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因素 优势(S)
列出5~10个内部优势 劣势(W)
列出5~10个内部劣势
机遇(O)
列出5~10个外部机遇 制定出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充分利用机遇的理念与战略目标 制定出克服自己的劣势以充分利用机遇的理念与战略目标
威胁(T)
列出5~10个外部威胁 制定出发挥自己的优势以避免即将出现的或潜在的威胁的理念与战略目标 制定出有助于避免威胁和克服自己的劣势的理念与战略目标
这个过程可让你集思广益,为你的突破模式(见下文所述的创建突破模式)制定出其他可供选择的战略目标。它会敦促领导者与经理人制定出增效节约的方法。它还会使你更清楚地认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机遇与威胁。
使用基于数据的信息是开始战略规划或目标设定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在许多情况下带着“是什么”的思维模式行事,而这种思维模式与“实际上是什么”大相径庭。我见过领导者在展示数据之前为某事激烈争论,而这种争论显然抹杀了重点;我见过经理人长期不懈地努力工作,自认为事情应该如此,结果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假如我们在开发部门工作,我们只知道增加下一个产品特色会使产品大不相同;假如我们在营销部门工作,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能多下工夫接触更多客户,客户肯定就会购买我们的产品;假如我们在财务部门工作,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即便投入不足,我们也可以提高成本业绩。你可以以此类推。
27年前,我们的SWOT分析要简单得多。毕竟,当时查阅多数部门账目的难度比现在大——某些大型营销部门只有一位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自己的车库里工作,这无法与因特网相提并论。如今,你必须考虑更多因素。这是因为一切都在快速变化,就在你自认为已经探索得够多时,所有的一切又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多数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脑中接近于现实的信息是有限的。因为我们不断地透过自己的“过滤镜”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有时对某事了解得越多,反而越偏离实际。调研与探索阶段会放大我们用以观察这个世界的镜片,会使我们认识到事实(是什么),并帮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可能出现的可能性(可能会是什么)。
目标清晰:确定你的使命
在你对自己的使命宣言有了几分灵感后,要考虑以下几点。
(1)志向性:它是否宏伟,是否响亮,是否具有广泛性?
(2)简洁性:它是否简明扼要?
(3)清晰度:它是否简单易懂?
(4)具体性:它是否反映出你独一无二的特点(你的热情,你最擅长什么)?
(5)概括性:它是否具有广泛性,是否涵盖了实现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
(6)自豪感:你是否乐意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7)激励性:它是否促使你努力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