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莫利!莫利!全能的上帝!(2)

的癫狂漩涡中,银行是最热切的参与者。在持有大量现金储备的条件下,它们将巨额资金投入市场。经济危机爆发后,股价与最高点相比下降了85%,银行发现,它们的资产总额不足以支付客户的存款金额。此外,对外的贷款对银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它们通过保证金贷款购买的投机型股票几乎变得一文不值。当贷款人拖欠还款时,银行就会落得颗粒无收的下场。中西部和南部的银行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当地的农业经济十多年以来都处于萧条状态,低廉的农作物价格意味着许多农民无法偿还农业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保证金被抵押的土地,就跟投机型股票一样,其价值通常不足以支付有待偿还的债务。

因此,许多银行纷纷倒闭。1930年到1932年间,有773家国有银行和3604家州立银行倒闭,损失资产高达27亿美元。关于银行即将倒闭的谣言四起,人们纷纷涌入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对于那些将一生的储蓄存在银行的存款人来说,银行挤兑通常是无序而痛苦的。 附近银行的营业大厅里排满了长长的队伍, 作家罗伯特·本迪勒回忆道, 银行不情愿地将货币和黄金兑给客户,速度之快令后面还在排队的人既惊恐又憎恨。 而成功取出存款的人,有的将钱藏在床垫下,有的埋在自家的后院里,也有的将钱汇到国外保管。人们恐慌的取款行为,加剧了情况的恶化,致使更多处于困境的银行走上破产的道路。

1930年秋,银行倒闭之风从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刮起,并迅速蔓延至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地区。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三家银行同时倒闭,包括已有80年历史的城市银行与信托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拥有43家支行的公民国家银行倒闭,恐慌的气息遍布全州各个角落。

其中最为轰动的,是1930年12月美国纽约银行的倒闭。虽然这是一家私有银行,但它的名字却让很多人误以为其有政府背景。它有45万名存款客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服装厂工作的穷困犹太移民,银行的破产让他们瞬间一无所有。在这些银行客户中,有40万人各持有约不超过400美元的存款,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有的积蓄。当银行破产的消息传开时,8000名存款客户在该银行位于布朗克斯的支行外面排起长队,徒劳地想要拿回自己的存款,在他们四周是一群虎视眈眈的警察。类似的情形在美国各地不断上演。

胡佛被包围在采取行动的呼声里。根据他的价值观和前任食品局局长的经验,他认为私营部门应该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起初胡佛提议各银行联合起来,集中各自的资产,从而达到以强扶弱的目的。在胡佛的鼓动下,银行家们成立了一个私营组织--国家信贷公司,但事实很快证明,这种方法根本不足以挽救身陷困境的银行业。当胡佛企图通过成立基金的方法来挽救濒临破产的匹兹堡银行时,他身为匹兹堡银行高管的财政部部长安德鲁·梅隆本人却拒绝捐赠,此时胡佛终于认识到救助自愿之难。

随着银行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倒闭,1932年胡佛终于迫于国会的压力,成立了复兴金融公司。复兴金融公司拥有35亿美元的政府资金和借贷能力,在收到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负责向身处困境的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复兴金融公司在满怀希望之下成立了,旨在帮助缓解银行业危机,尤以小城市的银行为辅助对象。但后来事实证明,复兴金融公司对于反危机根本不起作用。原因之一是由于政府要求复兴金融公司公布贷款人的姓名。许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银行由于害怕消息走漏,都不愿意申请救助。胡佛的霉运还没有结束。他任命曾担任柯立芝政府副总统的查尔斯·道斯担任复兴金融公司的总裁。当胡佛拒绝发放退役军人补贴金时,道斯称他是反抗 救济原则 的英雄。但令人尴尬的是,道斯辞职仅几周后,他所在的银行就从复兴金融公司收到了一笔9000万美元的贷款。有评论家讽刺说,复兴金融公司是专为 救济查尔斯 而设的,并指出查尔斯的双重标准证明了胡佛政府只愿意帮助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