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不必当总统或亿万富翁(3)

但是,光有感情是不够的。如果要幸福,我们就必须体验积极的情绪或情感,因为快乐是满意生活的先决条件。正如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Branden)所说:“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在完全没有快乐且频繁感受痛苦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幸福可言。

当我提到快乐的时候,我并不是指持续的情绪高涨的状态,我们都会经历情绪上的起伏,虽然生命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悲伤的情绪,诸如失败或失去的时候,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福并不需要一直高涨的情绪,也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①。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所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还是波折,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反思:

从小事情开始,想象一下那些带给你快乐的事情。

是否仅是情感愉悦的生活就可以让人满足了呢?那么吸毒的人呢?还有那些整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人呢?他们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意义——生命的喜悦,真我的呼唤

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RoberNozick)在《无政府主义、国家和乌托邦》(Anarchy,StateandUtopia)中描述了一个假想的实验,帮助我们区分和分辨幸福以及纵欲带来的快乐。让我们想象有这样一部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到“写作一首伟大的诗篇,实现世界和平或者爱人并被人爱”的感受,或者任何我们期望的快感。这架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爱的感觉,而且我们完全不会感到是机器在工作,就像是真的一样。这里所要问的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不会选择一生都使用这部机器?另外一种问法是:如果一辈子都靠着这部机器,我们会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选择机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只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感觉才重要。除了想体验快乐外,还希望周围环境与我们的感受是一致的。所以幸福绝不仅仅是愉悦的情绪体验。

不管是通过机器还是通过毒品来逃避情感,都是生活在谎言中。在机器所能提供虚假的缔造世界和平的成就感,和简简单单但却真实地帮助他人的感觉两者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就好像有一个内在的机制告诉我们: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需要这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我们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觉如此。

就感情上来说,人类和动物并无太大的区别,像黑猩猩这种智商比较高的动物,它们的感情与人类其实是很接近的。如果没有感情的话(对动物来说可能用“感觉”会比较合适),我们将会丧失所有的动力,生命将无法维持下去。在没有感情或感觉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像那机器人一样将变得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