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不安:解析“老板恐惧症”(2)

[专家分析]

一般说来,患有“老板恐惧症”的大致是这几种人:第一,小时候怕家长,上学的时候怕老师,参加了工作之后自然而然地就怕老板;第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自卑、敏感、自我压抑的人,在职场中很容易患上“老板恐惧症”;第三,有时候,某些偶然的诱发因素会导致“老板恐惧症”,比如某次工作的失败、老板的一次批评、一些不好的传言等。

假如这些人不会自我调节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看见老板就恐惧不安,结果使本来轻度的紧张感慢慢积累直至成为无法消除的恐惧感。

假如一个人患上了“老板恐惧症”,他就会焦虑不安、工作效率低下、和老板的关系紧张,长期下去,工作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情况严重的话,人就会产生想要逃避工作、逃避老板的想法。假如你真的开始逃避工作、逃避老板、逃避交往,那你的社会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你就会做出请假或者辞职等退缩行为。

[贴心呵护]

“老板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它给上班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呢?

1.抛弃“不宜和老板过多接触”的念头

某些人觉得,如果自己和老板走得太近的话,别人就会在背后对自己窃窃私语,并且,自己和老板说话过多,言多必失。其实,和老板沟通是上班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可以从这种沟通中了解老板的计划,进而把握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这对工作的顺利展开是很有帮助的。

2.不要怕“碰钉子”

很少有人天生就怕老板,大都是由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比如你向老板询问一些问题,老板回答你的语气很生硬,让你觉得很难过,从此你就不敢再和老板打交道。其实,也许只是老板当时的心情不好,他并不是专门针对你的。因此,在和老板沟通时,不要怕“碰钉子”,从心理上提高自己的受挫承受能力,勇敢地做一个“厚脸皮”的人。

3.增进沟通技能

要学会和老板沟通,注意沟通的技巧。比如在沟通方式上,使用老板易于接受的沟通频率、言辞风格、表情,一开始要多采用当面沟通的方式,彼此熟悉之后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沟通,在沟通内容上,要努力使自己的观点清晰并且有理有据。

[心灵启迪]

小明性格内向、孤僻,很少与人来往,和别人说话时,常常憋得满脸通红。在公司里,他很少和同事交往,对老板更是怕得要死,他总是想方设法地避开领导,即使老板主动和他打招呼,或是对他表示关心,他都无法缓解对老板的恐惧。因为他害怕老板,他几乎想要离开这家公司。可是,当他真的准备离开时,他又犹豫了,他想:“难道我真的无法改变自己对老板的恐惧吗?可是如果我离开这个公司的话,我怎么能再找到这么好的一家公司呢。我再努力一下,再尝试一下,再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我还是无法克服对老板的恐惧,到时候我再离开,这次我一定要豁出去了。”从那以后,他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找机会锻炼自己,主动和老板沟通。最后,小明终于成功了,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恐惧老板了,并且和老板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工作也变成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