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司进化的三个阶段(4)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时都不是工业国,没有生产相对过剩,没有经济危机,而是生产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和马克思研究社会的初衷并不相同,而真正吸引苏联、中国的东西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该理论只在《共产党宣言》这个小册子中。由于对共产主义的未知,其理想的吸引力很强,马克思之后的共产主义实践者,把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叫做社会主义。它反映了后引进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想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路来的热盼,他们既要工业革命的果实,又不想走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老路。

社会主义实践的做法就是废除私有制,建立国有企业。它确实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但带来的新问题则是,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慢,贫穷问题不能解决,国家没有社会基本结构。一个国家成了一个单细胞生物,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没有自我复制能力,从而破坏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发展到一个高点后,经济周转不灵,缺乏后劲。计划部门面对庞大的经济和社会,计划越来越变成鬼话,苏联后期大量的烂尾工程,造成的浪费并不比经济危机带来的少。

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时期,一方面实行了大规模化工业生产,另一方面没有发生美国病,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很有研究的价值。

苏联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有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人民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心情舒畅,无私奉献成为公德,社会没有美国病。从建设精神家园的角度看,苏联和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接近理想社会的精神目标。

苏联和中国的计划经济,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也十分突出。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前,俄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化程度低,与英、美、德、法差距巨大,但到1937年,苏联建成并投产的大型国有企业达8000个,其中一些企业是欧洲最大的,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库兹涅克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厂、莫斯科滚珠轴承厂、第聂伯水电站等等,加工工业在发动机总功率中的比重达688%,大大超过美国加工工业的集中程度。每个工人的动力装备增加到5700度,其中电力装备达4370度,超过德国。工业中的重体力劳动,基本上采用了机械动力,如采煤机械化比率达896%,超过英国、德国和美国。采油机械化达98%,捕鱼机械化达672%,均排全球前几名。在农业中,全国有拖拉机561万标准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29万台,载重汽车146万辆,机械动力比重达667%,主要田间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居世界领先水平。在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超过了英国、德国、法国,仅次于美国,军事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

中国也显示过国有企业的巨大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年中国社会总产值为557亿元人民币,到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时,中国社会总产值达6846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2倍。其中原油产量由1949年的12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10405万吨,达867倍;钢铁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3178万吨,达1986倍;粮食产量由11318万吨,增长到30477万吨,达26倍。在1978年中国统计部门提供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中,我们却没有看到汽车、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的产品,对国有企业的缺陷,已形成一个注解(见附表0204)。

中国在这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大批高效率、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如大庆油田、开滦煤矿、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上海纺织厂等等,工业企业的增长十分惊人。几乎各行业都保持着高速发展,使国家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见附表0203)中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结构,与苏联的国有企业十分相似。

1978年改革开放时,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物质严重匮乏,大量农民生活在勉强解决温饱的贫困之中,民众的生活水平与欧美国家进一步拉大了。苏联在1991年解体时,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停滞,人们生活贫困,执政党觉得前途迷惘,于是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放弃国有企业组织,全面向公司化转向,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3现代公司阶段

工业革命始终做着两件事,一是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单元,使其为新技术、新生产力服务,二是寻找适合新生产力的社会结构单元,建成新的超稳定结构社会。自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这两件事就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