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2007年1 月20日,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步出北京首都机场,我大步迎上。作为邀请者,当我与这位略显腼腆的博士有力握手时,一个念头闪过:一场关于“幸福”的浪潮即将来到中国。

古今中外,多少人为财富抛尽昭华,为英名付尽青春,为权位苦煞人生……一路狂奔,无心领略风景,当奔至似乎本该充盈“幸福”的终点时,却一脚踏入虚无与空洞……其实人生的“至高财富”无非是“幸福”——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满足感。可是,幸福在哪里?

从宗教到哲学,从柏拉图到孔子,无数先哲贤士试图对这一重大生命问题进行探索和解答。可是,幸福在哪里?

2006年6月,作为一家国际心理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我意外得知,哈佛大学排名第一名的课程竟是一门心理学课程——“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从业人士,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直感告诉我,这绝不是一个成熟、传统的心理学领域;更令我惊讶的是,一向在哈佛大学“不起眼”的心理学课程,竟然排名第一!

作为商学院的毕业生,我知道哈佛大学历来排名第一的课程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教授讲授的“经济学原理”,这是一门在哈佛大学经久不衰的经典课程。但“积极心理学”究竟缘何魅力,能够超越经典,直摘桂鼎?

美国著名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数十家媒体这样评价:

“泰勒博士被哈佛学生誉为‘人生导师’、‘最受欢迎的讲课者’”;

“泰勒博士曾是以色列壁球冠军,世界壁球种子选手,哈佛大学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他声称自己曾经‘不幸福了30年’”;

“泰勒博士称“积极心理学”引领他找到了幸福的方法”;

“泰勒博士第一次讲课只有8个人选修,但第二个学期听课人数猛增至几百人,第三学期这门课便成了哈佛开课史上的奇迹”;

“上过这门课程的学生评价,这门课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脚步……

“积极心理学”打破了100多年来传统心理学只关注失败和障碍的旧模式,它并不针对“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关注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学告诉人们,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幸福“可以通过练习后养成“习惯”。积极心理学被称为国际心理学界的第四次浪潮,这是一门关于“幸福的科学”。

当“积极心理学”和这位泰勒博士的信息涌入我的脑海后,一个清晰的决定形成了:“寻找泰勒博士!”

如果“痛苦”是一片黑暗,那么传统心理学便是在黑色的大海上艰难地寻找彼岸。如果“幸福”是一片明媚,那么积极心理学无疑是在阳光下滋养繁茂,让人们感受乐观、温暖和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使“幸福”从宗教和哲学的领域,纳入科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和探讨。经过严格科学实验证明过的方法和手段,使“幸福”这一模糊的、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变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这是不是人类的福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