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我为什么不是最好的”——过分苛求的优等生你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你只需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凌志军(著名畅销书作家)

平安夜的来访者

12月24日是西方的圣诞节之前的平安夜。圣诞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一天没什么感觉,但在大学校园里,紧张、忙碌的大学生们还是会以此为名头热闹一番,放松一把。那天晚上,Z大校园里充满了节日气氛,出出进进的男女大学生脸上都挂着轻松和快乐的笑容。他们有的去参加校园里的各种活动,有的三五成群地结伴去逛街。关欣此刻的心情并没有融入校园里热闹的氛围,她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思考着自己进大学以来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以及自己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走着,走着,到了学生活动中心的东门,她看见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大学生心理之家”,一楼的屋里还亮着灯。关欣想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老师曾在课堂上提起过这里,老师说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去找那里的老师,老师会热心地帮助你们的。关欣试探着走了进去。接待她的是研究生刚毕业来校做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小袁老师。小袁老师亲切和蔼,她给关欣倒了一杯热开水,请她坐下了。这让关欣觉得挺温暖的。小袁老师问关欣:“今天晚上校园里很热闹,你怎么没去跟同学一起活动啊?”关欣说:“没什么意思,疯疯癫癫的纯属浪费时间。”小袁老师觉得眼前的女孩有点特别,她意味深长地问道:“那你到这里来不也是浪费时间吗?”关欣似乎意识到什么,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想找老师聊聊,最近心情不太好,想请老师帮我分析分析。”关欣告诉小袁老师,她是工科平台的大一新生,进Z大以来一直都不是很顺,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都有不少问题,对自己很不满意,希望老师帮她分析分析,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好一些,让自己成为更出色的人。小袁老师耐心地听着关欣诉述,用心地跟她进行沟通。厂子弟学校的“方向标”关欣来自四川某地的一家大型造船厂,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厂子弟学校度过的。从小学到中学,关欣一直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性格也较活泼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在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厂子弟学校,品学兼优的关欣格外引人注目。关欣的父母虽然在厂里只是普通工人,靠不高的工资养家糊口,但因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他们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平时爸妈的同事们都以关欣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关欣,成了厂子弟学校两千多学生的“方向标”。关欣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对女儿的培养特别上心,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女儿能够出类拔萃,胜人一筹。关欣从小就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要求总是言听计从,虽然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过高让她感到有压力,但她知道这是父母为自己好,懂事的她也特别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用心。随着父母对自己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关欣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虽然关欣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父母总是希望她更好一些,经常嘱咐她要多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满足现有的成绩,不要骄傲,要争取做得更好,这让关欣也变得对自己很苛求。初中时,有一次数学考了99分,关欣都觉得没脸回家,她觉得自己太粗心,那一分根本不应该丢的,为此很自责。而且她知道,回去后父母也会责怪她的。父母的严格要求让关欣做事更加认真,学习也更加努力。但同时,也变得更加事事苛求了。每次听着周围人的夸赞和老师的表扬,关欣的心里都很平静,因为她从小就听惯了这样的话,可以说,关欣是在这样的声音中长大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但如果自己有什么不足,她则会耿耿于怀,特别关注。只许胜不许败中考关欣以厂子弟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省重点高中。刚上高中的时候,关欣的学习成绩在那所全省闻名的重点高中里并不很突出,但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高二下,关欣的学习成绩已经稳稳地定在了全年级的前5名,有一次还拿了全年级第一,成了这所重点高中的核心种子选手之一。按照这所中学往年的高考情况,关欣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大学B大Q大的候选人。父母和老师都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关欣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高二下以后,关欣成天泡在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之中,自尊心得到极度膨胀,同时学习更加刻苦,为了保持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她起早贪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那时她的心里几乎容不下“失败”二字。她就是通过“自尊——努力——成绩优异——自尊膨胀——加倍努力”这样一个模式一步步走过来的。高考时关欣的心理压力很大,她不能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也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B大Q大梦。于是,“高考”便从一次“考试”变成了关欣人生中一次重大挑战,对这次挑战,她当时心里只有六个字:“只许胜不许败!”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关欣的高考发挥得并不理想,她没有考上B大或Q大,而是上了Z大工科平台。尽管Z大亦是名列前茅的全国一流大学,工科平台是Z大优秀学生聚集的地方,但对于一心想进B大Q大的关欣来说,高考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对于许多考生而言,能考上Z大就是一件很值得骄傲和庆贺的事了,而于关欣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拿到Z大的录取通知书时,她没有丝毫兴奋和喜悦,而是充满了失落与沮丧。她觉得对不起为自己辛苦了近20年的父母,也对不起一直看好自己,重点培养自己的老师,更不满意自己这么不中用。我是Z大最差的学生高考的失利,让关欣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挫折感,这也让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虽然没有如愿地进入B大或Q大,但在Z大,她一定要做到最好。应该说,关欣在Z大算是很优秀的学生了。她的高考成绩在Z大的录取分数中属高分,进校后的英语分级考试也考得很不错,被分在起点最高的三级班。但进Z大后不久,她就又一次体验到了遭受挫折的感觉。在中学时关欣的强项是数学和物理,英语虽然不算是她的强项,但每次考试成绩也都不错。然而,进大学后的第一堂英语课却让关欣觉得自己的英语一塌糊涂。英语三级班的课堂上老师是用全英文授课的,期间绝不讲一句中文,关欣发现自己只能听懂个三四成。第一堂英语课上,老师让大家先用英语介绍自己,然后作英语对话练习。关欣害怕自己说不好丢脸,所以一直不敢吭声,她把头埋得低低的,尽量避免跟老师的目光对视,依她的经验,这样老师不大会叫到自己。果然,两节课下来,老师一次都没有叫她发言。但看着身边的同学用英语与老师对答如流,关欣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觉得自己是班里最差的学生,这是中学时从未有过的感觉。下课后,关欣的情绪特别低落,她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差劲。走出教学楼,外面有一个同学跟她打招呼,关欣回应时发现自己的普通话有点走调,这让她心里忽然恐慌起来,怎么,我英语说不好,难道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了?她抬头看看从身边走过的同学,觉得他们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自信,而自己却那么的不起眼,普通话带着浓浓的乡音,连穿的衣服也很土气,根本不像个大学生。这让关欣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卑感。回到寝室,她一直沉默不语,室友们叫她一起去食堂吃饭,她也不想去。细心的汪冰冰发现关欣有点不对,关切地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关欣把在英语课上的遭遇告诉了冰冰,并认为自己是Z大最差的学生。冰冰惊讶地说:“关欣,没病吧?你是我们寝室里唯一一个三级的,我们羡慕你都来不及呢,你还说自己是最差的。”冰冰的话让关欣有了些触动,是啊,我不就是英语的听说能力差点嘛,其他的我又不差,为什么要这么妄自菲薄呢?凭什么说自己是Z大最差的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是练出来的,我以前只重视考试,对英语的听与说练得不够,以后多练练不就跟上去了吗。想到这,关欣的心情好了很多,跟冰冰一起去食堂吃饭了。“我的语音不纯正”这以后,关欣特别用功地练习英语的听说能力。每天早上她都早早地起床,带着个大耳机到校园里练习英语。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校园里晨读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但关欣一直坚持着,因为她知道只有下苦工夫,才能改变自己不如别人的局面。关欣的娃娃脸戴着耳机,头上竖着天线的样子很可爱,因而被同学们戏称为“天线宝宝”。说起这个“天线宝宝”啊,大家心中都充满了敬佩之意。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关欣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一直想找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努力的成果。恰巧,一次英语课上,老师宣布两周后,将和英语专业的学生联谊,并进行英语知识比赛。关欣虽然觉得自己跟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赛恐怕没有优势,但还是挺期待这样的考验。终于,比赛的日子到了。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和比赛前的悉心准备,关欣果然表现得很出色,获得了比赛的二等奖,这是工科平台学生中的最好成绩,那些开学初让关欣觉得自己英语水平差到极点的同学都被她甩在了身后。点评时,评委老师充分肯定了关欣的英语表达能力,还特别表扬了她在竞赛中表现出的冷静和机智。同时,也中肯地提到关欣表达技巧上的某些不足,还特别指出她几处比较突出的发音问题。这次比赛的桂冠被英语专业一个曾经在美国生活过好几年的女生摘得。评委老师评价那个女生的发音“无可挑剔”。赛后,关欣一直闷闷不乐,她对自己获得二等奖没什么感觉,却对评委老师所说的“几处比较突出的发音问题”耿耿于怀,仿佛几块大石头压在心上。她暗暗自语:“原来几个月的早起,努力,全是白费,自己到头来仍然发音不纯正。”想到那个得一等奖的女生表达时候的神情自若,还有她仿佛好莱坞电影中的纯正发音,关欣又觉得自己很差劲了。这次的英语比赛没有让关欣在英语上找到自信,反而让她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如人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大受影响。寝室里的另类们关欣在Z大的宿舍是一个4人间,宿舍的条件很好。3个室友都是大城市来的女孩,各有特色。一开始,大家相处得还挺不错,寝室里充满了快乐、和谐的气氛,但渐渐的,关欣发现这几个室友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让她很看不惯,她对她们充满了?满。张思嘉是本地人,父亲是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家里很有钱。思嘉的身上透着一股子大城市时髦女生的味道。人长得漂亮,打扮也特别入时,买衣服都是到处挑的最IN的款。周末或是节假日的时候,思嘉有时会和一帮朋友去KTV,或去PUB开Party。对于张思嘉的生活方式,关欣很是不屑,她觉得张思嘉根本就不像个大学生,倒像是社会上的时髦女青年。汪冰冰虽然性格温和,为人不错,平时也挺会关心人的,但她说话时动不动就冒出一些港台片里的腔调,什么“好好玩哦”“好烦啦”,让关欣觉得不舒服。洪艳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说话大大咧咧,笑起来没心没肺的样子,平时在寝室里东西乱放,桌上、床上都堆得乱七八糟的,关欣看了很不爽,有时提醒洪艳将东西放整齐,她也不当回事,说自己在家里就是这样的,习惯了。寝室里,关欣学习最用功,生活态度最严谨,她每天去得最多地方就是自习室和图书馆,平时从来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寝室里,也很少参与室友们的谈论,而是忙着自己的事情。她反感室友们在寝室讨论电视剧,明星之类的话题,一来她对这些了解得太少,往往插不上话。二来,她也觉得谈这些话题没有意义,跟学习无关,纯粹是浪费时间。她觉得这些女孩有点不学无术,缺乏上进心。因为跟几个室友缺乏共同语言,关欣变得形单影孤,融不进寝室这小集体。为了远离这些与自己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着巨大差异的室友,关欣总是早早地起床收拾好东西尽快出门,晚上在自习室待到很晚才回来。她觉得自己跟寝室里的氛围格格不入,看到这些不怎么用功,又“叽叽喳喳”的“另类”女生,心中总充满了不屑与恼火。而另一方面,她也觉得室友对自己同样有诸多不满,可能也会觉得她是“另类”,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罢了。这样的状况,又让她感到孤独、郁闷,心中也更多疑虑和不安。“我只会死读书”其实,对于自己和对于室友的评价,关欣的心里都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比室友们用功,比她们学习成绩好;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如室友们丰富,仿佛几个室友更像是大学生,而自己充其量延续了高三的生活,是在读“高四”。刚进大学时,被誉为“新生盛典”的社团招新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这对每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都很有吸引力,毕竟,大家都想在大学里通过社团活动锻炼自己,也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团招新那天,Z大跟过节一般热闹,不大的林荫道被花花绿绿的旗帜海报装点得异彩纷呈,每一张桌前都挤满了热情的大一新生。关欣她们寝室里的四个人都去了,而且每个人都报了好几个名,大家都去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面试。结果张思嘉、汪冰冰和洪艳都有了各自的归属,尤其是张思嘉,同时被好几个社团录取,而且还进了学院学生会的文艺部,只有关欣一无所获,这让她很郁闷,很失落。关欣虽然觉得张思嘉之类的人有点华而不实,但她却不得不佩服思嘉的多才多艺和上佳的人缘。她觉得自己不善交际,不善言辞,这次的社团招新大败正说明了自己的无能。她又开始自我否定了,自己除了成绩好点,其他的确什么都不行。“呵,我学习好吗?好,我会沦落到Z大?沦落到和张思嘉这样的人竞争,结果还比不上她。我只不过是死用功,死读书罢了。对了,她们一定会这么看我的。”最后连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好都产生了怀疑。关欣真的觉得自己在Z大好失败。进大学的这半年里,关欣常常陷入到这样的矛盾中: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难以把握,她不知自己是应该像张思嘉她们那样轻松潇洒,还是应该像自己以前那样苦行僧。“我学会了悦纳”小袁老师耐心倾听着关欣的诉说,并思考着如何来与她沟通。老师说:“看得出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上进心很强的好学生。”关欣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要求严格是好的,这样才能不断上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关欣又点点头。“但是……”老师没有说下去,停住了。关欣注意地看着老师。“但是,一旦过分严格要求又会给你带来什么呢?”关欣愣了一下,进而认真地思考了起来。“好像容易整天紧张,不能放松,还容易对自己不满。”小袁老师肯定地点点头。“你是不是常常有这种感觉?”“以前好像不明显,高中时有一点,进大学后就更加明显了。”“那是为什么呢?”“我想是不是因为以前的竞争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那么激烈,我是可以应付的。而且我严格要求后,学习的确更好了。”“那么现在呢?”“现在好像越严格,越觉得自己不行。有时觉得其他同学不如我那么用功,成绩也不见得比我差。”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关欣深入自己的内心。在老师循序渐进的提问下,她慢慢地认识到“严格要求”原来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而自己正是这样,把严格要求变成了苛求,变成了过多地关注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长处。关欣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在Z大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像一些同学那样多才多艺,善于交往,但自己学习目标清晰,不怕吃苦,做事认真、专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想到这些,关欣有些释然了。在小袁老师的启发下,关欣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人的确也太苛求了。凭良心说,那几个室友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自己这么个苛求的人,她们也能包容,并没有跟自己过不去。她们虽然没有自己用功,但也各有所长:思嘉的多才多艺,活泼开朗;冰冰的温柔善良、细心体贴;洪艳的热情仗义、积极乐观。关欣觉得她们其实都挺可爱的,只是自己平时对她们过于苛求和挑剔,才忽视了她们的这些优点,弄得自己不开心,别人也不舒服,把关系搞得这么紧张。小袁老师进一步启发道:“你设想一下,如果你周围有像你这样的一个人,你会喜欢她吗?”关欣想了想,摇摇头。“为什么?”“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我会感到很辛苦、很紧张、很压抑的。”“是的。”小袁老师很高兴关欣有这样的领悟。“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和事都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替代谁,所以要学会宽容,学会悦纳。”“悦纳?”“对,悦纳!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悦纳。只有学会了悦纳,才能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并把快乐带给别人。”通过心理咨询,关欣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开始尝试着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也尝试着宽容他人,悦纳他人。这让她变得开心起来,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不久以后,关欣告诉小袁老师,她现在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自己的心情好多了,与室友们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发现,眼前的世界变得开阔了,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