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选择掉了

我的选择掉了

“树,那可不可以请你也帮妈妈倒杯水?”大肚子要从地板站起来,总是多些懒意的我说。

树很直接:“妈妈,这杯是我的水;你的水你自己倒。”

儿子三岁半的某个晚上,我们两个跑去买卤味,回家大快朵颐。

“树,去倒杯水给自己,这样吃起来比较舒服。”孩子端水回来,我发现自己也想喝水,“树,那可不可以请你也帮妈妈倒杯水?”大肚子要从地板站起来,总是多些懒意的我说。

树很直接:“妈妈,这杯是我的水;你的水你自己倒。”“呜?为什么呢?”心情超好的我非常接纳,就是单纯的好奇。

“因为我的选择最近掉了,都变成你的选择了。”

孩子自有他的表达形式。我问了他选择何时如何掉了之类的问句,孩子说的我也不甚明了,许多想象在其中。但我抓到的重点是:“这孩子有更多的自主需求。”于是我说:“喔,妈妈懂了,你的选择掉了,所以暂时不听我的选择是吗?”孩子点点头。很开心的表情。我再说:“没关系,那我们来找回你的选择,好吗?”

于是我开始问:“来,你要选择吃豆腐?还是小香肠?”

“豆腐好大块,你要一口一块,还是半块?”……光吃个卤味,就可以有无数个选择。我试着使用语言让树意识到,每一分秒,他都正在选择。即使我建议他一口吃半块就好(我大嘴巴都一块分成四口的),他还是很兴奋地说要一口一块,塞得满嘴都是。

“在每个小地方,都给孩子选择”是好友心理师士恒在陪小孩个案时,给孩子“empowerment”(赋权使能)的绝招。

到了睡觉前,树跟我说:“妈妈,我的选择回来了。”

他比着手势,手指向胸口:“像火箭一样,飞回我的胸口了。”我听了很兴奋,吵醒快睡着的展。

他咕噜了一声,“那他会不会倒水给你喝?”(显然他不太相信我们的童言童语。)

第二天早上,吃地瓜时……“树,去倒杯水给自己。”

树端着水慢慢走过来……“妈妈,这杯是我的,你要不要喝水?我倒给你。”孩子远远的,在饮水机前继续问我:“妈妈,那我给你我漱口用的杯子好不好?”“很满喔,你喜不喜欢?还是要半杯就好?”

原来孩子不仅找回了自己的选择,他也找回了对我的尊重,他聆听且尊重我的选择呢!

可以说不,可以感到有所选择,这样有主体性的孩子,给出的体贴才没有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