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由家庭向公司渐进(2)

第8条明确家庭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对氏族单元体制进行彻底破坏。这一条推行的阻力最大,所以除了秦孝公,其他的大臣都是主张杀商鞅的,因为这个条款从根本上触动了领主利益,也伤害了国家大臣的利益。而恰好这一条奠定了秦国中兴的基础。

在商鞅时期,黄河中上游平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因数代耕耘逐渐变好。炼铁和种籽制作技术成熟,使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一夫一妻制家庭已完全可以独立地从事劳动。小家庭生产关系简单,免除了领主的剥削,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一方面扩大了国家税收,削弱了领主利益;另一方面,以小家庭为基础,各项土地政策、军事政策找到了立足点,从而充分调动了国民生产劳动以及对外作战的积极性。

以小家庭为基础,当时最先进的郡县制地方政府得以建立并积极发挥作用。可以说,秦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先实行家庭结构单元的国家,这也是秦国能战胜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

家庭结构助秦国取胜

秦国的两个主要对手,一个是楚国,另一个是齐国。

楚国大致在公元前1200年立国,比秦国早400年。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彻底灭亡。

春秋时期,楚国远比秦国强大。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宣威盛世,楚国派十万大军入驻云南,版图比秦国大,实力也与秦国不相上下。为什么楚国在短短60年内就被灭亡了呢?

表面上的原因是政治失策。公元前328年,楚怀王继位,这是中国统一的关键时期,当时楚国拥有今河南、安徽、湖北、江西、长沙、贵州、云南的广大地区。秦国则拥有今陕西、甘肃、四川、山西等地。以这两大巨头为代表,出现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以楚国为首,由苏秦倡导,由楚、齐、韩、燕、赵、魏组成合纵集团,目的是反对秦国的单极世界,形成多极世界,阻止秦国灭六国。

另一个阵营以秦国为首,由张仪首倡,主张以秦国为主形成单极世界,秦国大将司马厝、白起、王剪推进,谋求六国割地孝敬秦国以保自己平安。策略是通过收买六国大臣,使六国联盟解体,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以消灭六国。

从楚怀王继位起的100年历史表明,合纵国表面强大,但是各怀鬼胎,特别是楚国的国王没有统一中国的思想和决心,使合纵国形同虚设。公元前318年,公孙衍挂五国帅印,推选楚怀王为合纵长,联合伐秦,着实让秦国很紧张。但韩、赵、魏三国联军进抵前线后,楚怀王站在本国的立场上违反先前约定,按兵不动,结果秦国将韩、赵、魏联军打得大败,合纵国遭到不应有的失败,楚怀王背信弃义,合纵长威信扫地。这一仗,使合纵力量全面瓦解。

在合纵国与连横集团的对决中,合纵国基本上不进攻秦国,都处于守势。即使在军力强大时,楚国也没有消灭秦国的决心。楚国奸臣当道,君权轻微,也是政治失策的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背后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结构单元的差异。

秦国家庭化后,战争掠夺的土地,分配给有战功的士兵,因此秦国士兵有勇猛作战的动力。其郡县官员,都是从有战功的士官中提拔的。因此,秦国的社会结构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