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从事制鞋和研究哲学外,萨缪尔还是当地的一位传道者。他非常热衷于政治,他的小店后来成了当地政客的聚会之所。萨缪尔自己也常常去找他们商讨公共事务。为了弥补用在这些事务上的时间,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政治热情成了村民的谈资,由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一天深夜,他正在店里敲敲打打,一个小孩看见店里有灯光,就扯着嗓子对着锁孔尖叫道:“制鞋工,制鞋工,白天瞎逛,晚上补工。”萨缪尔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那位朋友问道:“你怎么不把那小子抓起来?”萨缪尔说:“没必要。现在就是天塌下来我也不会惊慌,我那时停下手头的活儿对自己说:‘他的话有道理,可是,我决不会让他再那么说我一次。’那小孩子的尖叫会一辈子响在我心里。提醒我:今日事,今日毕。”
此后,萨缪尔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再也不让政治打扰自己,工作之余就学习研究。为了学习,他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不因此而耽搁工作。他深知,要有饭吃,就要把工作放在首位。结婚成家后,萨缪尔移居美国,在最初创作的诗歌中,他对人类那些珍贵而不朽的精神作了深深思考,洋溢着一股奋发向上豪迈之气。那时厨房就是他的书房,妻子的管风琴风箱则成了他的书桌,在孩子的吵闹声中,他奋笔疾书。那时,潘恩的《理性时代》激起了许多人的热议。萨缪尔写了一本小册子批驳潘恩的观点。后来他常说:正是《理性时代》促使他认真思考,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此后,他又接连写出了几本小册子,但它仍然是边制鞋,边写作。几年后,他的成名作《论人类灵魂的不朽》出版发行,卖了20英镑,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报酬。后来该书又再版多次,一直广获赞誉。
萨缪尔也曾因巨大的成功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但是不久,人们又经常见他在门前打扫,或在寒冷的冬天帮徒弟搬煤了。萨缪尔曾经感慨万千地说:“我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深知下层人民的苦难,我靠自己的勤劳、节俭和高尚的道德,尽自己最大努力使我的家庭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苍天有眼,我的辛勤没有白费,我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