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天才是教育出来的(3)

每个家庭都在谈论把孩子送到美国去读书的可能性,这成了一股潮流,也成了张家的话题。

像开复的母亲一样,益肇的母亲也相信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把他们送到那里去。

"反正大学毕业后也是去美国留学,"父亲说,"那不如早一点过去。"

母亲同意父亲的看法,她唯一的担心是孩子太小,不能独立生活。

于是母亲辞去教师工作,带着5个孩子投奔大洋彼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舅舅家里住下来。父亲留在台湾继续挣钱,供养孩子们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

那一年益肇11岁,碰巧和开复离台赴美时的年龄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希望站在"E学生"的起跑线上,那就需要有第九个观念:有钱花在教育上。

新发现

读者看到这里,应当已经发现"E学生"的第一个秘密:不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力。

事实上,在我们研究的30个"微软小子"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聪明过人,他们在后来之所以有超越常人的表现,乃是缘于后天的教育,而非天赋。首先,他们在教育的起点上,就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念。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富有启示性的新发现:

1.80%的人出生在小城小镇,并且在那里度过童年。

2.至少有两个发育不良的例子,仅仅由于教育,他们才能后来居上。

3.朝向"E学生"的"起跑线",几乎百分之百出现在6岁到12岁之间。

4."E学生"在他们的起点上,也会有恐惧感,也会有糟糕的成绩,也会做"涂改成绩"这样的事。

5.区别"五级学生"的标志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学习态度。事实上,"E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可能不如其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