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莫利!莫利!全能的上帝!(19)

莫利在自传中将自己比作兰开斯特公国的一名大臣,据说这位大臣是英国内阁 可派多种用场的人 。莫利继续发挥他不可小觑的运筹帷幄的影响力。 仅存在于演说和讲演中的政策只不过是浪尖的泡沫。它应该是由日常决策所建造的金字塔, 笔名为 非官方评论者 的新闻工作者约翰·富兰克林·卡特这样评论莫利的角色。在一篇专栏的结尾,威斯特·伯格勒写道,这些牢骚 应该向目前掌管一切事务的雷蒙德·莫利诉说 。

《紧急银行法案》是罗斯福政府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一份引人注目的荣誉。 8天时间就拯救了资本主义, 莫利欢呼雀跃道。拯救资本主义或者说拯救银行体系,并未取悦所有罗斯福支持者。美国的银行业已经 从根本上腐朽不堪 ,《新共和》这样告诉读者,必须要 彻底改头换面 。一些城市自由主义者和西部进步主义人士一直希望国家能够收购银行,这也正是塔格威尔所提倡的。对部分进步人士来说,罗斯福执政的第一周就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却被错过了。

我是以一种极端沮丧的心情回想1933年3月4日发生的事情, 罗斯福的共和党支持者、来自新墨西哥州的参议员布朗逊·卡汀,第二年在《自由》杂志上这样写道, 因为当时, 他表示, 罗斯福总统本可在毫无争议的情形下实现银行的国有化。 但罗斯福对此并不感到后悔。虽然他承诺稍后会再制定法案对银行体系进行改革,但他最终要做到的程度是有限的。 罗斯福拒绝改变私有制经济或减少私有企业,这充分表明他对私有企业制度或银行体系的一贯信心。这正是他所生活、也是美国社会得以发展的基本社会秩序。

尽管只是权宜之计,但《紧急银行法案》却奠定了整个新政的基调。罗斯福通过恢复经济体制的基础,遵守了他常常引用的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的指令: 改进你将要保护的东西。 同时,银行法案也是革命性的。罗斯福放弃了他的前任奉行的自由放任原则,坚信确保国家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是联邦政府的职责。为了履行这一职责,他使政府前所未有地关注私有企业,并不惜采取被批评家认为 不但激进而且已经超越了其宪法权限 的行动和措施。他是在保护资本主义,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逐步为它带来了另一种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