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由于有过这样的传奇经历,很多浮雕和及其所载文字由于莱亚德的辛勤发掘而得以重见天日,其中有些还是稀世珍品。据考证,这些现今展览在大英博物馆内的珍稀文物,竟然准确记载了3 000多年前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事件与基督教圣经相互呼应,就像新启示录突然光临世间一样,令人惊诧莫名,激动不已。谈到对这些稀世珍宝的发现,莱亚德曾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尼尼微碑刻将永远铭记着人们执著的事业心、勤劳的力量及其所带来的巨大而令人惊叹的功绩。”
2)睡不醒的布丰
法国博物学家孔德·德·布丰(Comte de Buffon)的一生也为我们关于勤奋的话题提供了最好的例子。布丰在自然史方面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就。而年轻时,他智力平平,甚至有些迟钝。他一生下来就有一大笔财产,许多人认为他会沉溺于荣华富贵中,毫无作为。但布丰不想成为一个酒囊饭袋,也不想一生碌碌无为。
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布丰习惯于早上睡懒觉。因此,他常常为不能尽早进入工作状态而苦恼,于是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所谓“积习难改”,他斗争了一段时间后,早上仍然还是起不来。无奈之下,只得叫佣人约瑟夫帮忙。他规定,只要约瑟夫能在早上6点钟之前把他叫起来,就给约瑟夫1克朗的奖励。可是每天早上约瑟夫叫他起床时,布丰或者以不舒服为借口,或者以约瑟夫打扰他的睡眠为由而假装生气。等他终于从床上爬起来,又大声责怪约瑟夫让他睡懒觉,没把他准时叫醒。
这位贴身男仆终于狠下心来要赚那1克朗了,他不再怜悯主人可怜巴巴的恳求,也毫不在乎他的威胁。他一次次地努力迫使布丰6点之前起床。有一次,任凭约瑟夫怎么弄,布丰都不肯起床。他就把一盆凉水倒进了布丰的被窝里,这一招立马见效,布丰一骨碌爬了起来。在约瑟夫的种种努力下,布丰终于克服了睡懒觉的习惯,并且一直对约瑟夫的帮助心存感激。
在那以后,布丰每天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然后再从晚上5点工作到9点,4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他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评价:“工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科学研究是他的兴趣所在。一直到他事业的巅峰时刻,他还常常说,自己多么希望再为研究事业多奉献几年。”他是一位很有良知的学者,总是期望以最佳的方式把最珍贵的思想贡献给读者,他痛恨虚伪、做作、无病呻吟。对于自己的每一部著作,他都深思熟虑,任何细节都从不马虎,他仔细推敲自己著作中的每一个字,逐字逐段认真润色,直至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正如迈登·勒克所言:“布丰的成功准确无误地昭示,天才就在于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中。布丰写完他的第一部著作时,已疲惫不堪。但他强迫自己再回到原稿上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润色,一直到满意为止。他把这种反复推敲的过程当成一种快乐,而不是厌烦。他的成功就是这样积累的。”从事著述50年来,布丰一向如此。在写作《自然史的变迁》过程中,他就先后修改了11次。布丰的成功得益于像蜜蜂一样辛勤的劳作,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