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 第二部分(16)

144.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

这则计谋可使你得遂心愿。即使事关上天堂这等要事,基督教的导师们也力荐这条神赐的锦囊妙计。

这种掩饰极为重要,因为你可用它掌握他人的意志。你先表现的以他的利益为重,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

做事切忌本末倒置、慌张混乱,涉及风险之事尤其如此。对张口就说“不”的人要小心才是。

上上之策是掩盖自己的意图,不使他们感到说“是”有什么困难,特别是当你已察觉到他们的抑制时更是如此。

这则箴言可与那些有关隐藏意图的箴言相提并论,并需要同样精妙、细微的技巧。

■参照

唐•刘禹锡说:“是知当轴者易生嫌,而退身者易为誉。”(《观博》)

清•顾炎武说:“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子房》)

145.藏起你受伤的手指,否则它会四处碰壁

切记不要到处诉苦。恶意中伤总是对准你的痛处或弱点。

一副心灰意冷、神情沮丧的样子,只会引得别人拿你取笑。险恶的用心总想设法惹你生气,它迂回曲行,发现你的伤痛,并想尽千方百计来刺痛你的伤口。

你若明智,就应当对不怀好意的暗示置之不理,并且深藏起你个人的烦恼或家族的忧虑,因为即使是命运女神有时也喜欢往你的痛处下手,并往往直取你早已皮开肉绽之处。

那些你所引以为耻的东西或那些激励你、鼓励你的东西,你都要深藏不露,以免前者延续不断,而后者消失殆尽。

■参照

清•孔尚任说:“劝君失意归莫急,荆璞岂信世低昂。”(《长留集•送解琢章下节还劳山兼致石民先生》)

146.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世事往往与其显现不同,而无知所见只是表层;人们常常在深入其里之后,顿觉幻灭。

小心谨慎的人则知在感谢自然母亲赐以双耳的同时,常留其一倾听真理。欺诓是肤浅的,可是浅薄之人还忙不迭地对它趋之若鹜。

辨别真相需退隐静观,因而智者与谨慎者从不急于下判断。

■参照

明•冯梦龙说:“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7.不要难于接近

谁也没完美到连一些适时的忠告都不需要。

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是不可救药的蠢货。即使最为特立独行的人也应留心善意的忠告,至高无上的君王也应乐于取人之长。

有些人难以接近且积习难改,因此他们常在失足时无人敢近前扶助而跌倒。即使最僵化顽固之人也应将友谊之门打开,使善意的协助由此而入。

我们都需要诤友,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指责我们,给我们以忠告。我们信任他们,敬重他们的忠诚与谨慎,因此赋予他们这项权力。

我们绝不会把尊重与威信滥施于人,然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需要能推心置腹的知己作镜子。如果我们珍视镜子,我们会因此而免遭欺骗。

■参照

《庄子•天下篇》曰:“君子不为苛察。”

汉•刘向说:“贤圣之接也,不待久而亲;能者之相见也,不待试而知。”(《说苑•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