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段最近描写的亲子关系

分享一段最近描写的亲子关系:

年初三,是婆家的大家族聚会,我们的责任是尽早回去,让阿祖开心,接着去餐厅,和三十多位亲族聚餐。树一进阿祖家门,就有礼貌地拿到了遥控器,聚精会神地看着《海绵宝宝》。大伙儿要出发了,我要他关电视,他用生气的口吻说:“为什么要出去吃饭?在家里吃不就好了?”走去餐厅的路上,他甚至气哭了。

我停下来,摸摸他的脸蛋,我说:“树,你能看电视,是因为有眼睛和耳朵对不对?”他点点头,泪水流下来。

“记得妈妈带过你,谢谢你的眼睛和身体,那次你很开心,记得吗?”他点点头,放松一些。于是我继续说,说起谁让他拥有身体,他要谢谢爸爸,那又是谁让他的爸爸拥有身体……他要谢谢阿公;那阿公的爸爸又是谁?于是我说了,“今天,我们要跟阿公的兄弟姊妹吃饭!要跟你爸爸远方的兄弟姊妹吃饭!”“这是很珍贵的,很远的兄弟姊妹,你相信吗?这群人身上,有一半以上的人,跟你拥有相同的DNA源头,因为,你们都是从同一个阿祖和女阿祖来的。”

树平静了,这个故事让他有了意义感。他在餐厅,与自己的表哥坐在一起,虽然没有敞开心去认识其他人,他张开眼睛看着一屋子的亲族,开怀地享受食物;在大家举杯时他睁眼看着,我觉得他的心逐渐朝向这群有点陌生的亲族打开了。

做情绪的主人,逐渐成为社会显学,“如何既做自己又与人连结,如何不委屈自己又与人相亲相爱?”成了热门工作坊的主题。在变革浮动的世局中,恒常而稳固的滋养,是来自于生活细碎平凡处,真心与理解的相遇吧!这是一本这样的书,即使作者如我,都能从其中得到滋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