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一个医生的救赎(2)

我觉得张洁的母亲说出了许多病人的心愿,大凡生过重病的人都有那样的感受,那种想法,那种欲求。俗话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只有亲人方可依赖,方可生死相托;只有亲人才能在危难时刻舍命相救。当人生病时,最渴望的是有位当医生的亲人。生命是什么?是根本,是一切!在生病时,不论什么样的人都会对医生表现出虔诚、信赖和敬畏,甚至于巴结与讨好。你不想信赖也不行,别无选择,自己的生命已打理不了,交给了医生,再掖点藏点还有什么意思?

亲人是需要双方认可的。张洁的母亲的话只表示了她的欲求,当甲大夫回答“你也是我的亲人了”时,从语言上说,这种亲人关系得到双方的认可。其实,甲大夫说的是句寻常的话,流行的话,每一位医生都会说的话:“把病人当亲人。”

寻常语言往往是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

1978年,历经十年浩劫的共和国像当年不得不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踏上了步履维艰的改革之路。1985年,医改开始了,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市场化之路了。政府补贴减少了,医疗的公益性淡化了。20多年过去了,在政府补贴减少的情况下,医院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许多医院在硬件上有了长足的发展,高楼大厦盖起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来了,医务人员的收入提高了……

可是,医德医风却出现了滑坡,许多医院把赢利放在了重要位置,要求医生不仅看病,还要赚钱。他们把改革和发展的压力分解给了医生,为医生制定了经济指标;把改革的成本和代价划分给了病人,相继采取了“以物代药”、“以药养医”和“以疗养医”等措施;医院出现了一系列的潜规划,如医生收受和索取病人的红包,医生开药、开检验单有回扣和提成,医生不仅可以看病,而且还可以谋财……

虽然卫生部颁布了医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医生: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可是,道德规范在强硬的制度面前是孱弱无力的,既不能对医德低下的医生进行惩罚,也不能对医德高尚的医生予以保护。在许多医院坚守医德的好医生承受着拿到奖金、工资,甚至下岗的压力;医德差的医生如鱼得水,每月可拿到丰厚的奖金。

神灵死了,卫生和医疗器械监管机构部分官员对这一现象的纵容和不作为,医院在制度上对突破传统医德底线的默许和怂恿,个别医务人员的欲望魔鬼被放了出来……

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在城镇,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该住院而不住院;而‘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则成为广大农民兄弟医疗现状的真实写照。”

2007年,“看病难、看病贵”已超过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养老保障、教育收费、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环境污染,成为中国百姓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关注指数高达57.95%。

医疗服务腐败导致医生失去了职业的尊严,在病人心目中失去了信任,医患关系变得紧张。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目前医患关系现状表示满意的仅占2.7%,表示不满意的占62.3%,许多医生不同意自己的子女从医。病人及其亲属对医患关系现状表示满意为13.2%,福建中医学院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被患者刺死,深圳山厦医院的医生护士一度戴着钢盔行医;肖志军在爱人生命垂危之际,因不相信医生的话,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结果导致孕妇和胎儿双双死亡。有的医生居然有种老鼠过街的感觉,在外边不敢承认自己是医生……

我认为世上有两个领域是绝对不能腐败的,一是医疗,二是教育。前者会危及生命,后者会误人子弟。

佛家认为,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这“四苦”都需要医生帮助消弭。现代人不仅要在医院降生,回到医院去辞世,而且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不可能不生病。生了病不能不去医院,不能不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