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尼微碑刻上的楔形文字
科学、艺术和实业界的各个角落,都有同样感人的事迹。其中最有趣的或许要数尼尼微大理石碑刻的发现了。这种刻在石碑上的书写符号就是自马其顿征服波斯以后早已失传的楔形文字。
东印度公司有一位聪明的实习生在波斯的克曼莎附近发现了许多古怪的楔形铭文、碑刻。它们十分古老,没有任何人知道其来历。在他描摹的碑刻中,有一块巨石被称作比斯顿岩壁,平地拔起1700英尺,非常陡峭,其下部300英尺范围内用波斯语、锡西厄语和亚述语3种文字镌刻了大量碑文。这些文字无人能识,令世人惊奇。这位实习生把岩壁的文字描摹下来,并把已知的和未知的,已经消失的和仍然存在的符号进行反复比较、揣摩,他初步掌握了一些关于这些楔形文字的知识,并且绘制了一个字母表。罗里逊先生(又称亨利先生)把他描摹的文字寄回家请人考证,但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教授认识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原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个名叫罗热斯的人对这些文字略有研究。于是罗里逊又把这些描摹送给他辨认。罗热斯果然名不虚传,尽管他从没见过比斯顿岩壁,但他断言这些描摹存在讹误。罗里逊把描摹本与实物原迹对比之后,证明罗里斯的推断是正确的。经过反复比对、深入研究,人们对这些契形文字的认识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英国政府了解到这两个人的研究情况,觉得有必要给他们配备一个助手,并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和生活所需。一名叫奥斯汀·莱亚德的人毛遂自荐,希望能协助他们从事研究,他以前是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文员。没有人能想到,一个实习生,一位东印度公司职员、一名律师竟成为失传文字的破解人和深埋于地下的古巴比伦历史的发掘者。
那年莱亚德是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正在东方旅行,他想穿越幼发拉底河地区。当时他只有一个同伴,两个人几乎赤手空拳,不过,真是苍天有眼,由于莱亚德彬彬有礼,逢人便笑,途中获得了当地人的好感,再加上他身材健硕,这才使他们得以顺利穿过一个个死亡部落,这些部落间经常发生野蛮的战争,他们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几年过去,他还没有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发掘文物的极大热情,他挖掘的大批历史文物使文物同行们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