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到6岁的家庭经验成为孩子的人生大纲
案例31
刘小姐:我从小便感受到父亲因酗酒而经常发生的家庭暴力。所以我长大后,一方面对酗酒的男人十分反感,同时对这种男人又有一种拯救欲,因同情而生爱意。
咨询师:您对这种男人的兴趣,只不过是对父亲的移情。
……
齐先生:我从小就生活在母亲强势的家庭环境里,同时感受到父亲的委曲求全。我长大后,被大家公认为是老实巴交的男生,对温柔的女性总无法产生兴趣,却经常被强势的女性吸引。
咨询师:您的女友,只不过是母亲的投射。
……
陈先生:我生下来就被父母送到外婆家,几年后接回家住了一阵子,父母又因为太忙再次把我送到外婆家……这样反复送走了好几次,直到我高中毕业后,才基本稳定下来。长大后,我总习惯于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无法融入任何一个大家庭,同时也无法对与配偶的结合负责,因此令女性没有安全感。
咨询师: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人再把您送走,您便把自己送走。
……
杨小姐:因从小被父亲按男孩子的标准抚养,所以我比较男性化。
咨询师:所以您现在面对两性关系时特别困惑,因为您在两性中找不到自己。进而无法正常处理自己的两性关系……
分析
1、父母与孩子的鱼水关系
如果把夫妻结合形成的家庭比喻为一个水桶,那么桶里的水就好比是生活内容。而桶里的鱼就是孩子。
如果一切平安无事,这条鱼会自由自在地游泳,直到这水桶再也容不下它,它就必须学会再与别人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水桶……可如果当这条鱼还没有真正长大的时候,水桶突然破了呢?水就会漏出来,如果水漏尽了,这条鱼也就完了。所以,这条鱼是无论如何不会眼看着水漏光的,它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堵住这桶
中的漏洞。如此,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也可以让这桶从表面看上去还是桶(一个完整的家)。
2、孩子是家庭关系中最忠诚的维护者
所有的孩子,只要他们感到家庭关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们肯定会像那条鱼一样,奋不顾身地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堵住家庭的漏洞。不是这个孩子多么伟大,只是因为水对于鱼来说是唯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家庭破裂了,那么这个孩子便感觉与死亡无异。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弥补漏洞的过程中长大的,那么有朝一日,等他有能力和另外一个人再去创建一个新水桶的时候,他会习惯性地在这个水桶上再去搞一个漏洞。然后他们的孩子再去补救……就像游戏一样,当年的拯救者如今成了迫害者……
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其实孩子才是家庭关系中最忠诚的维护者,一个家庭的核心是孩子。
3、人性中的制约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试验:把一只老鼠饿上几天后,放到一个通道的入口,在这个通道的出口处放上一块它最爱吃的饵,并在这通道中间通上电极。老鼠闻到香香的气味,赶紧跑向出口,到了电极区,被电击倒。巨大的刺激,让它左右环顾。但电是无形的,它看不到任何东西,所以它还想跑过去,却又被电击倒……这样反复做了几次。
过了几天,再把这只饥饿的老鼠放到通道入口处,对面仍然放着那块饵,不同的是,中间没有通电极。刚进入口时,老鼠还很兴奋,可随着他越来越接近那个电极区,那种熟悉的感觉慢慢升起,直到它到了原先设置电极的那个地方,它站住了,一动也不动,呆呆地看着不远处那块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