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立刻就行动!(7)

在许多方面,44岁的华莱士在美国乡村的职能,正如同珀金斯之于城市。他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拥护农民的权益上。乡村的农民与城市的工人一样,也饱受大萧条的蹂躏,四面楚歌。与珀金斯离家追求人生使命不同的是,华莱士一出生就找到了自己的所属。他代表华莱士家族第三代,主编了爱荷华州颇有影响力的期刊《华莱士农民报》。华莱士的父亲在20年代也曾担任农业部部长,而现在,他正追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珀金斯加入罗斯福政府是为了推进失业救济和公共工程计划,而华莱士则是为了建立起政府对农业的补贴项目。他是 国内分配制 --一项为了恢复跌至谷底的农产品价格的方案--的主要倡导者。保守派认为国内分配制跟珀金斯提出的失业救济计划一样危险。《时代》杂志的右倾主义编辑警告说 华莱士的激进思想,或许有待更为冷静和保守的内阁成员的校验 。

虽然有着一副乡土气息浓厚的外表,可华莱士绝不是从农村出来的乡巴佬。为了研究农艺,他曾周游美国和欧洲,也曾参观过父亲任职的国家农业部。但从内心来说,他是科学家,比起在交通拥堵的城市里穿梭,他更适合滔滔不绝地谈论杂交生物学。珀金斯正在为怎样去就职典礼发愁,她没有想到的是,劳工部有两辆汽车专供官员外出使用。华莱士也跟她一样。 我们初来乍到,对所有的安排都一无所知, 华莱士的妻子伊萝后来说, 甚至不知道我们可以向农业部要一辆轿车。

珀金斯转身对华莱士说: 我想我们是要去同一个地方。

你是珀金斯小姐,对吗? 他回答道。

是的,我肯定你是华莱士。 珀金斯说。两人握手。珀金斯向他介绍苏珊娜。

我们最好坐同一辆车去,你认为呢?

珀金斯也同意。即将就任的劳工部部长和农业部部长分头跑向街边,拼命地冲出租车招手,最后终于有一辆车停了下来。四人挤进车里,向已经聚集了大量群众但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的国会大厦赶去。

从圣约翰教堂出来后,罗斯福回到了他在五月花酒店第七层的套房。他对就职演说稿做了最后几处修改,然后离开酒店去往白宫。按照惯例,即将就任的总统和即将离任的总统要一道去就职现场。由于胡佛对其继任者公开表示厌恶,今年的这道程序将会是一段尴尬的旅程。胡佛在1932年大选中对罗斯福的轻视,变成了他惨败后的难堪。对于历史分配的角色,胡佛感到非常不满。很明显,胡佛使国家的希望破灭,而罗斯福看起来却像是一个救世主。罗斯福可以大方地面对他的前任。 宇宙间没有任何剧作家可以像赫伯特·胡佛一样以闹剧的形式,为新总统--新统治者或新救世主--设计一个更好的登场。这很 值得学习 , 剧作家罗伯特·E·舍伍德后来说道。

情况本来不应该是这样。4年前,胡佛以进步专家政治论者的身份当选为美国总统,人们乐观地期盼他能够开创一个新时代。他出生于爱荷华州,是一名贵格会教徒,自幼失去双亲,凭自身的才智和拼搏以一流的成绩考入了斯坦福大学。在采矿业获得成功后,胡佛被冠以 伟大工程师 的称号,成为一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胡佛的目标转向了人道主义,担任了美国食品局局长,职责是确保欧洲的美国联军有足够的食物。他有权规定美国农民种植何种农作物,也有权控制农产品的价格。胡佛没有采取控制或定量配给的措施,而是提议颁布了一项食品储备计划,该计划主要依靠爱国呼吁,通过张贴上面写着 食物会赢得战争 等标语的海报,呼吁国民节约粮食。这个提议被称作 胡佛粮食节约法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战期间,美国国内食品消费下降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