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满意了、开心了,才能让客户满意、开心
在马云的公司中,只要员工愿意,他甚至可以穿旱冰鞋上班,因为马云把快乐当作核心竞争力。马云认为,网络公司能否生存要对三个要素进行判断:第一,它的团队(team);第二,它的技术(technology);第三,它的构想(concept),这些东西,才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马云的理念中,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只有员工满意了、开心了,才能让客户满意、开心。马云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包括一份满意的薪水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包括在企业中能快乐地成长,所以马云致力于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快乐的团队,他要让自己的公司变成一个“笑脸”公司,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带着笑脸工作。
“这恐怕是中国笑脸最多的一个公司,而且执行力超强,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卫哲的答案。卫哲原是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后变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首次踏入阿里巴巴时,这个传统零售业的“销售狂人”就已经看到,一群互联网销售人员在一部部冰冷电话前长时间站立,手舞足蹈。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一位淘宝新雇员已经没有疑问,虽然两个月前,他还因不能理解公司无处不在的激情而独自偷笑。另一位因挫折极度消沉的女士来到阿里巴巴,三个月后姿态已焕然一新。尽管她3000左右的薪水在大部分白领看来毫无兴奋点,但她口气铿锵——“请不要再和我提自杀那些愚蠢的话题,我正在给中国的电子商务做贡献。”
魔力还蔓延到与阿里巴巴雇员朝夕相处的亲人。……
【右手创业箴言】
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哈佛毕业,是不是斯坦福毕业,不要判断公司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判断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CFO(首席财务官)当CEO(首席执行官)有问题,财务关的职业是检查,是控制,所以财务官当CEO会缺乏远见。
——马云
●创业者要敢于在梦想的指引下追逐成功
一个想要做大事的人,就要敢于梦想,并在梦想的指引下追逐成功。而一个没有梦想、循规蹈矩的人,是不会创造出任何奇迹的。
追逐自己的梦想,是马云一生的宿命。从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能进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多数人眼里,已经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了。但安分守己的教师工作,绝对不能让马云那颗想要在天空中翱翔的心停下来。当刚满30岁的马云已经被评为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会一辈子做一个大学教师,但马云已经开始琢磨着“下海”了。他抱着锻炼经商能力的想法,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他想把这个翻译社做成杭州乃至浙江最大的一个翻译社。
1995年,海博翻译社接到了一个涉外纠纷的案子:一个叫菲利普•卡文纳的美国商人签约投资浙江一段高速公路,但合同到期时,这位美国商人拒付合同金。于是,“杭州英语第一人”马云被中方聘请为翻译兼顾问,到美国去参加美方召开的董事会并调节纠纷。在美国结束了一场又一场调查与反调查、斗智与斗勇的战争后,马云终于让菲利普•卡文纳相信他是有诚意与其合作的。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带领下,马云参观了一家网络公司,互联网的神奇让马云大开眼界,马云就像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藏宝的山洞。回国之后的马云,梦想变得更大,眼界变得更高,一个小小的翻译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了。
马云虽然对技术几乎一点也不懂,但是他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将来互联网在中国将有怎样波兰状况的发展,这一个伟大的梦想足以让他疯狂。回国后的马云,毅然放弃了学校良好的待遇,告别了朝夕相伴6年多的校园,真正踏上了创业并追逐梦想的征途。
马云在一次面对媒体时,回忆起当年自己的决然出走时,不无感慨地说:“当时我已经30岁了,我就是要去做一家公司,不管做什么公司,只要有一个行业我就会跳下去。”而马云当然也无比相信自己的选择,他看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前景,更在以后的发展中无数次预言了互联网行业的转折。
【右手创业箴言】
一个企业要想吸引人才、吸引高级人才,必须有一个值得大家都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让一群人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比团结在一个企业家下面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