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至高财富——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
玛瓦•柯林斯(MarvaCollins)是芝加哥市的一名教师。芝加哥市中心是毒品和犯罪的温床,一个毫无希望的地方。由于这种恶劣的环境,许多教师担心这里的儿童无法逃出那世代相传的贫困与绝望。
1975年,柯林斯在她所居住的社区里成立了城西预备学校,她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同一社区,他们都是由于品行恶劣或是成绩不良而被之前学校开除的学生。所以,可以说柯林斯办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学校而做准备。城西预备学校,其实是他们流浪街头前的最后希望。
今天,这些曾被认为无法教育的学生已经在读莎士比亚、爱默生的著作,有人四年级就读到了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诗集。那些被看成是无药可救的孩子们几乎都上了大学。柯林斯的学生们证实了她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他们学会建立自信心,并能设想和实现自己充满希望的未来。
玛瓦•柯林斯成立学校时没有什么资金,开始时还用她自己的家作为教室。在后来的20年里,她在经济上不断挣扎,还曾数次面临学校倒闭的危机。今日,美国有很多州都成立了玛瓦•柯林斯学校;世界各地的教育家蜂拥前往芝加哥学习她的教育方式,受她的精神启发和鼓舞。
柯林斯的经历启示我们,幸福感才是人生至高的目标。柯林斯本来在一家数十亿资产的上市集团工作,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教育工作,她在她的一个学生蒂法尼(Tiffany)身上找到了答案:
蒂法尼是一个有自闭症、不爱说话的孩子,一个被专家们认为无法去被爱、被教育的孩子。然而突然有一天,我长久以来的耐心、祷告、关爱和决心有了回报。蒂法尼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爱你,Ollins太太。”她漏了我的姓氏Collins里的那个C字,但我当时唯一的感受是:光是那双小眼睛里的泪水就足以使我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现在,蒂法尼开始学习数字、单词,开始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那眼神里喜悦的神采,仿佛在说“我也是很特别的,我也可以学习”——这对我来说比什么都值钱。
对于另一个在城西学校改变命运的孩子,柯林斯写道:“看着他眼里那种可以在未来照亮世界的光芒,我忽然感觉,那些为了资金问题而失眠的日子全都是值得的。”
玛瓦•柯林斯曾有极好的机会,她大可不必担心学校经费乃至倒闭这种问题。20世纪80年代,里根和布什政府都曾邀请她出任教育部部长,面对如此高的荣耀和声望,她拒绝了,因为她相信,只有课堂才是她真正能创造出奇迹的地方。
柯林斯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女人”,觉得教学带给她的快乐是“任何钱财所买不到的”。对她而言,人生至高的财富是幸福,而不是钱财或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