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赢”的管理模式(7)

1.三阶梯管理的理由

三阶梯管理存在有何理由?因为三阶梯管理符合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规律。

何为肯定&否定规律?我是这么看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的对立,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进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两方面相互斗争的结果,使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自己的对立面,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也随之变化;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的强加;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透过肯定&否定规律看三阶梯管理(图3-2):制度管理旨在为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情感管理旨在培养员工对制度、对企业组织的情感,着眼于维护好企业组织,两者的珠联璧合构成了企业组织的肯定方面;创新管理旨在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使企业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永续经营,构成了企业的否定方面。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创新管理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企业组织内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矛盾运动。创新管理引发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产品源源不断地使制度管理、情感管理中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和坛坛罐罐得到适时的淘汰,也就是企业的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由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企业因而有序中含无序,稳定中求发展,一步步地做大、做强、做长。

图3-2

二、三阶梯管理是马斯洛需求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马斯洛需求论我已经有过介绍,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奥德费以马斯洛的五种需要为蓝本,把人的需要简化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三个不同的层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梯进的三种管理与员工的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生存需要对应于制度管理;相互关系的需要对应于情感管理;成长发展的需要对应于创新管理(图3-3)。

图3-3

制度管理以广义的制度为对象,以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企业组织为目的。制度管理越严密,企业组织的效率越高,说明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越多,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生产率高了,员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腰包越来越鼓。腰包一鼓最先体现在衣食住行性的需要得到满足,得到越来越充分、越来越有品质的满足。如此,我们说制度管理的高效首先对应了企业员工的生存需要。

情感管理以员工情感为对象,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组织的情感为目的。情感管理内在包含了员工怎样妥善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如此,我们说情感管理的宗旨正好对应了企业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

创新管理以企业创新为对象,以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不断地超越自己为目的。企业创新总要体现在具体员工主持或参加的创新活动上,成功的创出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新既使员工尽享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喝彩,又让员工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感觉,找到自己的价值。如此我们说创新管理的努力正好对应了企业员工的成长发展需要。

2.恩格尔系数标杆

三阶梯管理顺应了以恩格尔系数为标杆的社会经济发展。

将恩格尔系数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则相应的市场经济社会也有初级、发展、成熟三个阶段,我们接着发现:高位的恩格尔系数对应于生存需要和制度管理;中位的恩格尔系数对应于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情感管理;低位的恩格尔系数则对应于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创新管理(参见图3-4)。

图3-4

恩格尔系数处于高位,多数居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主流需要为生存的需要,它表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其主要任务在于怎样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去满足居民的衣食住行性需要。如此的现实需要反映在企业管理史上,势必将理论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以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企业组织为己任的制度管理,也就是高位的恩格尔系数对应于初级的市场经济社会,对应于生存的主流居民需要,对应于制度管理。客观的企业管理史正是这样,其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工业和一般管理》。

恩格尔系数处于中位,多数居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主流需要为相互关系的需要,它表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较快,居民丰衣足食,其主要任务在于怎样让居民过得温馨惬意,快乐开心,有情有调。如此的现实需要反映在企业管理史上,势必将理论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组织的情感为己任的情感管理,也就是中位的恩格尔系数对应于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对应于相互关系的主流居民需要,对应于情感管理。客观的企业管理史正是这样,其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梅奥的《工业文明史中人的问题》,麦克雷戈的“X理论——Y理论”。

我们常说的小资情调可以作为这种对应关系的佐证。为什么说小资情调,而不说蓝领情调或大资情调?小资不多不少的收入水平使之既不必像低收入的蓝领那样,整天为了一日三餐而累死累活,吃饭第一,活命第一,顾不上情调;也不能像财大气粗的大资那样,满脑子的事业,满嘴的成败得失,无暇他顾。小资论钱有点小钱,衣食无忧;论时间精力多的是,远大的志向谈不上,只好寄托于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竹林七贤”之一,西晋人王戎的一段话,则更是小资情调的最好说明,虽然那年月还无所谓小资,但情形是一样的。王戎死了幼子万子,山简前去看望他,王戎悲哀得无法自制。山简说:“只不过是抱在怀中的小东西,哪至于伤心成这样呢?”王戎说:“最上等的圣人忘掉了情爱,最下等的众人谈不上什么情爱;最能集注情爱的,正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可见,小资是中间的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