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激情管理(1)

一、激情是“火种”

从理论上说,激情是一种超常情感,是一种被激发出来的高昂的精神状态。激情管理,即是通过各级管理者的真情服务,引出员工的超常情感,并使这种高昂状态延续下去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激情管理中,管理是手段,激情是目的。要通过管理开启员工的激情引擎,使员工对工作倾注满腔热情,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想真正透彻地理解激情管理,还需明确以下几点:

1.激情管理的理论基础

企业是人的组合体,企业行为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化学的,而是人的行为组合。因此,企业与人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同样有着“生、老、病、死”。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讲的这个道理,而激情则是点燃这团“火焰”的火种。通过以人性化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原动力激发出来就是“激情管理”。可见,激情管理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2.激情管理的实践基础

任何管理理念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激情管理是建立在“爱心、乐业、创新”之上的。管理理念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通过宣传逐渐被员工接受,进而有意识地改变其行为。所以,激情管理主要是通过提供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无限的个人发展前景,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真正达到“激情化蝶”的境界。

1.激情的延续性

员工的激情靠什么来维持,是激情管理的焦点问题。企业想让员工充满激情,就需要从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上着手。从本质上讲,激情管理就是关注员工情绪,通过各种方法把员工对工作的热爱激发出来,使之转化为能量,从而帮助员工释放潜能。普通人的激情最多保持3~5个月,因此我管理企业的时候,每隔3个月就开一次员工大会,通过演讲,再配合一些制度来激励员工,让他们永远保持激情,这种管理模式能让员工时刻感受到激情。

激情管理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投入情感和爱心,管理者有高昂的激情,才可能激发出员工的激情。

二、激情是创新的原动力

在企业中,激情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自内心并外化的执着和热忱。激情往往能决定企业和员工的态度,影响员工和企业的行为方式。激情能够激发学习的热忱和个体创造力,是创新的原动力。

许多中国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员工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按部就班地工作,似乎一切都非常理想,但是这样的员工有冲劲吗?会创新吗?我们已进入一个“加速度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强音。顺从的员工能挑起创新的“重担”吗?这个问题值得推敲。顺从型员工甚至可能是隐藏于企业内部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企业中的员工到底该“顺从”还是该“投入”?把握员工的工作状态是激情管理的第一步。

“顺从”的员工,常常是“该做的我都做了。”他们完成的仅仅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换句话说,是管理者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是在被动地应对工作。表面上看,“顺从”没有什么不好,认真、踏实地完成管理者布置的任务的员工,在许多管理者眼里,可谓是模范工作者。但是,企业不是军队,如果一个员工只知道服从命令,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也就不会想方设法让企业更成功,因为他觉得这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没有这个兴趣。如果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如此,这个企业必定“死气沉沉”。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企业,不可能斗志昂扬,也就无法在激烈的商战中获胜。同样,一个员工如果只知道做眼前的工作,不思进取,他又怎能不断成长直至赢得成功呢?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这种情况是危险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这种状态也会使管理者无法真正了解企业内部的一些问题,而存在隐患的企业将无法在商战中全力以赴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