教育学生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最好的办法是一张一弛、刚柔并济。一些人可能觉得雷锋应该属于那种顽固、激进,甚至有些“傻”的人,事实恰恰相反,雷锋比一般人更懂得妥协和变通,灵活地处理问题,甚至是在自己蒙受委屈的时候,他也会克制和忍让。
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在职场上打拼,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和碰撞。如果一味地不妥协,不退让,与别人硬碰硬,一定要分出个是非黑白来,争强好胜,就会给人留下作风霸道、不易相处、无法合作的印象,也会造成自己心理的紧张和扭曲。这样一来,不管是自己的内心里,还是外部环境,总是阴云密布,随时会电闪雷鸣,又怎么谈得上阳光心态呢?孔子把懂得合理地权变看作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即便是“言必信、行必果”,如果走向了极端,也不过是像石头一样顽固的小人。其实也就是教导我们要学会适当的弯曲,灵活变通。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要向雷锋学习。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雷锋)
一、团队至上的雷锋
如今,“团队精神”成了人们经常挂在最边的流行语。什么是团队精神?“团队”就是“团结的队伍”,团队精神的真谛就是“团结”,而团结就是力量,就是竞争力、战斗力。那么,怎样才能凝聚一个团队,发扬团队精神呢?从雷锋的身上,我们可以有所启迪。
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给你一滴水,怎样才能让它不干?”弟子们无言以对,释迦牟尼说:“融入大海。”雷锋写过一篇日记,其中说:“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对于个人与团队的关系,雷锋还打过很多形象的比喻,像“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
雷锋具有表演天分,唱歌、说快板、吹口琴,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