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妈妈走了我怎么办”

“妈妈走了我怎么办”——不能自理的优等生

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是最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易卜生

在2007年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中有一个叫刘霆的大学生,在家庭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带着患尿毒症的妈妈上大学,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令人感动和敬佩。然而,本篇写的却是一群另类的“带着妈妈上大学”的大学生,他们之所以带着妈妈上大学,是因为缺乏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离不开妈妈的照顾和管理。不负众望的“奔奔”周跃奔生活在A城附近的C县。A城是东南沿海的大城市,经济教育都很发达。跃奔的父母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A城,所以在孩子出生前就给他取名为“跃奔”。希望这个虎年出生的孩子如同猛虎出山一般跃出C县,奔向A城。奔奔(家人和同学都喜欢称跃奔为“奔奔”)的父母都是C县一家民营企业的职工,父母的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勤劳刻苦,性格随和,很有人缘。经过父母多年的打拼,家里的经济状况处在当地的中上水平,奔奔的父亲更是步步提升,到了企业副总经理一职。应该说,对于现有的家庭状况,父母已经很满意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将来能够比他们更有出息。从小学到高中,奔奔的学习成绩都很拔尖,一直是父母和亲朋的骄傲。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奔奔从小就受到父母家人的百般呵护,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眼里,奔奔是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是周家光宗耀祖的好苗苗,全家人都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了能使奔奔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家里的任何事情父母都不让他过问。在父母看来,只要儿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没关系,父母就是辛苦一点也心甘情愿,因此,从小到大,奔奔连一双袜子都没有自己洗过,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尤其是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奔奔更成了家里的“大熊猫”,处处受到特别的优待和保护。不负众望,那年的高考,奔奔摘得了C县理科状元的头衔,还以全省前20的好名次顺利被A城的名牌大学S大的理科实验班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全家人欣喜不已。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奔奔的父母在县城一家高级酒店摆了二十几桌酒席,宴请了亲朋好友和奔奔的老师。在奔奔的父母看来,儿子为他们赚足了面子,从今往后,儿子将会前途无量,光宗耀祖。备受瞩目的“新星”收到通知书两个月后,奔奔在众多亲戚好友的祝福声中,由父母陪同坐专车来到S大,望着宽敞漂亮的校园,奔奔的父母还沉浸在浓浓的喜悦中。办完入学手续后,奔奔的母亲说“奔奔,妈打算跟你来A城,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这样好照顾你的生活。你也好专心读书。”奔奔忙说:“妈,那你工作怎么办啊?”周母说道:“厂里反正有你爸在,我暂时不去也没关系。”奔奔深知母亲是个好强的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而且人际关系很好,在厂里工作母亲是乐在其中。如今要辞了心爱的工作来陪读,自己怎么过意得去呢。于是赶忙劝说母亲回去。周母笑笑道:“奔奔啊,不是妈说,你从小到大连双袜子都没洗过,怎么能够独立生活呢。妈回去也不放心啊。”这一句可确实点中了奔奔的要害,从小学开始,母亲就跟自己“约法三章”,自己专管学习,家务一律不碰。用母亲的说法就是,洗一双袜子不如多背一个单词,洗一个碗不如多解一道题。小学时,老师布置暑期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帮着父母干一些家务,并且要家长签字。奔奔总是拿回表格直接交给父母签好字,然后又闷进小房间里开始做从奥数班里刚拿到的竞赛题。想起这一幕幕,奔奔顿时有些犹豫。在母亲一再坚持下,奔奔没有拒绝,答应妈妈留下来照顾自己。由于学习上有名师的指导,生活上有妈妈的照顾和督促,奔奔凭借着多年来良好的理科功底和单纯的学习心态,在学习上仍然保持着中学时的优势,甚至都没有太多感受到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适应期”烦恼。大一时,奔奔以年级总分第一名的学习成绩获得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并获得国家奖学金。这让他成了年级里备受关注的“新星”。奔奔和父母自然很高兴。特别是辛苦陪读的妈妈更是自我价值感倍升。离开妈妈的“奔奔”成了折翅的鹰大一结束时的那个暑假,奔奔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母亲的照顾。为此,母亲不能再去学校陪伴奔奔了。懂事的奔奔也很体谅父母的难处,再说,自己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再让母亲陪读脸面上也有点过不去。暑假过后,奔奔只身去了学校。校园依然是以前的校园,周围也依然是一群熟悉的同学,但没有了妈妈照顾的奔奔,心理上渐渐发生了变化。奔奔喜欢打篮球,也习惯了打完球大汗淋漓地回家洗个澡,把衣服往洗衣盆里一塞了事。一天他和室友打完球回来又顺手把衣服丢进盆中,丢完?奔奔顿时一愣,他突然意识到第二天并不会有一套干净整洁的衣服出现在枕边。脱口而出:“啊,脏衣服怎么办?”同寝室的小王顺口接到:“嘿,这算什么,明天拿给我妈不就得了,要我妈没空,明天就给洗衣小甜甜吧,哈哈。”小王就是A城人,据说父亲是大老板。小王平时大大咧咧,为人热情,爱开玩笑,出手也很大方,“洗衣小甜甜”就是他对每天来收衣服的洗衣大妈的戏称。嗯,对呀,给洗衣房嘛。奔奔心里想着就准备去冲凉。冲完凉他却又不得不面对他的老大难问题——内衣和袜子。这,总不能也给洗衣小甜甜吧。算了,总得自己面对。奔奔自我安慰了一下就拎起内衣和袜子,带上妈妈特意准备的洗衣粉(妈妈交代过:洗衣服先用洗衣粉泡一泡然后搓一下,再漂干净就行了,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去了盥洗室。由于从未洗过衣物,奔奔完全不知道要放多少洗衣粉,浸多久,漂几次。他拨通了回家的长途电话,但是没人接,于是他只好接上大半盆水,犹豫了一下,倒进差不多半包洗衣粉把衣服扔进去,过了半个多小时,奔奔见洗衣粉都溶解了,盆里的水变得很混浊,于是准备将水倒掉冲洗,刚要倒掉,忽然想起妈妈说过还要搓搓,于是煞有介事地模仿起脑海里母亲搓衣服的样子搓了起来,由于手法笨拙,才几下,溅出的脏水就把新换的衣服前襟浸湿了一大片,弄得奔奔懊恼不已。忙乎了大半天,奔奔又出了一身汗。由于放了太多洗衣粉,他漂了七八次都没能把衣服漂清爽。凑合着把未绞干的衣服晾好,奔奔已经觉得精疲力竭了。这天晚上,奔奔只匆匆看了几页书就上床睡了。躺在床上奔奔心里直犯嘀咕:要是每天都因为这些事弄得精疲力竭,哪还有精力看书?想到这些,奔奔的心里有点乱糟糟的感觉。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奔奔发现,妈妈不在身边的烦恼远不止自己需要洗衣服这一点,生活上有许多事情自己都不会料理。才到学校一个多月,奔奔的饭卡就丢了三次,有一次是连身份证、借书证等一起丢的,害得家里的母亲又是去为他登报挂失,又是去派出所补办身份证。这些接二连三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琐事把奔奔的心态完全搅乱了,使他再也没有了以往单纯的学习心理。由于生活上的无能,让一向自信的奔奔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卑。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变得越来越能干,对生活应付得越来越自如,奔奔从前良好的自我感觉丢失了许多,学习效率直线下降,性格也没有以前那么开朗、乐观了。慢慢的,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以前奔奔是在妈妈、老师的督促下成长起来的,也是在这种督促下变得优秀的。离开妈妈的早提醒、晚督查,奔奔的生活规律逐渐被打破。早上开始赖床,晚上熄灯后还打着手电看漫画书。在室友的影响下,也玩起了电脑游戏,而且越玩越上瘾。每每接到父母打来的询问电话,奔奔开始还有些内疚,但看到有的室友也是如此,心里便慢慢坦然了,心想,考前再努力吧,反正自己基础好,不会有问题的。然而,本来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奔奔,越来越变得无度起来。常常缺课、不做作业,生活颠三倒四。奔奔就像开着刹车失控了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他想控制也无能为力了。辅导员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与奔奔的家长取得了联系。校园周边的“陪读村”父母得知奔奔的变化,非常着急,尽管父亲离不开母亲的照顾,但父亲还是毅然决定让母亲再回到A城照顾奔奔。母亲重新回来,让奔奔的心里有了支撑,但想到父亲那边也很需要母亲,奔奔感到深深的负罪感。然而,依自己目前的状况,母亲是不会忍心离开的,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让母亲回去,奔奔只好接受了母亲再次陪读的事实。有了母亲的督促和照顾,奔奔的生活慢慢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学习成绩也跟了上去。在照顾奔奔的同时,周母还应其他家长的邀请同时照顾着其他几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那几个学生的情况跟奔奔差不多,有周母的照顾,他们的父母也安心了不少。有人劝周母,该给孩子生活上“断奶”了。周母却说,这也没什么,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孩子学习好,拿奖学金,只有学习好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做家长的任务就是当好“保姆”,让孩子安心学习。再说了,让他做事,爷爷奶奶也不会高兴的。大二下,周母在S大旁租了个小套间,把儿子接出来住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还可以督促孩子的学习。周母平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奔奔又安心地过上了一心苦读的日子,也成了另类的“带着妈妈上大学”一族。但不久,周母发现,他们并不算“另类”。周围的邻居居然不少也是来陪读的父母。一来二去的,周母还和他们成了朋友。出门碰上了还会寒暄一番:“哟,阿娟妈妈啊,小姑娘中午不回来吃饭啊?”“就是啊,女儿学建筑嘛,这两天闷在设计室里设计搞得天昏地暗的。我好担心她的身体。炖点鸡汤给她补补,呵呵。”“是啊,小孩子现在都辛苦哦。读出来就有出息了。你那女儿,真厉害唉!前两天报纸上都看见了,设计的作品还要拿去评奖呢!”“哦哟,说是要去巴黎一个礼拜,我又不好跟去,不晓得那个礼拜她怎么办嘞,从小就没离开过我。哎呀,我真是愁都愁死了!刚进大学时,我没陪过来,这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天天往家打电话,不是哭诉东西丢了,就是抱怨生活琐事不会干,严重影响她的学习情绪。女儿从小没住过校,连碗都没洗过,说不知道超市里卖的哪种是抹布,索性剪了条枕巾当抹布用。你说,我怎么放心得下啊。”还有一个名叫小刚的男生也是和母亲合租一个套间,就在奔奔母子的隔壁。据小刚的母亲说,儿子大一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大二开始迷上了网游,整天泡在网吧里,连课都不去上,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在网吧里呆了近一个星期,结果大病了一场。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非常着急,只好由母亲来S大陪读。刚开始母亲在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儿子仍然住在学生宿舍,母亲每天监督儿子学习到晚上十点半才让儿子回寝室洗漱睡觉。没想到小刚离开母亲后根本不回寝室,而是直奔网吧玩到天亮,然后再去寝室睡觉,白天的课依然是不上的。没办法,母亲只好租了个套间让小刚搬来一起住,以便严格对儿子进行管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周母发现周围有好些家长在陪孩子读书,他们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有些家庭经济挺困难的,还有不少是母亲辞去了工作来给孩子陪读的,但是家长普遍认为:为了孩子,值!练硬了翅膀才能飞翔转眼,周母又陪读了两年多,奔奔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作为交换生推荐到哈佛大学深造,这是S大学生少有的“殊荣”,是S大许多优秀学生梦寐以求的深造机会。然而,奔奔在憧憬着去哈佛的美好未来同时,却在担忧着大二时所面临的问题。事实证明,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这个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由于妈妈的“陪读”变得愈发严重了。怎么办?难道要带着妈妈读哈佛?奔奔想,自己连在A城都难以生存,又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打拼呢?奔奔越想越着急。有一天,奔奔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听见妈妈在和邻居聊天:“哦哟,要去美国嘞,读两年,不晓得怎么办哦。”“你也跟去好了,反正都跟了这么久了。”邻居们半打趣半认真地说。“去美国钱要花不少嘞!钱倒不是问题……我和他爸爸总要支持的咯,关键是我又不懂美国话,出去东西都买不来。哎呀真当烦死了……”奔奔听着这话,心里又沉重又着急,一来他觉得妈妈一直陪着自己太辛苦了,父母为了自己真的付出了很多,让自己好感动也好愧疚;二来现在自己还要完全依赖妈妈,不能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独闯天下,又有些埋怨父母。这一回,大家在奔奔眼里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深深的迷茫和后悔。最后奔奔思考再三,决定放弃赴美深造的机会,转而继续在S大读研。打算用这两年多的时间好好学会独立生活,重新争取赴美攻读博士的机会。迟飞的雄鹰总要学会展翅,不然不管体型多大,充其量也是窝边转悠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