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 才(6)

由于我是新员工,开始工作的前两周主要是参加公司安排的相关技术培训。

拿着厚厚的一叠用密密麻麻的英文写成的技术培训资料,我坐在培训教室发呆。看着旁边比我年龄小的同事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很自卑。尤其是当老师无意中问起我相关的问题时,我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回答时常引起同事们哄堂大笑时,我羞愧地无地自容。

我真的很恨我自己:

“我为什么要来这样的地方?我为什么要自取其辱?难道我不能去其它完全不需要英文、计算机,而只需要能力强的地方快乐地工作吗?”

但另一个声音又从心里响起:

“你才32岁!人生的路有多长啊!难道你现在就要回避自己的短处吗?

如果离开了这里,那你就英文、计算机一辈子都不好,一辈子都被人笑话。你现在的能力就是你的天!难道你甘愿你的世界在32岁就已经到顶了吗?

我不愿意,不是离年底还有5个月吗?我就死撑这五个月,即使5个月后离开,我也一定比现在强。”

想到这里,我低下的头又顽强地抬了起来。

我认真地听,听不懂。我认真地记,记不下来。干脆去买了一个随身的小录音笔。一直到现在,我不知道用坏了多少根录音笔,不知道换了多少有录音功能的设备,从录音笔录音,到MP3录音,到用手机录音,无论技术如何改变,不变的是我包里永远可以找到能够录音的设备。

无论白天讲的东西有多深奥,它都会忠实地记录下来,让我在无数个夜晚可以花别人看不到的数倍时间反复不断地学习,复习,研究,帮我把不足的地方补上去。

靠着录音笔,靠着自己每天晚上“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技术培训课。

接下来的一周,公司就安排让一些负责其它行业销售的老员工出去见客户时带上我,学习一点相关的实际销售经验。

我第一次跟一个负责银行的销售员出去见客户。让我非常奇怪的是:我们卖全世界最贵的打印机,居然没有印刷好的中文宣传资料!

公司的同事告诉我:“这些设备全部是原装进口,但在中国的销售量太少了,技术人员也少,因此没有人把这些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不仅是我们公司,其它公司的进口设备的说明书也全都是英文的。“

当我们坐在客户面前介绍我们设备的技术和功能时,尽管坐在对面的已经是银行里技术较好的IT部门的人,但我分明看到他们拿着我们的英文宣传资料时皱着眉头,然后假装看懂了,把资料扔在一边。

但当我的同事从随身带的文件夹里拿出几张打印的样张时,高精度的打印、精美的样式设计,让客户很感兴趣。他反复询问了一些相关的技术细节,非常认可我们设备的高性能,并希望下次我们能做个详细的技术交流。

会面结束后,我们准备告辞。这时客户提出:把刚才的样张留给他,他希望给领导汇报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