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 第一部分(11)

43.心随精英,口随大众

逆潮流而动很难发现真理,而且危机四伏。只有苏格拉底敢冒此种风险。自认为特别有高见意味着宣布别人的看法是错的。某人受了批评,或是某人称赞了某人,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会有许多人为之感到不快。

欺诈行为是卑劣的但也是常见的。你很难凭某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中说的话来判断他们是不是智者。他们往往不说真心话,而只是媚俗同愚,但私下里对这种口是心非也深恶痛绝。

明达之人既避免被人反驳,也避免反驳他人。他可能本来敏于责难,但却不轻易在大庭广众之中这样做。

人们的情感是自由的,不能也不应该受到侵犯。它们默然静处于心庭,若非遇到个别通情达理之人,绝不外露。

■参照

荀子说:“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

宋•苏轼说:“动触时忌,言为身灾。”(《谢监司荐举启》)

44.与伟人心心相印

英雄人物有一种天赋,就是能与别的英雄人物相处。此种英雄惜英雄的能力,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观,因为它既神秘又有益。

世上有相似相通的心灵与气质,其心心相印的效果与人们心目中的灵丹妙药的效果几乎相同。

此种共鸣性同情感不仅使我们获得声名,也使别人对我们倾心,使我们很快赢得他们的善意。这种能力无言而雄辩滔滔,无功而成就显赫。共鸣性同情感分为两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

在位居高位者中,这两种东西都能创造奇迹。要了解它们、区别它们并利用它们,需要很高的技巧。这种奇异能力带来的好处绝非导演的努力可以代替。

■参照

宋•苏洵说:“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荀子说:“君子絜其辩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荀子•不苟篇》)

45.深藏不露的意图可利用,却不可滥用

对深藏不露的意图可利用,却不可滥用,尤其不可泄露。一切智术都须加以掩盖,因为它们招人猜忌;对深藏不露的意图更应如此,因为它们惹人厌恨。

欺诈行为十分常见,所以你务必小心防范。但你却又不能让人知道你的防范心理,否则有可能使人对你产生不信任。

人们若知道你有防范心,就会感到自己受了伤害,反而会寻机报复,弄出意料不到的祸患。凡事三思而行,总会得益良多。

此事最宜深加反省:一项行动是否能圆满到极点,取决于实现行动的手段是否周全。

■参照

《周易•系辞下》曰:“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荀子说:“天不言而人推其高,地不言而人推其厚,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君子至德,嘿然而哈。”(《荀子•不苟篇》)

46.控制你的反感情绪

我们本能地憎恶某些人,这种憎恶心理甚至在我们尚未意识到这些人的优点之前便已开始。

有时候,这种卑劣的、情不自禁的反感是针对某些杰出人物的。对于这种情绪可要小心加以控制,对优秀人物抱有厌恶情绪是最损自己的人格的。

能与英雄人物和睦相处是最值得赞扬的事,恰如以反感情绪对待他们是非常可耻的一样。

■参照

三国•魏•曹植诗曰:“鹓■远害,不羞卑栖;灵虬避难,不耻污泥。”(《矫志诗》)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老子•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