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 第一部分(21)

80.在博闻广识方面要谨慎

人生在世,大半用于增益见闻。但亲自看到的事很少,其余都得靠他人才能得知。我们的双耳是把握真相的后门也是虚假的前门。

大多数的真相往往有赖于眼见,很少仰仗耳闻。耳目所接触的真相,很少是绝对货真价实的,来自远方的所谓真相则更加不纯。

事情经人传播,便每每会混入传播者的情绪。而情绪只要作用于事物,必会多一层颜色,使之可厌或可喜,使我们偏向于某种印象。

高唱赞歌者比批评者更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要识破他居心何在,偏向何方,所图何事。

■参照

宋•苏轼说:“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应制举上两制书》)

苏轼又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杂说•送张琥》)

81.更新你的辉煌

这是凤凰再生的秘诀。卓越终归变朽,名声毕竟有尽。

天长日久,再大的敬意也会销蚀,再显赫的成就到了老年也会被平庸所战胜。因此勇气、才华、幸福和其他一切都应该时时更新。

要敢于重现你的辉煌,如同太阳屡屡射出晨光。收敛光芒,意在使人们加倍怀念;重放光彩,为的是使他们鼓掌欢呼。

■参照

《尚书•大传》曰:“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82.并无全非也无完美

智者将所有的智慧概括为中庸。过正则误。

橘子汁液挤干只会苦涩。即使欣喜时也不应走极端。滥用才华定会才思枯竭;如暴君一样去挤奶,得到的只会是血。

■参照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83.容许自己有可原谅的过错

轻率的举止有时是帮助他人看到你的才能的最好方式。

嫉妒通常表现为对人的排斥,越文明的嫉妒行为,其罪行越大。嫉妒之所以控告完美的事物,正在于人们不能容忍完美,人们谴责彻底的完美。

嫉妒使人变成百眼巨人阿各斯①,专在完美中寻找瑕疵,目的只是为了自慰。挑剔指责如同闪电,总是袭击最高的地方。

正由于如此,即使是荷马,也难免有败笔之疏失①。因而你要勇于承认你也会犯粗枝大叶的错误。这样恶意就会平息下来,不再毒沫横飞。这正如面对充满嫉妒的公牛时,你挥动红披风,以便脱生并得以不朽。

■参照

《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子张》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84.要知道如何利用敌人

抓东西勿抓刀刃,刀刃伤身;但若抓刀柄,则刀可护身。

此理也适用于竞赛。智者在敌人身上发现的用处比愚人在朋友身上发现的用处更多。善意视为畏途的困难之山,却往往被恶意轻易铲平。

许多人之所以伟大,多半是由他们的敌人促成的。奉承比憎恨更为险恶,因为憎恨纠正了奉承所掩饰的错误。

审慎的人从他人邪恶的双眸中找到一面镜子。它比充满爱意的镜子更为真实,使人减少缺点或将其校正。每个人与恶毒对手对面相处时都会变得异常小心。

■参照

《韩非子•难一》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85.勿做变牌

卓越的事物易被滥用。大家都垂涎于某物,就易为其烦恼。

毫无用处是一件坏事,而利于万物却更糟。

这种变牌存在于各种完美之中。他们失去了起初因独一无二而获得的名声并被轻视为平平。治愈极端的良药在于展示才华时以中庸为度。应极度追求完美,但展示要掌握分寸。

火把愈亮,消耗愈多,持续时间愈短。

■参照

《管子•心术上》曰:“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宋•王安石说:“君子不可以不知恒。”(《九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