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是一位令人极其信服的领袖。历史已将百日新政取得的所有成就和荣誉都归功于他,它们通常被看作是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谨慎而有计划的回应。但事实则更为复杂和混乱。
罗斯福曾在亚特兰大奥格尔绍普大学的竞选演说上庄严地承诺,要 通过大胆而坚持不懈的试验 去应对萧条。他强调说: 制定一套方法,然后去试验,这是常识。如果失败了,就坦然接受,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最重要的是要去尝试。 当选总统后,罗斯福履行了他的诺言。 有些人认为 新政 是预先构思的理论命题,这太荒谬了, 罗斯福的劳动部长弗朗西丝·珀金斯指出, 罗斯福、民主党或其他任何人,都从未事先构思新政的模式。 罗斯福的高级助手雷蒙德·莫利也赞同珀金斯的说法, 如果将这些政策看作是一系列系统计划的话, 他说, 就好比在男孩的房间里看到喂饱的蛇、棒球照片、校旗、破旧的网球鞋、木匠工具、几何课本和化学试题,你会相信这些都是室内设计师放进去的吗?
罗斯福到华盛顿时,除了他所说的 要去尝试 之外,并没有带什么坚定的承诺。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意识形态百家争鸣的状态,但罗斯福没有采纳任何一种学说。有一次,一名年轻记者询问罗斯福的价值观,他回答说: 我是一名基督徒,同时也是民主党人,就这样。 当时他刚从任期4年的纽约州长职位上卸任。他是一位进步主义州长,因此有着不可否认的开明思想,但对于美国当时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他的观点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最让他犹豫不定的,是究竟要不要花费巨资救助大萧条的受害者。
罗斯福非常关心身处水深火热的人们,在担任州长期间,他颁布了美国第一个州级救济方案。在1932年的竞选活动中,他宣誓要帮助失业者、农民和 处于经济金字塔最底部那些被遗忘的人们 。但是在财政上,他也属于保守派,认为政府预算应该确保收支平衡。竞选时他攻击胡佛政府 是美国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开销最大的政府 ,并许诺 坚持奉行严格的管理政策,确保所有开支不超过国家的收入 。罗斯福既宣誓会花钱救济穷人,又许诺要节约开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 百日新政 期间使紧张局势不断加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重大问题让他头痛不已。罗斯福对企业持高度怀疑态度,他想要贯彻实施更强有力的政策,强迫企业以公众利益为先。同时,罗斯福非常信奉市场资本主义, 就像相信他的家人一样想当然 ,珀金斯如此描述他的这一态度。
对于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罗斯福并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拯救银行业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莫利说,他怀疑 罗斯福和我也许在大学生的基础经济学考试中都不会及格 。有时候,罗斯福的顾问如珀金斯和农业部助理部长瑞克斯福特·塔格威尔,会由于他不实施或不愿实施他们所提出的改革方案而受到打击。他更注重结果。 罗斯福的脑袋是一张白板,但是这张白板上清楚地标明了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 塔格威尔这样说道, 他不是很关心农业救济金的性质或者如何才能获得廉价又随处可用的劳力。银行法案只要切实可行就可以采用。失业救济方案也是通过大家公开讨论制定的。但是有一点,对这所有的问题,他都会行动起来。
罗斯福思想开明,乐意倾听。他的经济学顾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道夫·伯利说, 他不是从课本上,而是从别人身上学习 。在1932年大选刚开始时,罗斯福叫哥伦比亚大学的政府顾问莫利组织一群学者做他的政策顾问团。顾问团很快就成立了,取名为 智囊团(Brain Trust) ,负责制定农业政策、工业复兴方案和失业救助计划等。罗斯福在竞选演说中也提到了这些计划和方案。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智囊团的一些成员被委以重任。 他没有选择厨房内阁或网球内阁,而是选择依靠帽子和睡衣内阁 ,一篇关于新总统的评论这样写道。媒体评论说,罗斯福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种叫做 派别统治(Factocracy) 的新政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