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前的日本多多少少还留有一些类似的从容,早上起床后,有人会对着佛龛的祖先牌位合掌行礼,或向神龛拍手行礼,还有人在太阳升起后对着太阳行礼。现在有些地方多少还保留着这些习惯,但也在日渐消失。虽然行礼花费的时间只有片刻,但合掌、拍手的瞬间,人的心也能远离俗世,得到净化。基督教祈祷的作用也是如此,人在祈祷的时候,思维能得到沉淀。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倡导宗教,而是希望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让人心灵沉静,远离尘世。坐禅的妙趣和默思说来惭愧,我平时总是忙忙碌碌、手足无措,静不下心来作较长时间的默思。但是,越忙,我越能体会到静思默想的必要性。我在童年时代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我的祖父有一次问过一位禅僧,什么叫做“坐禅”。这位禅僧当时并没有解释坐禅时盘腿打坐的姿势等,而是说,危难时的武士其实就实践着坐禅。例如,在突遇敌人后刀剑相接的瞬间,还不清楚敌人的身手,不确定自己的立场,不管多么大胆的人此时若不顾一切,自然就找不到最好的制敌时机。但是,这时候若是能够退后一步,也许马上就能看出对方的弱点,心也能重归冷静。在这“退后一步”上下功夫,就是坐禅。所以,从激流一样的生活中退后一步,在心底静静反省自己的命运,端正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坐禅的方式之一。总之,坐禅就是离开俗世,静静地进行默思。不论自己平日如何繁忙,都要从中抽出些许的空闲来。只要用心,就能做到这一点。虽说平时总是“忙啊忙”,但那只是外部的忙,连精神上也忙则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一般来说,物有本末顺序,事有轻重缓急,只要决定好事情的轻重顺序,在百忙之中也能抽出空闲来。本末倒置则容易手忙脚乱,只要按顺序慢慢考虑,就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一天的事情,而要是把这些事情都放到一瞬间,则会觉得无从下手。吃饭也是一样,要是按一天三顿的顺序吃,能吃得很舒服,假如把三顿饭都放在一起吃,只想想做饭这件事就让人觉得吃不消;义务也一样,有轻有重,若是按从重到轻的顺序履行,百忙之中也能抽出闲暇;困难也是如此,假若抱着遭遇了一次就等于一生困窘的观点,则会让人觉得不堪重负。痛失双亲,妻儿生病,愿望不能实现,遭到别人的非难,等等,假如把人在一生中会遇到的所有苦难都放在一起,就会显得苦难重重,人的一生不堪重负。然而,仔细一想,这些苦难的到来其实都是有先有后,人在与它们抗争的过程中慢慢会觉得苦中有乐,变得游刃有余。所以,虽有人总是抱怨工作繁忙,没有静思默想的闲暇,但只要仔细想想就会知道:不管一个人看上去多么繁忙,那只是外部现象,如果进行默思的话,心里反而会感到从容。二、沉默五分钟
默思的时间和态度我喜欢看书,习惯将触手可及的书拿过来就读,而不假思索。因为是不假思索的乱看,所以,总是事倍功半。与读书相似,默思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身也有章法。除了那些长年练习的人以外,像你我这样的初学者,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认为,最初练习的时候,定时比不定时要好一些。比如,限定自己在早上起床以后的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之内,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静思默想。在这期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与人交谈,不要为来访的人或者电话分心。总之,在这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之内,要像完全脱离了凡俗世界一样,也不要允许其他人在房间里出入。
除了早上,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睡觉前,也可以关上床头灯,静思默想。在万籁俱寂的时候静思默想,是身心最容易超然于世的时刻。
其实也可以摒除时刻的限制。但最开始还是定一下时间为好。也许有人会嘲笑说,这样有点过于拘泥于形式。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在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前,最好还是注重一下形式。
有人也许觉得,只要是在静思默想,就不要在乎姿势,不管是躺着还是盘腿而坐都无所谓。我个人却主张,默思的时候必须要正襟危坐。睡觉前的默思可以穿睡衣,未必一定得着正装,但姿势一定要端正,盘腿坐的时候,最好两腿盘曲交叠。总之,不管怎样,静思时最忌讳吊儿郎当的态度。默思的场所其次,我认为默思最好要有固定的场所。文豪卡莱尔有一句名言:“蜜蜂不在黑暗中酿不出蜜,头脑不在沉默中静思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沉默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虽然内部的沉默最为关键,但外部的寂静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外部的沉默对内部沉默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假如一个人身处喧嚣之地而能对周围的嘈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那似乎在自己的周围画了一个神圣的圆圈,在这其中唯有“本我”。一个人要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寂静的外部环境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只是,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有深厚的修养。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要达到这种境界虽说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绝非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作为达到一定程度的辅助工具,寂静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
努力追求寂静的外部环境,话虽如此,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不可能真的做到抛家舍业,隐居到深山中,独享自然之乐。即便所有的人都在幽静的山林中筑屋而居,在使用隔扇拉门的日本的房屋构造中,也不能保证一定就有安静的外部环境。举家静思固然很好,但从现在我国的现实生活情况来看,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在清晨或者深夜独自一人进行静思了。就场所来说,可以是对着祖先牌位的地方,也可以是对着双亲照片的地方,对着敬仰之人的肖像,能产生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感觉;也可以对着写着自己铭记在心的名言警句的挂轴。假如在家中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即使并不是每天都方便。在日本,户外有很多可以静思默想的场所,比如,住所附近神圣庄严的神社,或是寺庙、墓地,公园的一隅也不错。天气好的时候,把庭院中的树当做是菩提树,坐在下面静思默想也是非常有意境的,空无一物的开阔地也可以。总之,只要有决心去做的意念,就一定不会为场所所困。最开始的时候,可以不限定场所的条件,但一定要固定在一个地方。这样听起来似乎有些孩子气,但作为精神世界的孩子,最开始的时候,任性一点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