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兄妹,父母纳凉
树开始不快乐了,“怎么办?有三颗,我不知怎么公平?”
旦是个天生有主见的女孩;树在我们的培养下,他也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有意思的是,在兄妹互动中,两人的主要诉求经常不一样。
说个小故事:
旦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她找到一包弹珠,她很兴奋,拿来找我。“旦旦有想要玩弹珠吗?”我问。“有。”小女孩回答。于是我打开弹珠,找到个铁罐,让她摇晃它们发出声响!
一旁画图的树被吸引了:“哥哥也要玩。”于是他瞬间拿走旦手上的弹珠罐,开始细心地将它们分成两堆:“我们一人一半。”旦开始大哭,即使树的分法从五、四(树私心分五颗给自己)变成四、五,接着树多分给旦一颗。(后来我又找到一颗小弹珠,交给树,变成五五对分。)无论如何,旦还是继续哭。
我猜懂旦的需求,于是找到另一包超级大弹珠(直径至少五公分)拿给树说:“拿去,分一半给旦旦。”旦拿到哥哥给的一颗新弹珠,破涕为笑,开始快乐起来。
树开始不快乐了,“怎么办?有三颗,我不知怎么公平?”我笑说:“那妈妈一颗,你一颗,旦旦一颗。”“耶。”能公平地均分,然后一起游戏,对树而言,彷彿比拥有弹珠更珍贵。我们三人开始用超级大弹珠在地上玩“弹珠撞弹珠游戏”,旦也玩得很好,好玩到连在一旁上网的展爸都过来参一脚。
“怎么办?爸爸没有弹珠耶。”树又伤脑筋了!
有意思的是,许久以来,旦已经学会找自己的玩具玩,大部分不去抢哥哥手上的玩具。反倒是树经常放下手上的玩具,要加入旦的游戏局。对树而言,“哥哥一起玩”的举动,是分享。对旦而言,“哥哥过来玩”则是“强夺”。
树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分享;旦重视的是,我能维护自己的主权。
所以让树伤脑筋的是,“如何分得公平”。让旦破涕为笑的,是“哥哥主动将手上的大弹珠分给她”(她觉得被爱)。这与个性有关,也许与发展期有关。树哥哥的体能、智力发展都走在妹妹前面,他在意的是有人陪伴。旦妹妹还在确认自我界限,对她而言,尊重比什么都重要。也因为这样,树哥哥很会陪妹妹玩,他跟妹妹说话的口气,如同妈妈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