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把沟通变成艺术(1)

我是做总裁的,每天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做沟通:跟员工沟通,跟客户沟通,跟合作伙伴沟通,可以说,沟通融入了我的每项工作,所以我认为,沟通在实现企业价值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几年前,我曾经做过一档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题目就叫《对话唐骏》,副标题是“职业生存法”,我在1小时的对话过程中重点讲的就是沟通。

沟通,首先是一种态度和一种意识,你愿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你愿不愿意跟人分享,你愿不愿意把沟通作为你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沟通是从一种意识开始的。有时我们说一些人不会沟通,很多就是因为他缺乏这种意识。

沟通也需要练习,即使有这种意识,长时间不与人接触,突然跟人交流,你也会发现沟通是僵硬的。如果整天关在房间里,突然走出去后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异常陌生,沟通也是这样,如果你平时不注重,突然间的交流,别人可能会觉得你的沟通技巧有问题,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层次,沟通必须有技巧。

在沟通过程中,光有意识和技巧还远远不够,必须要使沟通成为一门艺术。沟通的深奥之处,可以用一种艺术方式来体现,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2003年初,在微软公司时,我接到了比尔•盖茨秘书的电话,她说:“唐骏,我告诉你一条消息,盖茨会在2月8日到中国做访问。”我听了特别兴奋,因为那时我作为微软中国的总裁,比较容易见到当时的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如科技部长、教育部长、信产部长,包括国务院副总理等,但是很难见到像江泽民、朱镕基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而每次盖茨来总能见到。所以当时我对这件事是非常欢迎和期待的。

但我马上发现盖茨的来访日期是中国的大年初三,大年初三大家都在欢度春节,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无暇接待外宾,所以这个日期是不合适的。我马上给盖茨的秘书打了个电话:“不行,这个日期不适合访问。”盖茨的秘书说:“唐骏,你在微软工作了9年,你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吗?盖茨的行程一般都是提前1年就安排好的。”确实是这样,美国人,特别像盖茨这样的美国人,真的是提前1年就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了。因此她说:“没有办法,我们都没有权力取消盖茨的行程,唯一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去跟盖茨说,让他决定,否则我是绝不会为你更改的。”

作为一个微软中国区的总裁,我让盖茨变更访问日期,那几乎就等于在安排他的行程,这是很夸张的。我也不知道盖茨听了我的话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别无它法,如果他来了,我实在无法安排接待和会见。我只能硬着头皮劝说盖茨改变行程。我跟盖茨通话时,他果然说:“你还算一个中国区的总裁么?我看你不够合格,我的行程在1年前就安排好了,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你知道吗?”我当时也很着急,就说:“盖茨,我真的很理解,也知道你的行程是1年前就安排好的,但是,我们中国的春节是5000年前就安排好的,你知道吗?”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历史很短,对于美国人而言,5000年的历史会给他们一种大山似的压力。盖茨也知道,不可能因为他来,5000年的春节就会前移后挪,所以最终还是改变了行程,推迟了来访日期。

在这次看似不可能的事件中,我能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正是沟通。沟通,在工作中,在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时刻都在依赖各种形式的有效沟通,我也相信作为职业经理人,沟通是必须掌握的技巧。

盖茨访华时,还有一个小故事也充分显示出沟通的重要性。盖茨来了以后,江总书记和盖茨说:“昨天我还在同我外孙女讲,微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家公司,如果用整个行星体系比喻商界,微软公司就是其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它让中国人、地球人都羡慕,都为它感到自豪。盖茨你知道吗?我把你们公司比做最闪亮的一颗星星,是对你们公司的一种尊重,但我没有把你们公司比喻成月亮,更没有比喻成为太阳,你应该知道个中缘由。”当时盖茨什么都没说,这个话题就这样过去了。等到我们离开中南海接见厅的时候,盖茨马上问我:“最后一段我没听懂,什么是天上的星星,还有月亮、地球和太阳,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说:“你想听真话吗?”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这里是有背景的。

当年微软在中国应用了很多发展策略,完全照搬的是美国模式。微软追求的是全球统一化,包括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都要统一化,当时最大的销售任务就是打击盗版。打击盗版的最简单模式就是从政府机构下手,接着是上市公司,然后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最后才轮到普通老百姓。它会首先给当地的政府发律师函,可以想象,如果你给中国政府部门或是高等法院发一个律师函,询问是否正在使用正版,在我国的国情、背景下是显得非常狂妄的,也很难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