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情绪的感知能力上与动物类似,但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人类可以反思情感产生的原因,这是与其他动物的巨大差异。我们有能力去反思我们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我们有能力清楚地感知我们的意识和经历。
人类和动物的另一区别是,人类是有灵性的。在牛津英文辞典里,称灵性为“真切的感受到事件的意义”。动物无法去过有灵性的生活,它们行为的意义只限于追求满足和逃避痛苦。
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感,却忽略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并不一定保证我们能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得到好成绩、买大房子,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去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即使命感。就像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情里找到意义。“真我的呼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创业、做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做家具。重要的是,我们选择目标时必须要确定它符合自身的价值观以及爱好,而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期望。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要高尚和有意义得多。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心动并行动
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个朋友,他内心的呼唤是什么?他说,在他对生命的解释里并没有什么使命或者更高的目标。他说:“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只相信现实。”
现实主义又可称为实用主义,被认为是脚踏实地。理想主义则常常被认为是梦想家,他们把目光放在远处的地平线来思考自己的使命和生命的目的。
当我们比较这两种类型时,如果我们认为理想主义不实际或是脱轨时,我们已经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分裂感。其实,理想主义的深层根本就是现实主义,因为理想主义的想法完全符合人性的自然。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是绝对的。如果没有更高的目的,或使命感,或理想,我们就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去追求幸福。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只心动,而不行动(两者都重要),但事实上,多数的现实主义者,特别是那些“忙碌奔波型”的人,都忽视了一个极重要的事实:理想主义者本身就是现实的。
理想主义的真谛在于让一个更高的目标去指引生命。当然除了一个比较宽泛的意义外,我们还需要找出这些意义具体的内涵。比方说,如果为了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或者解放受压迫的人们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多花点时间与我们的孩子共进午餐,或者参加游行示威。只靠远大的理想是无法长时间地支撑我们的行动的,我们需要为下周、明天或者今天找出富有意义的事情。
反思:
想一下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什么可以为你带来使命感?你觉得什么样的日常行为是有意义的?
如法国哲学家蒙田(MicheldeMontaigne)所说,“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引我们的方向,并给我们的生命赋予意义——生命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而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一个不可或缺的目标,就像协调每个音符的交响乐主题,让我们的行动更加协调一致。单个的音符也许没有特别的意义,当它一旦成为交响乐的一部分,就显示出无限的动人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