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现在与未来(5)

“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到达谬论”,即认为只有在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感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他们最可怜,因为他们连前两种谬论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幸福型——永远可以更幸福

我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学生在接到一家著名公司的聘请后曾经来找我。她说并不喜欢那份工作,但是又难以拒绝。虽然别的公司有她喜欢的工作,但是没有一家的薪水可与这家公司相比。她问我,要到什么时候她才能开始活得开心,而不用担心未来。我告诉她,不要问自己“何时才能快乐”,而要问“如何才能快乐”。

当然,眼前的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快乐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谈恋爱也一样,两人共同享受着爱情的美好,并帮助彼此的成长与发展。还有当我们做自己喜爱的事业时——无论是商业、医学,还是艺术——我们一样可以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

但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琐事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学习、攒钱、努力工作都不容易,但确实可以带来某种程度的长期成果。重点是,就算当我们必须得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时,也不要忘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不断地去发掘那些能为我们带来即时的和未来的幸福感的行动。

其实,享乐主义也有它一定的好处,只要它不带来任何负面的结果,有时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幸福,可以让自己放松,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只要是适度的,有时放松一下自己,什么也不想,投入一下自己的爱好,可以让我们更幸福。

反思:

回想一下,在某一件或两件事情中,你是否曾同时体会到当下和未来的幸福。

“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享乐主义型”则错误地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了。“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

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练习

四个象限的特别日志

一些针对日志的研究表明,把正面和负面的经历都写下来,可以提高我们的身心健康水平①。

连续四天,每天用五分钟的时间,写下你在四种象限里的经历,无论只是一件事,或是人生中的某一段时期。写下你曾经是“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以及“虚无主义型”时期的经历。在第四天时写下你处于幸福型时期的经历。如果你对于其中某个象限特别感兴趣,就多写一点,但每天的内容不要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也不要担心文字是否通顺优美,只管去写。要记得,写下你在当时的和现在的感受、你那时的行为以及你当时和现在的想法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