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测不久之后将不存在非Internet公司,因为新经济下的任何商业运作,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在新经济中城市功能划分、房子功能划分一定会随网络时代来临而改变。网络将改变人们工作的概念,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住宅与办公室的功能;网络将改变人们购物的习惯,我们就应该重新审视商场、仓库和居住的功能。
我们造就建筑、建筑也造就我们;我们造就网络,网络也造就我们。在传统经济中,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商业社会发展到了极致,建筑就成为财富的象征。建筑越高大喻示着钱越多,与女人比钻石大小、男人比汽车大小是同样的心理。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财富的竞争逐渐导致了建筑的竞高。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一度成为美日两国资本家争抢的制高点,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让多少资本家倾家荡产。当年谁拥有了洛克菲勒中心,谁就拥有了荣耀和梦想。近几年建筑高度开始从欧美向亚洲转移,北朝鲜的大饭店,因为太大了,建了下面一半先开业,上面一半许多年过去了还未建完。马来西亚的石油双塔,建成后的今天不知当年决策者有无后悔之意。网络新经济中,人们将改变这种比高、比大、比荣耀的心理文化,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精神的创新、个性、平等和共享。有个性的城市才是美丽的城市,有个性的建筑才是美好的建筑。
纽约有个SOHO区,多少年前曾是工厂和仓库,现在变成了最有个性、最前卫、年轻人最喜欢住的地方。目前在美国加州,空间大、自由度高的旧仓库“LOFT”成为最抢手的物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可自由发挥、随意改造的仓库都成了最酷的建筑形式。
有一次,美国最大的女性网站Oxygen.com(氧气.com)的CEO与我们一起吃饭,他们非常自豪地介绍说,他们公司的办公室以前是Nabisco饼干厂,空间高达35英尺,可以想象他们在这种空间里工作是多么的自然而舒畅。我们在纽约和旧金山参观了许多.com公司,他们的办公地点大多在当年的工厂里。
越来越多的大牌录音师和歌星也竞相以个性装点自己的工作室。加拿大流行歌星布赖恩·亚当斯(Bryan Adams)将一处废弃的工业建筑改造为自己的“仓库工作室”。外人很难猜想到,这个破旧砖墙的内部是个世界一流的录音工作室。日本著名音乐制作人小室哲哉在夏威夷的工作室是由一个餐馆改建成的。
网络时代是没有权威和潮流的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再有统一的模式,不再有明显的界限,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追求绝对的自由和随心所欲的选择,创造力至上,没有程式化的个性化是最富有魅力的。新经济中创新成为必不可少的精神。传统经济中许多重复性工作很快就被电脑所替代,如在传统经济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设计,在新经济中基本上被电脑设计(CAD)所代替。所以,在新经济中任何一个人和组织如果被传统经济的条条框框所限,没有创新意识,很快就会被淘汰。
房子是要符合人的行为的“大衣服”,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在新经济中变化,我们建的房子也应该变化。 我们今天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建房子就要适应这个时代。如果我们简单模仿别人的经验,生硬地照搬,那样一定建不出好房子。网络技术使得现代住宅中居住空间和办公空间像丝带一样交织在一起,而且随着这两者的日益融合,建筑类型之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和淡化。
在美国的硅谷,有的网络公司把办公室做成一个餐厅的式样,四周的墙都是白板,有了灵感可随即写在墙上。
北京一家名叫“纽约音乐厨房”的餐厅,同时也可以当做歌厅、舞厅、电影院,咀嚼美味的同时也在享受着音乐、舞蹈和大屏幕,你本人也可以随时即兴演出。商店也不再是传统的你买我卖。一部分购物需要通过在线购买在网络上实现了,当我们家中的冰箱和衣柜都装满了时,购物的娱乐性就上升为第一需要了。国外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不断有新花样推出,英国的牛津街SU214、纽约的Sony、芝加哥的Nike Town等商店现在不光购物,还有“风景”可观,已成为游客必去的地方。在英国,为了方便购物者,许多加油站已成为居住在附近的顾客存放物品的地方;在瑞典,一种新的尝试更加有趣:开发商在郊区建房子,会在每家门口放置一个大冰箱,你尽可以在商店里肆意采购,享受了花钱的快乐,又不必有携带的烦恼,大可轻装离去,商店自会安排物流公司送货上门,家中也不必有人等候,放进门口的冰箱里就是。有人打趣说,今后的马路上,走动着的都是物流公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