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课程开始,泰勒博士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不会从我这里学到新东西,我说的每一句话,你们都知道。……我要做的只是提醒你们,这些你们都知道的、但忽略已久的真理,并开始真正改变你们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他用一贯平缓的方式娓娓道来……改变于无形与无声。课上,企业家们起初怀疑甚至不屑的表情放松下来,抱在前胸的手臂放下来,垂下的双眸放出了光彩,他们为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的关于幸福的问题而沉思,课上的小练习他们一遍一遍认真地参与……或许,他们第一次离“幸福”如此亲近。
那位三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在课上递给我一张纸条:“子君,谢谢你‘强迫’我有机会上了这次课程。这是一次奇妙的心灵之旅!”他说,“我带着怀疑的态度来参加课程,但课程给了我非常大的冲击。因为从来没有用这么简单的方法来审视自己,看清楚自己。我如同凿掉了许多心灵上的石块,让生命轻松地透一透空气……”
一位业内有名的女企业家说:“上课前,我觉得我已身经百战,已是少有的积极和坚强,或许不太需要这门课程。但第一天课程的晚上,我四年来第一次流泪,而且是失声痛哭……一个人在世界上包装给别人看的东西容易做到,最难发现或最难面对的是心灵深外的东西……我现在感觉很轻松。当我接纳而不是抵抗自己的痛苦时,我走近了幸福……”
一位经历了破产后再度成功的企业家说:“课程没有令人震憾的结构或内容,很多道理我们熟知,但课程效果令人非常震撼。……这门课程对于目前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特别有帮助,我们在追求成功时,不必再以痛苦为代价。这门课给了我们又成功、又幸福的机会”。
一位企业家课后回到他所在的城市,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以前我八岁的儿子不愿意对我讲学校里的事情,我用了欣赏式询问,他现在滔滔不绝地告诉我……积极心理学里的方法对我太太和孩子一用就灵……”
2007年7月泰勒博士在中国的第二次三天的课程,上课人数增至20人,全部由第一期学员推荐的企业家,课后反馈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满意率100%!2007年11月份的课程已须预约方可有席位!
在课程中,我们将这本书的初译稿作为课程讲义发给学员。其中一位学员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合伙人,她精读完这本书后,马上在香港买了本书的英文版,送给她的“急需幸福”的朋友们。许多学员在看过本书后,认为本书与泰勒讲课的风格非常一致——在润物细无声中,以严谨的思维,透过自身经历与感受,用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引领读者走向幸福。
一位正艰难挣扎于事业低谷,曾经显赫一时的企业家,在上过泰勒博士的两次课程后,毅然决定关掉自己的企业,潜心研究积极心理学,专注成为积极心理学的讲师。他说:“我曾经很成功,也曾经惨败。我关注心灵已经很久,看过很多宗教和哲学的书。而让我内心发生真正改变的是积极心理学。” 他说:“泰勒博士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几乎每一句话对我都有启发。书中的练习我每天都在做。我真实地感受到,积极的心理力量在我内心每一天都在成长。在经历失败后,我很长时间都没有这种幸福的感觉了……。”
然而,幸福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正如泰勒博士在书中所说:“只是阅读本书(或其他任何书籍)本身,是无法令你的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的……你必须把它看作一本练习册,不断地反思和行动才行。”
2006年2月,哈佛大学出了件大事,校长萨默斯为自己的惊人之语“女人天生不如男”付出了“下课”的代价。即将去职的萨默斯闷闷不乐,他的好友找到泰勒博士,讨教如何才让校长快乐起来的秘笈。泰勒博士便给出了下面的练习:
首先,大胆地去经历他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情,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他现在可能很烦乱和难过,但这些都属正常,因为他也是人。
第二,建议萨默斯本人清楚地了解“人类有非凡的克服沮丧事件的能力”。事情并没有他最初看起来那么糟,即使丢掉了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细回顾一下作为哈佛校长的经历,回忆自己任期内的巅峰时刻,并用他所学到和感悟到的自身优势,去寻找新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办法仍不奏效的话,泰勒博士支了最后一招:我可以在我的课堂上留一个座位,校长先生可以旁听这门课程并做相应的论文。
无论我们正处于何种生命状态——遭遇不幸,经历变迁;或追求卓越,名利双收;也无论对人生正经历困惑、求索或领悟,我们对生命都要负一个重要的责任——“让自己更幸福”。正如泰勒博士在本书中所说:“人类的终极目标只是一个——幸福!” 为了找到幸福生活的实质和方法,积极心理学家们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一起,?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结果表明,追求“幸福”具有简单可行的方法,“它们绝对可以帮助你活得更快乐、更充实。我知道它们是可行的,”泰勒博士在书中说:“因为它们已经深深地帮助了我。”
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会的!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 理事长 倪子君
2007年9月 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