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前言

孙子--中国古代的管理大师

我以前在业务上与中国一直有很多来往。当20年前我第一次由于工作原因来到中国时,我耳闻目睹了很多东西、接受了许多中国的生活方式、从我年长的同事那里借鉴了许多经验。现在我也已步入老年,这是个在中国受人尊重的年龄。我说的话突然变得重要了,在中国许多人认为,智慧来自老人。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不但有智慧,而且有更多的经验。当“老年人”运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们就是珍贵的财富。

我的中国业务伙伴让我对孙子引起注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他讲到,直到如今他还一直用这位睿智大师的计谋来管理他的企业。那时候,我只是听他这么一说,对孙子还没有什么概念和认识。回到德国后,我回想起那次交谈,突然我想知道:“孙子”是谁?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对“孙子”做了研究。

就这样我开始了线索跟踪。我很吃惊地发现,关于“孙子”人们知道的很少。大家知道,“孙子”大约生活在2500年前的吴国,他曾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将军,他把他的经验记录在一本书里。我曾设想,那时候写在羊皮卷上的手稿,现在看起来也就是一本小小的书,可在当时却是一本大作。我怀着崇敬之心手捧着这本书,当然我手捧的是翻译成德语的书。其实也不敢肯定“孙子十三篇”是不是历史上的“孙子”所写。有些评论家认为,有不同的作者参与了本书的写作。这部著作描述了公元前500年中国的战争艺术,它反映了当时的知识水准。我必须承认,我不太喜欢这种念头,因为孙子已经对其“应用自如”。“孙子”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人,一个智者,一个古代的智者,他超越了他的那个时代水准,并且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重要启示。我把他想象成一位退休了的将军。他一生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想把他的成就和他的经验传授给后人。一位记录者跪在他面前,把他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记在羊皮卷上。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孙子十三篇”一直在被注释、甚至修订,因此今天也不能肯定,我们所见的是不是原来的文本。让我们把这个疑问留给文史研究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