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由家庭向公司渐进(5)

汉武帝时期家庭道德学产生,什么是动力?如果没有儒学,中国会怎样?先看看秦国时的家庭与汉武帝时的家庭有什么不同吧。

商鞅改革时,要求每户以男子16岁为标准,开始纳税,服徭役和兵役,家庭承担的责任是经济责任和军事责任。这解决了过去领主纳税时,领主瞒报农户数量,使国家税收减少的问题,客观上把农户从领主的剥削中解放了出来。

秦国的家庭男子,出去打仗有功的,国家规定要赏赐土地和官职,有时还赏赐俘虏,这非常适应国家扩张。但是这样的家庭没有教化,按今天的话讲,是没有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除法家外,都不是在秦国起源的,因此相比于其它国家,这时的秦国是一个缺少文化的国家,这也是秦国家庭面临的问题。秦国家庭只知道军事责任和经济责任,只知道掠夺,不知道修身,不知道父父子子妻妻妾妾的系列规范。

汉武帝时代的家庭,装上了道德的软件,使家庭变成内外完整的单位。家庭以和谐生活为首要目标,虽然也要承担纳税、徭役和兵役,但是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使家庭生活更幸福。家庭追求多子多福,小孩在家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后,家里安排其结婚,再从大家庭脱落,另立门户,完成生产力的再生产。老人劳动能力减弱时,子孙要养老人,达到和美的境界。这个安排基本上不产生失业和老龄化等各种社会问题。

董仲舒儒化家庭,适应了社会管理的要求。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物质创造能力有限,农业所得不足以维护庞大的政府官僚机构。家法族规维护家庭内部和谐,维护家庭与家庭和睦,其实已经维护了社会和谐,使行政管理的责任减轻。在中国民风最好的年代里,县政府的行政人员都不多,一个县官、两个衙役,就可以治理一个人口三万左右的县,这个行政管理水平,在21世纪的很多国家都做不到,这是因为新的社会结构单元,还没有形成自我和谐的道德体系。

中国家庭道德的产生,是中国知识分子智慧的结晶,也是适应维护1000万平方公里疆域国家的需要。如果中国没有形成儒化的家庭道德体系,中国也会和欧洲、中亚、非洲的情况一样,皇族没有可靠的系统治理一个大国,只能是众多小国切割疆域。又因为国家之间经常战争,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民族也不能富强。实际上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直到公元1600年左右,中国都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国家,是农业文明中的一流国家,在人类史上绝无仅有。

中国式家庭和郡县制度,是中国社会组织的两个基本的结构,家庭有点像国家的细胞 ,郡县制度有点像国家的器官,两者配合形成超稳定的社会组织系统,进行着生老病死的自行更替。

家庭结构的缺陷

中国的这个超稳定系统有几个缺陷:

一是不能确保最高统治机构运转良性。由于儒学主张内省,一旦有君王或者皇帝不能内省,骄奢淫逸,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中国每次改朝换代,都是从第一家庭腐朽开始,加上自然灾害对普通百姓家庭的压迫,就促成事端。而每次改朝换代都是血流漂杵,对社会进行一次大破坏。虽然儒学主张和谐社会,不主张强暴,但是改朝换代一直是暴力的。

二是儒学的超稳定力量过于强大,限制了科学的发展。在整个封建社会,家庭道德和儒化思想,都把科技发明当成歪门邪道,奇技淫巧。尽管中国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但没有发明蒸汽机,没有促发工业革命。也许儒人知道,一旦工业革命产生,儒式的家庭就要退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位置,家庭道德就要推倒重来了。

这个超稳定系统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在于,它使中国在保持上千年繁荣的同时,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人在心灵上有一个安稳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