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雷锋的思想力(1)

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毛泽东)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大脑决定一切!(比尔•盖茨)

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除了平均7个小时的睡觉外,其他时间都用于思考。(张朝阳)

一、懂点哲学的雷锋

很多人以为雷锋那个时代的人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知道按照国家的号召、上级的指示行动。这是一种误解,是对那个时代的抽象化、脸谱化。20世纪中叶的人们同样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只有平静地走近他们,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和理解那个逝去的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人。雷锋绝不是只会按指令做事的机器人,他喜欢思考,有着活跃的思想和自己的见解。当我们阅读《雷锋日记》时,分明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的智慧火花,就像他那些简练、精彩的文字一样,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不是哲学家高深莫测、空洞无物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年轻人的智慧结晶,是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过雷锋:“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雷锋为什么会赢得领袖这样的评价?雷锋用他著名的“螺丝钉”论来阐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微细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朴实、生动的语言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这难道不是一个“懂哲学”的人吗?比起那些长篇大论、不知所云的人,他才真正懂得哲学。因为他的哲学来源于他的实践、他的生活。

雷锋不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他在努力工作、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在观察和思考着自己的时代:“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翻天覆地千变万化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百花盛开的时代,一个6亿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应当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激发更大的革命热情,站得高些,更高些;看得远些,更远些!”

“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声音,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一个浑浑噩噩,没有头脑、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写下这样的文字吗?这些文字很自然地出自于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对未来满怀希望,同时又富有远见的年轻人。雷锋爱思考、爱总结,同时又能在总结中提高自己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习惯,是他事业成功的催化剂。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最有力量的东西,一种是宝剑,另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

富翁与强盗

有一位富翁遇上了拦路抢劫的强盗。他对这个强盗说了这么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你可以拿走我的汽车,抢走我所有的钱财,但是,只要不杀死我,留下我的大脑,过不了多久,我就又会拥有这些了!而你呢?把从我这里抢去的钱物挥霍掉之后,你又一贫如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