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演说家,他在国会下院的首次演讲也是个失败,被人们戏称为“比阿德尔菲的滑稽剧还要厉害的尖锐叫声”,他的演说也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与许多年轻人不同,狄士累利先生遭遇失败后没有一蹶不振,或躲避到一个阴暗的角落里,而是继续勤奋努力,发奋工作。他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仔细地研究听众的性格,不知疲惫地练习演说的艺术,刻苦地学习议会知识。他曾向人们高呼:“我尝试过很多事情,并且最终都获得了成功。总有一天,我将会再次坐在这里演讲。”最终,这一天到来了。狄士累利是通过勤劳和实力获得成功的,他向我们展示了奋发向前的力量和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为了成功,他忍受着一切,成功终究是到来了,尽管来得慢了点。早年他失败的记忆已经从公众头脑中抹去,大家一致认为他是议会里最成功和最有感染力的议长之一。
巴威尔·利顿爵士和狄士累利先生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是不一样的两种人:一个生于富贵而追求自己的价值,一个饱经风霜而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战胜自己的人。但是他们成功秘诀的共同之处就是在于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听起来简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盘,但你相信吗?这绝对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事情。这个过程包括对于自身条件的认识:智慧条件、品德条件、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等,唯独不包括财富条件。真正的成功与已有的财富没有直接的联系。钱,不能成全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只有努才可以。所以才会有人在已经掌控大笔财富的时候抛开一切,追求不息;有人一无所有却安贫乐道,埋头苦干。这其中的秘诀在于:追求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自身的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