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感动管理(3)

做感动管理,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关键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员工的个性和特征,在恰当范围内把感动做到极致,员工的潜能也能随之发挥到极致。

三、感动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孔老夫子早就强调要因材施教,这虽是教育领域的格言,其实同样适用于管理,应对不同性格及家庭背景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到感动管理,是指虽然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但每个员工的性格特征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应该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性格外向、心胸宽广的员工采用的方式,肯定不适合用在性格内向、心胸相对狭窄的人身上;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采取的肯定和奖励方式,也一定要有所区分。所以,管理要细化,在大的原则和方法下,要有许多针对于不同人群的细化实施方案。比如,对新入职的员工,一般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作为奖励;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则要考虑各方面的保障措施;更进一步,还可以考虑孩子较小的员工,为他们的子女入托、入学提供方便。这样做的基础还是细心,而细心归根结底要依赖于职业经理人的勤奋和敬业。

此外,做感动管理不能一味肯定和表扬,也要辅之以适当的惩罚和督促。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很早就提出了关于人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相对悲观的,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认为绝大部分员工天生厌恶工作,并尽可能地逃避,所以管理者必须对其进行管制或惩罚,迫使其达到目标。Y理论则是乐观的,认为一般员工都会积极主动工作,并乐于奉献,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适当引导员工。这两种理论是同时存在的,X理论集中体现的是人感性的一面,即人类的原始欲望;Y理论则体现了人理性的一面。两种理论的关系犹如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本我”与“超我”的关系。通俗来讲,管理员工时,惩罚和强制性措施一定要有,因为每个人都有惰性,甚至只要情况允许,大多数人都只会完成不受惩罚的最低工作量,但同时每个人也是有优点的,也可以做到无私奉献,所以管理也需做好适当的引导与鼓励,要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帮助员工处于工作的最佳状态。

还要强调的是,关心、体贴员工是每个部门经理的基本职责,而管理是离不开权威的,比如强制、奖励和惩罚等手段的运用都是权威的体现。但管理者和员工间的距离往往制约着管理者权威的发挥,甚至会直接影响权威使用的效果,所以,管理者应该注意与员工保持适当距离。另外,如果管理者偏好使用某种权威,就容易削弱员工对其他权威的关注程度,比如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柔弱,员工就容易忽略他的惩罚权以及强制权,可能在工作中易于违反纪律与规章制度,甚至无视绩效考核,那么整个企业的管理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