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声与好运
好运须防他人嫉妒;名声须防湮没无闻。你可以诚心祈求好运,有时也可努力促成之;然而一切名声无不以持之以恒的苦干为本。
求名气的愿望根植于力量与旺盛的精力。从古到今,名声总是与巨人为伴,而且总是趋于极端:不是奸雄怪杰,便是天才英豪;不是恶名昭彰,便是有口皆碑。
■参照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章句上》)
11.与可师者为友
让交朋结友有助于博学多闻,让交谈有助于互相受益。
要使朋友成为你的老师,要让学问的用处和交谈的乐趣有机会融合。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一起相处。你说出的话须博得听者喝彩,你听到的话须使你多识多闻。
一般情况下,是我们自己的兴趣使我们接近别人,所以,这种兴趣是高尚的。谨慎的人常常出没于英雄豪杰之门:这是发挥英雄气概的舞台。
有的人以学问和判断精准而闻名遐迩:他们以身作则,与人为善,享誉天下,和他们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构成了一个智慧超凡、风流倜傥的学院派。
■参照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12.自然与人工,素材与加工
一切美都需要陪衬。
完美若不靠能工巧匠加以升华也会变得野蛮粗俗。人力使恶者从善,使善者益善。
天工常常在我们最需要它时令我们扫兴,我们于是只好退而求人工。
若无人为修养,最佳气质也显得粗俗。缺乏文化熏陶的完美只是半成品的完美。若不假人工修饰,人们总显得过分粗野质朴。
因此,尽善尽美需要人为雕饰。
■参照
《诗经•卫风•淇奥》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13.先知他人别有所图的心思,再伺机行事
尘世人生本是一场除邪斗恶的战争。狡诈者的武器无非是玩弄种种心计,他常玩的把戏是声东击西。
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心底里却在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箭靶,然后伺机施以致命一击。
有时候他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这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任,目的在于在适当时机一反常态、出奇制胜。
明察秋毫之人对此种伎俩往往在静观默察后加以阻截,审慎伏击;观其表面张扬之意而作反解,可立即识破其虚假勾当。
聪明人常常放过对方第一意图,以便引出其第二乃至第三意图。玩弄诡计者一旦看到自己的阴谋败露,便伪装得更精巧,往往以吐露真言引人上当。他们改变战术,故作憨厚无欺而实售其奸。有时推心置腹的坦诚态度达于极端,骨子里藏着的却仍是狡诈。然而明察之人看穿这一切,总能瞥见光明外表下的阴影,他破解对方的真情,知道那表面最最单纯者其实正包藏着深深的祸心。
蛇怪皮宋①竭其心智与阿波罗神那坦诚的洞察之光相搏的情形就是如此。
■参照
宋•苏轼说:“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朝辞赴完州论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