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储蓄(2)

正如我前面讲到的那样,“储蓄”并不一定仅仅限于物质或金钱的积聚,而是可以扩展到能够增强人的能力的所有事物。将这样的思想进一步拓展,具体地说,首先就是金钱的储蓄,这自不待言,第二是体力的储蓄,第三是思想的储蓄,第四是精神的储蓄。对于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我将逐一进行说明。二、有储蓄意识的人大多是思维缜密的人

所谓的英雄豪杰之后都是乞丐大部分的日本人似乎都对储蓄金钱这件事情抱有一种轻蔑的态度。一说到储蓄金钱,很多人总是枉自猜测这是谨小慎微、没有气概的表现,而褒扬那些大手大脚、喜爱挥霍的人,认为他们具有伟人的气魄,自己进而也不禁效仿起来。但是,往往又不可能从头到尾坚持下去,在兵精粮足的时候,这样的人俨然像个英雄豪杰一样,大放豪言壮语;一旦得了病,或者发生意外事故,急需用钱的时候,所谓的英雄豪杰马上就原形毕露,其狼狈的丑态不堪入目。昨日的英雄成了今日的丧家犬,落魄之极,这些都是我们平日里经常亲眼目睹的事情。英雄豪杰们在留下豪言壮语为国捐躯之后,其遗属的凄惨之状,让人不忍卒睹。他们生前的好友实在看不下去,同情说:“某公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事,不能为子孙留下良田美宅。我们既为同志,就应该互相商量筹谋,为他的子孙筹集教育经费,希望大家能够响应。”就这样,昨日的英雄豪杰之后变成了今日的乞讨者。父辈虽然精忠为国,在他们故去以后,子孙悉数沦为乞丐,成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他们中的人会认为这是丢人现眼吗?为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人另当别论,若非如此,却又不得不接受接济的话,着实是可怜。

据说已故的大久保利通就是一个不为子孙留良田美宅的人。如果身居大臣这一要职,大多数人多少都会有一些积蓄,到了那样的地位,拥有巨大的财富也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在那样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即便自己不积极敛财,财富也自动会滚滚而来。据说大久保利通是一个对敛财非常淡漠的人,那么,他的收入都花到了哪里呢?我对于他的家庭财务不是很清楚,稍作了解后得知,公为了国家可谓是两袖清风,连往清朝派几十个间谍的费用,用的也是他的私财。这虽然仅仅是一个例子,但确实说明了他不为子孙留良田的作风。他虽然为国两袖清风,但也没有让子孙成为社会的累赘。虽然没有听说他特意为子孙谋取荣华富贵,但也没有听说他为了国家而让子孙沦为乞丐。与此相反,最近,在报纸的广告栏里经常看到为了某人的遗孤筹集教育经费的启事,而一问起这些人生前究竟为国家尽了多少力,花了多少钱,却往往让人心生疑窦。往往听到更多的,反而是这些人生前挥霍无度、花天酒地的事情,让人想同情也同情不起来。

日本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打出“国家”的旗号。敛财的人可以说为国聚财,亏损了的人可以说之所以会亏损是为国家作了贡献。让别人来照顾自己的遗属,接受友人的钱财,都可以说成是为国家牺牲的结果,所以给别人添麻烦,接受救济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在乱世时代,军人身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情有可原,但是,对于此时此刻的当事人来说,仍然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让家族的名声受辱。他们害怕受到世人“吝啬”的指责,贪图“豪爽”的美誉,所以索性一掷千金,殊不知,这样却让后代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有辱家门,是极其缺乏先见之明的愚蠢做法,并非是真有大志之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有些往日大手大脚的人,在得病而卧床不起的晚年,如何穷困潦倒的故事。每当这时候,我对这些人丝毫也萌生不出同情之念,反而觉得他们很可笑。父亲一人受责难,子女皆成善良市民虽然颇为惭愧,我在这里又要举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以作为那些缺乏储蓄意识者的反省之资。我从少年时代起就非常缺乏储蓄意识,每每在得到一周的零花钱以后,就马上拿去买煎饼之类的零食,和学友们胡吃海喝,狂欢一晚上。一到周末,就连去澡堂洗澡的钱都没有了。还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我倒没有因为这种事特别感到困扰,但当我远离家乡以后,却暗暗地为此受了不少苦,也给别人添了很多麻烦。我在北海道求学时是公费生,同学中有人非常富有储蓄意识。他将每年公家发的物品一一仔细收藏起来,到了毕业的时候,积攒下了一些簇新的衣服、好几双一次也没穿过的鞋子,堪称是和我相反的另一个极端的代表。

同学之间对他的评价不怎么好,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储蓄意识太强,他从来不和我们一起玩,更没有和我们胡吃海喝过。那时候,我作为没有先见之明的挥霍派的代表,还当面指责过他。

从那之后过了十余载,我们虽然互相不通消息,但听说他已经拥有说不上几百万,但也有数?的家财,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了房子,成了五六个孩子的父亲,奉养双亲,让妻儿生活无忧,悠闲度日。而且,和几厘几厘存钱的学生时代不同,现在他已是动辄就几百几千地开支票送人的身份。朋友当中如果有经济发生困窘的人,他都会给予通融。久别重逢,他竟然对我说,如果缺钱的话,他会借给我的。有一天,他笑着对我说:“我现在也过上了这样不愁衣食的日子,上学的时候你可是还忠告过我的啊!”当时真是让我无比汗颜。

他的孩子们都衣食无忧,生活优裕。虽然他以前过的是艰苦的日子,但是,他的子女可能是因为在优越的条件下生活,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健康茁壮地成长。孩子们能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有一位当初因为节俭而受人诟病的父亲……而且,他受到指责并非是因为对他人有什么不道德的行为,是因为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忍受着别人对他的恶言冷语,坚持贯彻了自己所信仰的东西。到了他的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出来的是几位善良的国民,这也是对国家的贡献。像我同学这样的父亲,比起那些自以为是,最后让后代沦为乞丐的人,不知要强上多少。有储蓄意识的人都是好国民在几年的时间里,我和多位学生有过交往。那些在做学生时有吝啬之名的人,到后来往往颇有成就。这并非是仅仅从三四个人身上得出的结论。与此相反,有一些人在当学生的时候是貌似洒脱的“豪杰”,不拘泥于金钱,毫无顾忌地将别人的东西视为己有,按道理,这样的人到后来会成为真正的豪杰,比那些积极储蓄的“抠门”之人会大有作为。事实上,这种人真正成大器的几率很小。有人非但没有成为豪杰,反而变得堕落放纵,成为社会的负担。

有储蓄意识的人大多都思维缜密,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轻率为之,会有始有终,值得信赖。但是,那些作风豪放的人却不能这样让人放心。到了日后,若是将天下国家托付给他们,虽然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一腔热血——天下国家如果有好多的话还好办——但是,就像人的生命那样,天下国家只有一个,怎么能放心地托付给他们呢?所以我经常想:寡廉鲜耻的吝啬行为固然不值得佩服,在不至于吝啬的前提下,有储蓄意识的人都是思维缜密的人,日后必然会成为能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公民。有储蓄意识的人都是大度、有韧性的人正如我屡次说过的那样,日本往往看不起会储蓄的人。能够忍受这些轻蔑,正是表明一个人意志坚强的证据。当然,储蓄超过一定的度、演化成了吝啬的情况另当别论,那些并非真正的吝啬、又能经受责难的人,才是真正有气量、有韧性的人。再进一步讲,能够胸怀大志、对吝啬的骂名甘之如饴的人更是了不起的伟人。

在前年(明治四十二年)的报纸上曾经刊登过这样的新闻:某一位议员为了施行自己的政见,需要笼络一些党羽,据说他以结交同志需要经费为名,为了得到两三千块钱,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议员推行自己政见的目的值得赞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去结交同党也无可厚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甚至还是值得赞赏的事情,为此需要经费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个议员筹集经费的方法却是错误的。其实,作为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之一,他可以将自己的年薪积攒起来,哪怕很少,做一个周密的收支计划,暂时减少一些娱乐项目,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达到目的,他反而会得到人们的褒扬。虽然积攒年薪可能会是杯水车薪,但我想强调的是,重在此举中包含的意义。假如这个人在筹集、储蓄经费的过程中,遭到了各种各样的非难,只要他有“这是为了实施我的政见”的自信,即使眼前有可以得到不义之财的机会,也会严词拒绝:“我不取不义之财!”他有这样的坚定信心,一段时间指责他的人,过不了多久也会闭上嘴巴。

美国人约翰·霍普金斯为了创立一所大学,捐赠了六百万美元。后来,为了建立全美最先进的医院,又捐赠了一千万美元。他为了筹集资金完成这两个目标,不仅没有娶妻,而且连五分钱的电车也舍不得坐。有一个和他关系很好的银行家劝他说:“您已经上年纪了,到远处去的时候,就算不坐马车,至少也坐一坐电车吧。”据说他自言自语地重复了这句话作为回答:“我将要做一件大事情,我将要做一件大事情……”(I’ve a great work to do)创立一所大学,为数以千计的青年传播知识,创立最先进的医院,救治数以万计的患者。心中怀有这两个伟大的目标,他甘愿承受别人议论他吝啬的风言风语。比起那些因为出手阔绰,受到身边寄生虫一样的党羽、“茶店”的女招待夸奖而洋洋得意的人,有谁不承认他的伟大呢?三、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