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治疗手段
以下这些疗法都是治疗惊恐症的常用方法。
放松训练每天做一些腹式呼吸和深度肌肉放松练习(比如强度递进的肌肉放松练习)。这有助于减轻惊恐发作时的机体应激反应和预期焦虑感。体育锻炼计划在减少焦虑时也经常被采用。(详见第4章、第5章)
惊恐控制疗法找出那些会引发惊恐发作的灾难性的想法,摒弃它们(比如,“我无路可走了!”“我要疯了!”或者“我的心脏要崩溃了!”之类的)。(详见第6章)
内感受脱敏法训练自己不去关注恐惧引起的生理症状,如心率加快、手心出汗、呼吸短促、头晕目眩等。在治疗医生那里,这些症状通常是故意制造出来的。比如说,坐在椅子里转来转去可以引起晕眩,反复地上下楼可以使心跳加快。这种反复体验生理不适症状会造成脱敏(desensitization),也就是减少机体对它们的敏感性,直到不再为这些症状而恐慌。(详见第7章)
药物治疗抑制剂抗抑郁药物(SSRI类药物)像帕罗西汀(Paxil)、舍曲林(Zoloft)、西酞普兰(Celexa),草酸依地普仑(Lexapro),或苯(并)二氮类的各种镇静药物如阿普唑仑(Xanax)、氯羟安定(Ativan)、克诺平(klonopin)都可用以减轻惊恐症状。这些药物最好与前三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详见第7章)
改变生活方式和个性可以减少你患惊恐发作几率的生活方式是压力管理、有规律的锻炼、不吃刺激性和含糖的食物、放慢节奏、享受闲暇,还有改变过分追求完美和取悦他人的生活态度,抑制你过强的控制欲。(详见第4章、第5章、第10章、第15章)
广场恐惧症
症状
指个体害怕开阔的空间,但本质是害怕惊恐发作。如果你有广场恐惧症,你会害怕待在那些不便逃离的地方或处于你感到惊恐时无人援助的情境。你可能尽量避免去杂货店、高速公路这类地方。倒不是因为这些地方本身,而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发生事故时逃跑很困难而且极易使人陷入惊恐的难堪中。害怕遭遇难堪是一个主要因素。大多数广场恐惧症患者不仅害怕惊恐发作,也害怕其他人看到自己惊恐时的样子。
广场恐惧症患者经常表现出对很多场所的回避。其中最常回避的场所有以下几种:
拥挤的公共场所,比如杂货店、百货公司、餐厅等
狭窄封闭的空间,比如隧道、桥梁或者理发店的椅子
公共交通工具,比如火车、公共汽车、地铁、飞机等
独自在家
一旦远离家庭或者“安全的人”(一般是你的配偶、伙伴、父母或者任何一个有密切关系的人)不在身边时会感到焦虑,这也许是广场恐惧症最明显的特点。你可能完全回避独自驾车,或者单独驾车离家稍远就感到害怕。症状更严重的话,你可能只能在离家几米的范围内活动,甚至根本不能离开家。我知道有一个病人在没人陪伴的情况下都不敢离开卧室。
如果你得了广场恐惧症,你不仅对一些特定的场所感到恐惧,而且大多数时间里都感到焦虑。产生这种焦虑是因为你对可能要去的场所感到惊恐。举例来说,如果你得去一个你一直回避去的地方,并还需自己搞清路线,你会怎样?如果你突然落单你会有什么感觉?因为在生活、社交活动中的种种限制,你可能会感到不堪重负。这是因为你对某种情境无法控制又不能作出改变,因而产生压力。
对大多数广场恐惧症患者而言,广场恐惧症是由惊恐症发展而来的。起初你是不明缘由地感到惊恐,经过一段时间,你才能意识到在远离家庭的幽闭环境或独处时更容易产生焦虑,于是开始担心自己碰到这些情况。从你开始回避这些情况时,你已经表现出广场恐惧症了。可以根据恐惧程度将广场恐惧症分为三个级别。
如果患者症状轻微,处于幽闭环境中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并不回避,并继续从事工作,也可以进行购物等活动,但是尽量避免到离家远的地方去;如症状较严重,可能对一些情况采取回避态度,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开车出远门、到餐馆吃饭等。不过这也只是部分地限制了你的生活。在某些情况下,如离家远或没人陪伴,即使你会感觉不舒服,你也能应付;如果惊恐已经非常严重,患者会回避一切社交活动,甚至到没有他人陪伴就不敢离开家门的地步。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患惊恐发作的人会发展成广场恐惧症,其他人则不会呢?其中的原因尚未弄清(只有很少人没有经过任何惊恐发作就直接患上广场恐惧症)。同时令人困惑的还有为什么其中一些人表现出比其他人更严重的症状。目前已经明确的是广场恐惧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广场恐惧症患者家族中可能有人有同样的焦虑症。同卵双胞胎中如有一个患广场恐惧症,则另一个患广场恐惧症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从环境因素来分析,有几种童年经历容易使儿童日后患上广场恐惧症。这几种童年经历包括:1)父母是完美主义者,对孩子求全责备;2)对孩子过度保护;3)过于急切地告知孩子外界的阴暗面。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广场恐惧症和其他焦虑症所起的作用在后面章节中有更深入的探讨。
广场恐惧症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无法摆脱。大约有80%的广场恐惧症患者是女性,虽然这个比例最近有所下降。一种说法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拥有一份全职工作(使得家庭主妇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接受度降低),未来患广场恐惧症的男女百分比将可能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