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社会的强势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聘用的主体是中国人,采用的管理依然是欧美式管理,其结果是在中国的市场上除了与中国的官本位文化有些龃龉不合外,在其他一切方面对中国企业依然保持着强势。
中国的强势企业,或者说两岸三地的华人强势企业在东方特殊的官商环境中,固然可以得天独厚,可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一番,但一走出家门,除了在比我们落后的周边穷国家继续保持强势外,又有几家能到欧美市场上风光依旧?
二、他山之石
2006年,一部名为《大国崛起》电视政论片的热播曾在风平浪静的国人中间掀起了波涛阵阵。谨此,我特别采撷了其中几段有关日本如何对待西学的解说词,与读者共赏共探: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13年前(即1840年)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抵抗还是屈服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政府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刚刚成立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