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来源 (2)

最后,假设出现下面的情形。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每年2月都在一家酒店举行自己的嘉年华会。在第20个嘉年华会的时候,这件盛事吸引了1 000多位宾客,他们将盛装出席,伴着音乐彻夜跳桑巴舞。过去的多年中,嘉年华会都是在这家酒店举办的,这家酒店是当地唯一能够容纳如此多狂欢者的地方。然而,去年这家酒店被卖掉了。当该非营利性组织的代表在11月份与该酒店的新任经理接洽的时候,他们发现酒店舞厅的费用已几乎翻倍。离嘉年华会就剩3个多月的时间了,当地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容纳1 000个人,于是该组织只好极不情愿地同意了支付这么高的费用。你也许会发现这两个问题——“我想要什么?”和“我有什么其他选择吗?”——可能跟两个最有名的经济学概念有关:供给和需求。(图4-1)一方想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需求,是以实际和已知的需求为基础的。一方的愿望越是强烈,需求也就越强烈。刚刚提到的例子关注得更多的是物质的或实在的需求(比如“万磁王”),而一个人的愿望也可能包括心理的和相关的需求。几年来,为了形成一种统一的人类需求模式,很多学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最广泛认可的模式之一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模式,这种模式由五种需求构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这种需求层次模式中,最基本或最有效的需求就是通过食物、水和房屋来满足生理/生存需求的要求。尽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但它仍然表明人类需求可能会随着要素(包括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很多集体主义文化(如日本和中国文化)当中,一直有人提出反驳观点,认为最有效的需求不是个人的生存需求,而是社会认同或归属感。图4-1基本问题和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