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助自助者”,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箴言,具体地说,就是别等什么救世主来拯救我们,自立自助才是经过人们长期经验所总结的成功途径。自助精神是个人成长的根源,它体现在生活的众多方面,构成了国家强盛的真正源泉。外界的帮助使人更加脆弱,自助却使人得到恒久的激励。无论你为他人做了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减弱了他们为自己干活儿的自主性与必要性。人们若受到过分引导和监管,其必然趋势是依赖性增强。
即使是最好的制度,也不一定能给人积极的帮助。或许,制度所能做的,顶多就是给予人们发展自我与改进个人状态的自由。但是,人们总是趋向于相信他们的幸福和成功是通过制度而不是自己的行为来决定的。然而,再严厉的法律也无法使懒惰的人变得勤勉,使奢靡的人或嗜酒之徒有所节制。这种改变只有通过个人的行为、节俭和自我克制才能奏效,即通过好的习惯而不是大的权力去改变。
一个国家的政府通常被认为能够反映其组成个体。事实上,所有经验都表明:一个国家的富强取决于其公民的天性,而不是制度本身。因为国家仅是社会个体的集合,而文明自身也只不过是组成社会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共同完善个人的问题罢了。
国家的进步是社会个体勤勉、实干、正直的结果,正如国家衰败是社会个体懒惰、自私和邪恶的结果。我们通常所谴责的社会邪恶,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我们不断堕落的生活。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尽量减少或消除它们,但是,它们却会以另外的形式重新复苏,除非个人生活和民族天性赖以存在的环境得到彻底的改进。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得出结论是:最高的爱国主义和博爱主义不在于改变法律和修改制度,而在于帮助和激励人们通过他们自己自由且独立的个人行为来完善自我。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由内因所决定,外因产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最大的奴隶并不是被暴君所统治的奴隶(尽管这种统治是极大的罪恶),而是自身道义上无知、自私、邪恶的奴隶。一个充满奴性的民族仅通过当政者或制度的更替是无法获得自由的。只要这种致命的观念盛行,自由将仍由政府掌控。即使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代价也是巨大的,但这种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曾经身处奴化幻觉的人们,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实际和持久的效果。个人的天性是自由的坚实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进步的可靠保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说得很对:“只要允许个性的存在,即使是专制主义也不会产生最恶劣的后果:任何毁灭个性的东西都是专制主义,不论它以什么名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