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锋与阿甘
雷锋是个不怕吃亏,也不会为自己斤斤计较的人。对于工作,雷锋从来不计较分内分外,干多了干少了,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只要力所能及,他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当公务员时是这样,当工人时是这样,成为解放军战士以后仍然是这样。
在望城县委机关,他把所有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卫生都包了,还为县委机关的全部工作人员打开水,打扫走廊;在治沩工地上,他不仅每天奔波几十里送信,还要充当编外质检员,自觉监督工程质量;在鞍钢,雷锋所在的推土机班组本不用派人参与炼钢,但雷锋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参加炼钢,尽管一天要上两个班,但雷锋仍然是干劲十足,不知疲倦;在部队,雷锋帮助战友补习文化,替他们拆洗被褥、缝补衣服,主动打扫卫生、掏厕所,义务为战友理发,到厨房帮厨。
有人说雷锋是个傻子,就是因为雷锋净干些让自己吃亏的事。其实,雷锋的“不怕吃亏,乐于付出”的背后,深藏着人生的大智慧。郑板桥有句名言,“吃亏是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亏与不亏是相对的。所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雷锋做过很多捐款捐物,助人为乐的好事。他自己省吃俭用,却为别人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仿佛是吃了亏。但也正是这些好事、“傻事”,改变了雷锋的命运,给予他更大的收获与回报。
1958年春天,望城县委决定建立团山湖农场,并准备购买一台拖拉机。由于财政紧张,县委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把自己积攒了1年多的20元钱捐了出来,这是他本来打算给自己买新被子的钱,也是当时最大的一笔捐款。鉴于雷锋的一贯表现和他为购买拖拉机做出的贡献,县委决定派他去农场学习拖拉机。要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的象征,拖拉机手则是让人羡慕的,甚至是神圣的职业。这笔捐款再次改变了雷锋的命运,成为拖拉机手为他日后到鞍钢开推土机,到部队后成为汽车兵奠定了基础。
参军后,1960年8~9月间,雷锋所在部队连续收到两封表扬雷锋的地方来信,一封来自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一封来自中共辽阳市委,内容都是表扬雷锋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援灾区重建。这件事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重视,了解到雷锋的凄惨身世之后,开始整理雷锋的事迹,让雷锋写材料、做报告,报纸上也开始频繁报道雷锋事迹。雷锋“走红”了!这样看来,对于雷锋来说,“吃亏”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雷锋的“傻”却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吃亏是福”的大智慧。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部自己很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阿甘的智商只有75,连上小学都很困难,是他的母亲牺牲了自己,才为他换取了一个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可是,在阿甘的一生中,无论干什么他都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出海捕虾,成了百万富翁,最后赢得爱情。而那些比阿甘“聪明”得多的人却没有成功,这真是对“聪明”的一种讽刺。阿甘虽然没有平常人的小聪明,但在他简单的头脑里,却有着人生的大智慧。阿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告诉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儿。”
阿甘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受益于他不如平常人那么“聪明”,也不知道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所能做的就是简单地坚持,对挫折和失败视而不见,也不去计较亏了还是赚了,值不值得,仅仅是有点儿“傻乎乎”、又很认真地干下去。所以,当他的捕虾船每次打上来的都是水底的杂物时,阿甘没有就此放弃,转行干别的,还是坚持一次又一次地撒网,直到成功。就像他说的,“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儿”,你也永远不知道下一网会打上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