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管理理念是简单+勤奋,这就是过去10年中,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
我在很多场合都提出了简单+勤奋的管理理念,有人不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呢?其实这之中有一个让我至今难忘的经历。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上飞机的时候,都会买很多财经类的杂志,充分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把所有的杂志通读一遍,了解一些新动向。2003年10月的一天,我从上海回北京,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文章,让我无比感慨,也无比兴奋。这本杂志上有一篇对《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书评:美国一个咨询公司,25个人用了5年时间跟踪世界上1147家优秀企业的发展,最后把跟踪结果总结起来写成了《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根据跟踪结果,他们发现只有7家企业从优秀做到了卓越。然后,他们又花费了5年的时间对每一家企业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研究,最后发现每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运作方式,包括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市场机遇等。但是,这不是这本书的核心,其核心在于,他们得到一个结论:每家卓越企业,都做了一件事,他们不约而同做的,就是简单+勤奋。
当时我感觉像是一个人提出的猜想被证实了。仿佛我们小时候说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个猜想被抛出去,然后无数人通过不同的方式验证,最后终于有人通过科学手段验证了出来。过去的经验告诉我,简单+勤奋就是我要坚持的管理理念。6年前,我在微软公司里提出了这个管理理念,后来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用了5年的时间,在跟踪了1000多家企业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觉得我的理论获得了支持,不再只是我个人的经验积累了,所以当时非常兴奋。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不断丰富着这个理念,最终使它成为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中一个最具指导意义的理论。
一、最简单的才是最合理的
判断一个企业的管理架构是否合理,看似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用我的管理理念做起来却非常简单。我们到一个企业后,只要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知道它的管理架构是否良好。这个问题是:公司的每名员工,是不是只有一个直接上司?换名话说,无论名义上还是实际上,他是不是只有一个向他发号施令的直接上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家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架构就是最先进、最简单和最合理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向一个员工发号施令,每一级的话他都得听,那么这样的管理机构一定复杂而不合理。然而,在很多企业里,管理架构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中。比如,一个员工在市场部工作,要面对这些上司:市场部的经理和总监,市场部上面的副总,副总之上的总裁……一个员工要面对如此多的上司,企业管理架构非常不清晰。
我提出,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架构是:每个员工只有一个直接上司,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员工的上司就是部门经理,他只需要服从这个人的命令。如果一个员工要听部门经理的话,又要听总监的,还要听副总的,甚至需要完成总裁部署的工作,那这个员工势必需要平衡很多关系,他会觉得掌握他命运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公司的一批人,于是需要在每个人面前都表现良好,需要跟每个人平衡好关系。让一个普通员工面对这么复杂的关系,他还能把更多心思放在工作上吗?
企业的管理者为什么不能让员工的工作变得简单一点呢?只让员工有一个直接上司,这个直接上司对他有绝对的决策权,无论是他的未来发展,包括晋升、奖金、工资,包括换工作,这种管理体系不是很简单吗?同样,部门经理也只能有一个总监上司,公司的副总裁,甚至总裁在这里都没有任何发言权。这样的管理体系,才是最合理、最简单的管理体系,可以让员工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而不是去平衡那些复杂的关系。
在微软工作了10年,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微软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架构。到微软公司问任何一个员工,他有几个上司,回答永远是只有一个,但不是盖茨。盖茨只是整体形象上的老板,从来不直接管理普通员工。哪怕是我,作为中国区的总裁,盖茨也不会直接管我,因为我们有主管全球化的总裁。也就是说,盖茨对总监也好,副总裁也罢,哪怕是中国区总裁,都没有直接影响力,因为每一个人都只面对一个直接上司。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架构!
我曾经在微软总部工作过,从一个普通工程师成了经理直至总经理,然而我知道,我永远只有一个上司,我的所有事情都由一个上司来决定,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管理体系。而今天我们很多中国企业不是这样的,经常是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告诉一个员工的上司说,我感觉?菖?菖能力很强。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未免太随意也太随机了,在这样的企业里,公平性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因为员工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搞好与上层的关系。而我们强调的是,只有你的直接上司是最了解你的,要通过这种简单管理体系来提高企业公平性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简单做人勤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