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道路(5)

英国人经常说:“美国人虽然很能创业,但他们奉行拜金主义,国民都是财迷。”但是,目光短浅到只看得到金钱的话,根本就成就不了一番事业,只有思想超越了金钱本身,才能创业成功。就想要得到钱这一点来说,日本人丝毫也不亚于美国人。想象一下,假如在银座的大街上丢下一千日元,日本人捡起来的速度一点也不会比美国人慢。他们嘴上之所以会忍着,说“钱算什么呀”之类的话,是因为钱还没有真正掉下来。武士虽然吃不上饭也要摆架子,但希望有钱的愿望,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我在德国的时候,听德国人说:“英国满大街尽是商人,到处都是铜臭味。”这才知道,英国是个商业大国,商人很多。到了英国后,听到英国人说的话似乎和德国人毫无二致:“德国人成天说要发展发展,以发展实业为幌子,一门心思都想着钱。”到了美国又听到美国人说:“英国人、德国人都是财迷,我们美国人不像他们那样,因为我们有钱。”在法国也能听到差不多的话。像这样,虽然都口口声声称唯独自己不想要钱,但其实大家需要金钱的欲望都没有什么两样。

话又说回来,也许有人会说,像英、美、德等国之所以国力强大、教育发达是因为它们有钱,然而,并不是只要有了钱,国家就能强大。这个问题必须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来看,其实这对个人也是一样。假如不能超越“我是新闻记者,我是学校老师,我是开蔬菜店的,我是卖酒的”这样狭窄的念头,就不能真正胜任自己的职业。所以,必须要让目光更加长远一些。也就是,我们在处世时必须时刻谨记一点:人往高处走,要给自己定一个高一些的目标。就我平时的观察来看,很多人在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时候牢骚满腹、推三阻四,而极少有人能树立超越自己职业水平的理想,或者有这份从容。比如说,既然身为一个商人,就要做一个称职成功的商人,不断提高自己,坦荡处世。

前些日子,我阅读矶间良甫所著的《国恩教谕录》时候,其中有一句话深得我意,所以写在这里以供诸位参考:“纵无赏亦不懈怠,为敬上之礼。此不光能仕人,心得仕我天道之冥理,尽最可能之实意,可为守信之至。”我想达到的目标我其实并不想让自己的希望、职业从身上体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职业体现到外形上,让人能够看出来他是新闻记者、公务员,或者医生、和尚等等。我的观点听上去似乎有对自己职业的不忠之嫌。说相声的人经常讲到:修房子的工匠平日的每一个动作都像在钉钉子,他们用整个身心去表现了自己的职业。这样似乎是对自己的职业尽到了忠义之道,但其实这是不了解高水平状况的、相对低水平的忠义。我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避免让人看出具体的职业,而只是以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好。作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就要不断进步,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拿的是锄头,还是笔杆,是采访新闻的记者,还是挑粪桶施肥的农民,也不论和社会联系的疏密程度,处世度日时只要有“我就是我”的真性情,就足够了。人应该像不倒翁那样,不管跌成怎样都能站起来。无论受到多大的耻辱,都要不忘真我。一个人要是做到不怨天尤人,看清毁誉褒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堂堂正正,无愧于天地,而且能知晓自然之乐的话,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满足、愉快的人。要是一个人的想法能够达到如此境界,日常生活中那些小小的牢骚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样一来,在“道路”这个题目下,我所说的终究还是偏离了“世道”这个主题,转而倡导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拥有自信,勇往直前。虽然这些看似有些自相矛盾,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道路”就是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像“心外无别物”一样,相信“心外无别道”。切勿迷信道谓何,须知自身谋生计。

——至道无难禅师

通过默思最终应该达到的,是一个不用思考的境界。也就是说,默思不是用来解决疑难问题的,而是远离俗世、畅游天外的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