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素质?能力(3)

创新能力和好几个素质有关,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散素质。在精神素质中分十几项,比如理想、意志等等,其中有三项是描述思维性质的,一个是发散素质,一个是理性素质,一个是求实素质。描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时候,会涉及到发散素质和收敛素质,发散素质是对一个问题会产生层出不同的联想、会有不同答案的思维模式,收敛素质是对一个问题只能产生一个答案的思维定式。创新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最好的办法往往是几个办法中的一个,首先要能想出好几个办法,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就认为是合适的,能想出几个办法的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思路非常开阔。发散思维按照通俗理解就是想象力,说明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我们有些高智商或者是高学历的人往往都会走向收敛思维的误区。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速算家到一个城市表演,他计算速度特别快,给出正确答案的速度特别快,很多人出了很多题目都难不倒他,后来有一个人出了一道题目让速算家瞠目结舌答不出来。这个人问一辆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时有1000名乘客,在第一个车站上来几个下来几个,在第二个车站上来几个下来几个人,如此说了很多个车站,然后问速算家:这辆火车经过了多少个车站?速算家答不出来,因为他以为肯定会问他最后到站时车上有多少人,他在别人问的时候就已经把答案假设好了。其实这个问题简单得小学生都能算出来,但却让速算家当众出丑,不是速算家速算思维不好,而是因为他是收敛思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往往用传统的概念去解决,百思而不得其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都可以归结到思维模式上去。苏格拉底带弟子们出游时看见一片湖水,苏格拉底问弟子们这一湖水有多少桶?有的弟子说要求先量出湖的体积然后进行计算,有的弟子说要用桶舀干湖才能知道。苏格拉底问他最得意的弟子柏拉图,柏拉图说那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是像湖一样大的桶那么只需要一桶,如果是像湖一半大的桶那么需要两桶。柏拉图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为并没有告诉你桶有多大。一说桶我们就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桶,日常生活中的桶也大小不一,不能一说桶一遇到问题就想到日常用的办法。微软公司招聘人才进行考试,比尔?盖茨亲自出了一道题目,在纸上画个三角形,让你用笔画一根直线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连结起来。答案就是用一根比三角形还粗的笔把三角形画下来,生活中的笔各种各样,为什么一定要用细的圆珠笔呢?这不是脑筋急转弯,是考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在微软公司设计软件,要运用于各个领域,如果软件设计者本身是收敛思维,设计的软件不可能运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微软公司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发散思维。如果你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用的是传统的办法,没有再想另外一种办法,说明你的思维模式是收敛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上世纪人们的幻想、梦想在这个世纪都得到了实现,首先必须想到,才有可能做到。我们有很多新产品的开发,往往并不是运用了多先进的技术,而是设计者具备了发散思维。瑞士一个企业的CEO海瑞克说,“把强大的技术和6岁儿童的幻想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奇迹”。为什么不把强大的技术和60岁人的想法结合起来呢?60岁的人经验丰富,但思维往往收敛,6岁的儿童思考问题海阔天空,没有不敢想的没有不敢问的,有时候他问的天真的问题大人都回答不了。我们现在发展的很多产业包括文化产业、旅游业、广告业,并不是要用多么先进的技术,主要是靠设计这种发散思维来取胜。给大家举一个非常普通的产品即枕头,日本人发明的“男体枕头”获得了专利,作为一个新产品开发。枕头的形状像男人的半个身子,是倒U字型的,这种枕头是专门给独身女人用的,让她们可以枕着男人的臂弯安然入睡。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枕头,从未想过改变枕头的形状让它更人性化更符合人性的需要。如果让我们农村老太太去缝可能缝得更好看,但我们没有想出来。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一项产品的发明主要是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日常管理中间,有时候大家比较迷信专家,喜欢让专家出出主意,专家在某个领域可能的确是专家,但专家的思维往往走进收敛思维。圆珠笔是日本人发明的,最初发明圆珠笔时像毛笔那么长,当油墨用到一半时笔头坏了,如何提高圆珠笔头的质量呢?怎么搞都不行,最后这个问题被一个普通工人给解决了,他说把圆珠笔芯剪短一半,圆珠笔芯用完的时候笔头才坏。在日常生活、管理中间,这种思维模式所起的作用无处不在。有的企业出现质量事故安全事故,说没有想到,可能是不认真,也说明你的思维模式是收敛的。山西煤矿发生事故,水把人淹死了,煤矿主人说只以为瓦斯爆炸会造?煤矿事故没想到水会把人淹死,一想到煤矿出事故就是瓦斯爆炸,这就是收敛思维。今天早晨我看新闻,山西煤矿又出现事故这次是炸药爆炸,管理者思考问题是收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