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的友谊
有一回,树跟我说:“我本来有十八个朋友,菘是第十八个,现在他不是了,所以我只剩十七个朋友。”
我很惊讶:“什么时候菘不是你的朋友了?”
午饭后,树煮咖啡,我泡茶,展洗碗。然后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巧克力蛋糕。
蛋糕是从南部带回来,昨天没吃完的85度C。一块完整的,一块树吃了一半,一块菘吃了一半。“我们先吃哪一块呢?”树问。“你想吃哪一块呢?”爸爸问。后来三人合吃了树没吃完的半块。
半块吃完,展看着菘吃剩的半块,忽然嘴馋,开始吃起来。树问:“你们吃这块,是不是想念菘啊?”我笑笑:“我猜爸爸是觉得好吃而已。”
陪着吃了两口的树,忽然说:“我吃了以后,心里在流眼泪。”
“喔?”夫妻异口同声问:“怎么了?”
“我想念菘。”小人儿坐到我腿上,沉静下来。
“嗯,想念到心里会流泪,那叫做‘思念’了。”我说:“妈妈以前也常这样思念爸爸。”
这是两个会互相思念的表兄弟。他们差十五天出生,一起住过坐月子中心,穿同一个人买的衣鞋(懒得逛街的我,东西都委托妹妹买),用相同牌子的娃娃椅、沐浴乳、尿布……三年半来每月相聚一至两次。大部分是树到菘的家,或一起聚在外婆家。年幼时,超慷慨的菘和树分享每一个玩具,每次别离都是菘难分难舍又泪涟涟。
两人逐渐长成很不一样的男孩:一个敏感爱哭,一个刚强活泼。
进入小叛逆期后,树喜好理性分析,菘的情感面则变得强烈火爆。玩具开始不一定能互相分享了,菘会说:“不要,我不要借他玩。”要南下前,我问树要带什么玩具。他变得什么都不想带,理由是:“菘会想要玩,我不让他玩。”
于是互动变得很有趣,时而冲突,又立刻和好。时而冷漠撇头离开,然后又追逐笑闹在一起。
神祕的是,两个同年龄的孩子间很少有竞争的张力。菘自小聪慧,是个歌舞表演天才;树在他面前总是宁静地观看,特别安静地拘束着自己想跳舞的冲动。树则是个语言发展特早的表达者,菘一点也不介意地走自己的进度。现在树开始能自在地到处舞蹈,菘则越来越清晰明朗地用言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