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干部是中国式团队的支柱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1)

领导与干部的关系,就像棒球运动中投手跟捕手的关系一样。投球的时候,表面上看,是投手在做主,他想投哪里就投哪里,其实做主的是捕手。每次投手投球前,捕手都会用手势告诉投手投哪里,否则捕手怎么能接得到。投手和捕手之间有高度的默契,领导和干部之间也应如此。

领导对干部要合理控制

领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刘备型,一种是曹操型。刘备把孔明捧到最高的地位,不仅要求所有下属都听从孔明的安排,自己也对孔明言听计从,这是对干部的绝对信任。而曹操呢,唯我独尊,干部可以提建议,但决定权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两种类型的领导都不错。最糟糕的就是袁绍型的,本来袁绍的声望、势力都超过曹操,结果还是被曹操打败了。曹操以7万军队打败了袁绍的73万大军,凭什么?虽然袁绍也有很多谋士,但是众谋士各说各的,意见不统一,袁绍本人又优柔寡断,不知听谁的好,唯一一个有才能且对他忠心的谋士田丰却遭他忌恨。而曹操虽然也让谋士们畅所欲言,但最终都是由自己作决定。刘备则不同,他觉得既然辛辛苦苦把孔明请出来,不用白不用,所以大事小情都听他的。

领导平时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平常的时候,表面看领导在做主,实际上是干部做主。在紧急的时候领导应该自己做主。遇到小事情,领导不出面,先让员工去处理,处理不了,让干部去处理,自己永远躲在后面。但是遇到危急的、重大的事情时,领导就要挺身而出。

平常的时候领导也不是无所事事的,他有两个任务:

领导的第一个任务是,始终掌握最终决策权。这里的决策有三层意义:

第一,决策必须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腐败是很可怕的,殊不知,决策失误比腐败更可怕。错误的决策会贻害无穷,想挽救都挽救不回来。

第二,决策不是决定。决策跟决定不同,决策针对的是重大的事件,影响长远,否则只能叫决定,没有资格叫决策。

第三,决策要能带动整个团队共同前进。有的领导说:“赚再多的钱我不在乎,损失再多的钱我也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让我的团队知道该做的就要去做,而不计较成败得失。”这就是领导的理念问题,决策是重大的,同时要为团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掌握最终决策权就是,领导要让干部知道,除非你点头,否则谁都不能擅自行动,因为你要负责任。你很尊重干部,但是干部不等你同意就擅自行动,出了事情,却要你负责,试想,有哪个领导愿意承担这种不明不白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说,干部连领导的意见都不征求一下,就等于没把领导放在眼里,这样的干部谁还敢用?

第二个任务,考察你用的人对不对。只要用错一个人,就等于引进害群之马。孔明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错了马谡,导致第一次出师失败。

其实,马谡的死,孔明也有责任,刘备就很不欣赏马谡,临终的时候特意交代:“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但是孔明每次都说“知我者幼常也”,最后只能“挥泪斩马谡”。

做不该做的事不如无所事事

领导在平时只做好以上两件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要交给干部去做,也就是说,只要干部能做的领导就不要做。如果领导把干部的工作抢来做,就会妨碍他成长,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会带人的人。凡是跟着太强悍、太能干的领导的人,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还会变得越来越无能。

很多领导没有体会到做基层员工的压力,年轻人总是要学习、要长进、要历练的,如果领导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他们做什么呢?尊重下属,照顾他们,给他们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历练、长进,这才是正确的。

不但如此,干部不能做的领导也不可以做。领导可以教他怎样做,但不能替他做,替他做就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这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一次学不会,就教他两次,既然领导不能一辈子给他“鱼”,就要确保他学会“渔”。领导可以在旁边看他怎么做,随时给他提示,随时给他援助,保证他能成功,这是领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