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我向孩子预告:“一月就要去上学了。”十二月,参观学校,他认识了一个“吃我做的松饼”的园长。十二月底,我们俩在月历上画出了上学的日期:先一周上三天、慢慢花六周时间增加到一周五天。于是我预告,一月十一是你上学的第一天。记得当时树说:“那将会是我难过的日子。”后来又改为:“那将会是我害怕的日子。”
一月初,我生产后出院,孩子告诉我:“我好想早点去上学喔。”我说:“对不起,你要学会忍耐,时间还没到。”累积足够的渴望之后,到了上学前一天晚上,他开始哭:“我害怕,不要去了。”我问他:“要带哪一个枕头去学校?”他直哭不要选,但还是用手指选了一个枕头、牙刷和毯子。
一月十一日,我撑着有各种痛的月子身体起来,叫醒他:“树,要去上学了喔。”他大哭:“我害怕。”我问:“怕什么?”“我怕你们不见了。”(真是精辟的表达,我心里赞叹。)
于是我说了一个散布讯息的隐喻给他:“树,你知道风筝吗?风筝有一根线拉在手上,虽然看不见但是感觉得到。你知道你的风筝是什么吗?就是你的手机!”
一旁的爸爸已经准备好了,“按1可以找到妈妈,按2可以找到爸爸,按3可以找到阿嬷,按5可以找到阿公。这样你就有几根风筝线了啊?”
“你记得电影《北极特快车》里的哥哥吗?当北极特快车要来接他时,他敢不敢上车?他不敢,对不对?可是后来他有没有上车?有,对不对?因为,虽然很害怕,他还是很想要去找圣诞老公公。”
“你知道《北极特快车》的哥哥,后来不只看到圣诞老公公,还交了五个好朋友……你记得吗?妈妈觉得你这次不是去上学,是去交朋友喔!学校有老师可以当大朋友,还有同学可以当你的朋友。”
“《北极特快车》的规矩就是,在天亮之前要把小朋友送回他家。树的家是什么地址啊?我们的规矩是下午四点半要把你接回来我们家。”“只有相信的人看得到圣诞老公公对不对?妈妈相信,妈妈一直相信你做得到。爸爸还有一点点不相信,阿嬷不相信……那你呢?你相不相信你已经够勇敢,可以去交新朋友啦?”
“你比较会哭,还是菘比较会哭?我知道菘上学时哭了五天,那你要哭几天呢?我不知道爸爸小时候有没有哭,等一下上学的半路你再问他,妈妈上幼稚园也有哭喔!而且妈妈都偷偷哭。”
树想想:“我要哭六天,比菘多一天就好。因为我比他爱哭。”
“你知道放风筝时可以放得很远,只要感觉手上的线拉着,就一定可以收得回来。你看,今天晚上你回来的时候,我会在门上贴一张海报,我们来画你的一天,树上学的第一天,看看你是什么表情,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