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0到3岁的符号思维形成“天性”(1)

一、0到3岁的符号思维形成“天性”

(一)破胎而出

案例28

张女士:我的儿子11岁了,因为性格急躁而没有朋友。他性格孤僻,成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只要我们一劝他,他就以各种形式发作、反抗。为此我们都不敢说他,老师和同学也尽量躲着他。

咨询师:他过去一直这样吗?

张女士:也不是,大概是上小学前后发现他急躁的,您说这是不是与遗传有关?他爸爸就特别爱急!

咨询师:嗯,可能有一定关系,不过后天造成的可以改正。请您回忆一下,你们在喂奶的时候发现过他急躁吗?比如吃得过多或脾气不好?

张女士: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是的,他吃奶的时候也特别着急,慢一点不行,吃多了也不行,一吐就是一大片,有时候弄得我们手忙脚乱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

咨询师:您的儿子是剖腹产还是顺产?

张女士:是剖腹产。

分析

剖宫产出生的孩子是否都会产生急躁的性格,不能一概而论,但有统计显示,他们的性格普遍要比顺产出生的孩子急躁。急躁势必引发固执,固执会导致人缘较差或性格孤僻。当然,这里所举的例子只是个案,但研究证明,剖宫产的孩子的确在出生的那一刻,比顺产的孩子多受了不少罪。

1、母体对于婴儿就是天堂

胎儿在母亲子宫里慢慢发育,那时,他非常习惯子宫内的羊水环境,根本不需要花费任何气力就可以得到身体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对他而言,母体就是天堂。出生后,这个婴儿就要承受与母体完全不同的环境。这个环境与子宫相比,是肮脏的、残酷的,他不得不用尽全力来适应它。

他必须学会让肺叶启动,让皮肤与外界接触;他被迫接受空气、噪音和“异类”的触摸;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现实环境——对婴儿来说,这一切意味着“自立”的开始,因为,他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世界。

2、天性与“生产方式”有关

这个适应过程全部被他记录到潜意识的最深处,形成他的原始经验,这经验就如同与生俱来的天性,成为他大部分性格特质的基础。如果他是自然顺产的,他就体验了慢慢适应环境的过程。“逐渐适应,慢慢接触”——被接纳,被尊重,就被这个婴儿记取为环境与他之间的互动关系。反之,如果他是“一下子”从母体中出来的(剖宫产),他就体验到被迫适应环境的过程。急于求成、被强迫、无奈和急躁等,会被他理所当然地记取为环境与之互动的方式,他的天性由此而来。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之所以从“人之初”这一刻谈起,是因为我们关注的对象是一个人,这个人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从他出生的第一刻谈起,便可全面地了解他的成长过程。

心灵处方

有些事是改变不了的,但可以补救。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补救措施就是父母。母亲要处处让他感到逐渐接纳的母子关系;父亲要以自己的沉稳和泰然来影响和感染孩子。毕竟,父亲是儿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偶像。

(二)哺乳期

案例29

王女士:真愁死我了,我的儿子才上小学三年级,体重已经超过了一般成人。

咨询师:他是不是比较爱吃零食什么的?

王女士:这个是当然了,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给他买零食了,也不给他钱。看到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和他爸都特别心疼,可是我们也没办法。现在就是想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不再那么贪吃。

咨询师:断食可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危害,他不太可能理解父母的想法,相反,他有可能因此憎恨父母,或是采取其他方式索取零食。因此,我认为你们还是要调整一下方法。

王女士:是呀,我们也觉得总这样下去不是个事,所以才来请教您。

咨询师:您能不能告诉我,当初您给孩子喂奶时的情况,比如您的奶水多吗?孩子吃得多吗?

王女士:嗯,不多,不过我喂的时间比较长。

咨询师:您怎么知道不多,是医生说的吗?

王女士:那倒不是,是孩子姥姥说的。我每次喂奶的时候,我妈都会帮我,还总说我没经验。

咨询师:能具体说说吗?

王女士:嗯,比如当孩子吃了一会儿,吐出奶头,或是想睡觉时,我妈都要把他摇醒,并让他的小嘴继续对准奶头吸。就算孩子吐了奶,也要再灌一些进去。她说孩子贪睡、贪玩,其实根本没吃饱。

咨询师:您认为您的母亲是对的?

王女士:当然了,她有经验,我当然不懂。

咨询师:这种方式持续了多久?

王女士:我妈后来呆了一段时间就走了,可即便她不在身边,我也会让孩子多吃上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