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郭沫若曾经给周恩来总理送过一副对联:思考问题水密细地,处理问题电火响风。思考问题时像水倒在地上无孔不入非常严密非常周密,说明周总理的思维模式是发散的。思考问题非常周密,在很多情况下才能化险为夷。家务、日常生活、工作管理需要发散思维,政府的管理也需要发散思维。我们知道美国9?11事件,在发生之前美国的安全部门已经得到准确情报,说恐怖分子会驾驶飞行器撞击建筑物,但是美国安全部门做梦也没有想到恐怖分子会劫持民航客机撞世贸大厦。事发后美国军方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恐怖分子还可能用别的什么办法袭击美国本土,在高层机密会议上请来另外一部分人,这些人不是反恐专家也不是军事专家,而是搞游戏搞动漫的。让游戏家想恐怖分子会怎么袭击美国本土,这些人思维决定是发散的,有的人说恐怖分子会从下水道去,有的人说恐怖分子会把导弹绑在老鹰身上飞来,而美国军方一想到恐怖袭击就是导弹。发散思维各行各业都有,维护正常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也需要发散思维。9?11事件导致世贸大厦倒塌后,在几分钟后就有几家公司正常开业了,因为他们对重要资料做了备份。四川地震也是这样,有些单位有些企业的所有资料都毁于一旦,世贸大厦倒塌后这几家公司的数据没有丢失可以迅速展开工作。我们在别的方面在正常管理包括生活管理都需要发散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受好几种素质的支配,其中非常重要的素质是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有何关系呢?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一个人的管理能力,一个是管理方法,一个是管理文化,全世界管理方法是一样的,复旦大学教授苏东始是研究东方管理文化的,他把东方管理文化总结为八个字:人文为人,治心为上。我把它进一步浓缩成四个字:治心安然。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治心,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下属再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管理者管的是人,每个人在人格上和你是平等的,必须思想上沟通,知道他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困惑,才有可能管好他,你要管理他、要揣摩他的心思、把握他的思想脉搏,要有文化素质。外国长篇小说写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时会写好几页,多看长篇文学可以善于知道别人想什么。日本要培养“四合一”人才,“四合一”就是懂科技、懂文学、懂经贸、懂外语,日本的大企业都是“四合一”人才,管理经验丰富,都有非常深的文学造诣。我前不久看《商业周刊》,有篇文章是《新趋向:文科院校毕业的受欢迎》,杭州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历史系招了40名学生,过了20多年,校庆时大家都回来了,发现有15个房地产老板,杭州最大的房地产老板都在这15个人中间,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这些人没有学过经济,怎么会成为房地产龙头呢?历史系学生有非常高的人文素质,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能够做宏观把握。开玩笑地说,历史系的人被抓起来会想胜败乃兵家常事肯定不会说出同伙,经济学的人被抓起来会想如果自己不交待另外的人交待了自己就罪加一等所以要先交待。不同专业背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一种更讲宏观,具有人文特色,一种是冷冰冰的经济,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