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2)

给泰勒博士发出的数封邮件,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2006年8月,在两个月毫无进展的等待之后,我得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泰勒博士将受邀到上海参加一个哈佛大学组织的活动,该活动由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投资银行赞助。我紧急联系了我在清华大学《全球领导力》课程的导师、高盛前总裁约翰﹒桑顿先生,他也应邀在这次活动中发表演讲。我请桑顿先生引见泰勒博士,桑顿先生欣然答应了。但不巧的是,桑顿先生到达上海之时,泰勒博士按行程即将离开上海。为此,我和本书译校者汪冰博士决定陌生拜访。

有一种“幸福”叫做知遇知音。当我与汪冰博士几经辗转,与泰勒博士在上海初次见面时,我们从第一个微笑与致意中,便读出了久已相识的宿缘。在接送泰勒博士从宾馆到会场的途中,我们谈论着对“幸福”主题高度一致的兴趣与感悟,沟通中美心理学发展历程,交流中国人在快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挑战……

两天后,原本计划在上海逗留四天的泰勒博士,决定与我们回到北京,深入讨论积极心理学进入中国的意义和模式……泰勒博士的讲课时间原来需要提前一年预约,但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我们与泰勒博士密切合作和共同工作。2007年1 月20日,泰勒博士便在中国首次开课了!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积极心理学——幸福的科学进入中国,其讲授者首次在京开课”,这一信息在中央电视台CCTV-2《全球资讯排行榜》入榜。中国近百位心理学专家到场听课,在京超过130位外企人力资源总监和主管聆听了泰勒博士的专场演讲。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超过百名的清华学子因无法进入会场而在场外滞留……

很多听众如我一样,在听到诸多炫目的宣传介绍后,期待着一场令人激动的演讲,期待着听完演讲后,一种积极的力量在心中高涨激荡……然而,在泰勒博士进行了第一场两小时的演讲后,我却相当不安!

泰勒博士在讲课时自始至终略带腼腆,语气平缓,即不高昂也不激动……观众们自始至终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没有被要求大声回应或起立欢呼,也没有人面露难以抑制的激动……演讲结束后,观众安安静静地鱼贯而出,有人似乎面露失望……

晚饭时,我不得不向泰勒博士委婉地提出:“有一些听众或许期望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现场感觉,或者立刻能感受到积极地改变”。泰勒博士微笑地望着我说:“请允许我做我自己”。这是我所学到的积极心理学的第一课:“做自己”。

听过泰勒博士几天的演讲后,我开始清楚地知道,积极心理学不是“多保证、少效果”的激情演讲,而是经过严格的实验与实证的心理科学。泰勒博士不是现场表演型的激励大师,而是在科学领域中,严谨地引领听课者发生悄悄的改变——脚踏实地的、积极的改变。

首先改变的是我。1月份泰勒博士讲课返美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研究院的全体人员开会。在会上我向大家真诚道歉:“非常抱歉!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对大家的工作要求苛求,却少有‘欣赏式探询’(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方法),关注目标而忽略了你们是否有快乐的过程……如果你们在工作中不快乐或有过压力,我就是你们痛苦的最大制造者。对不起,我会改变的!”从那天以后,员工们开始“迈着春天般的脚步”快乐地工作至今,而我也从由“责任”、“目标”而生的焦虑与压力中解脱出来,让内心渐渐春暖花开。改变是如此真实。

2007年4月,泰勒博士第一次为中国高端企业家开设三天的课程。那些企业家个个身经百战,充满智慧,思想深刻。没有人听说过“积极心理学”。以他们厚重的经历,他们怀疑一门心理学可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怀疑一个看似年轻的西方心理学家真的可以教他们“如何获得幸福”。一位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裁,在临上课之前告诉我,他太忙了,准备退课。我请他“停下一直忙碌的脚步,请把三天的时间留给自己的心灵,只有三天。” 他狐疑地留下来。满额30人的班,只有10个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