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干容易的
这种做法有点像考生答试卷,总是先挑那些比较容易的题目先完成,再集中精力啃硬骨头。生产也是一样,任务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先完成一部分任务时,可以减轻压力。
5熟人做熟事
从生产管理者到作业工人,班组长要掌握他们的做事风格,并尽量把那些已经做熟且发生问题比较少的事务分给他们去做,以便充分发挥熟能生巧的优势。
6善于协调关系
从表面上看做生产主要是现场管理者的事,但是,它需要诸如品管、工程技术、物料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为只有他们合作到位了,才能使生产的软、硬环境变得有利,进而促使现场顺利完成计划。
7分清轻重缓急
充分理解生产计划的各项要求,如:产品、产量、生产日期和批次等,摸准计划脉搏,掌握产能与产量,分清缓急轻重。消除堆积,确保顺畅,提高直通率;控制人员动态,积极提高生产率。
8识别瓶颈,消除异常
识别瓶颈,消除异常,多关注临时工的作业和薄弱环节,紧紧盯住计划变更事项,确保每项变更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注重管理新手,不断挖掘并培养技术能手;实行多功能岗位调配、支援。
9巧妙应对计划的变化
计划难免会发生变化,发生变更时,班组长要提高应变能力,发扬救球精神和补台精神,重点做好:
因缺料而影响计划时,要整理好已经上线的材料;因工程变更,要求对某些批次变更计划时,要精心调整批次;因首件不合格取消或推迟生产排程时,重点做好现场清理;因关键设备故障,部分生产被中断时,要想办法挽救生产;因人员不足,不能完成标准流程和产量时,要迅速寻求支援;发现不良率提高时,要及时调整制程;未完成产量时,要安排加班补齐产量。
三避免失误的原则
1不要人控制
人往往被自己的思想、情绪所左右,所以工作时呈波浪形的状态,起伏不定。能用机器设备控制的时候就不要用人,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偏差。
2使作业简单化
对复杂的作业,通过分解、合并、删除及简化等方法使其简单化,便于员工作业。
3检查无遗漏
当采取各种改进措施都无法杜绝问题的发生时,我们只有通过检查来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检查点的设置是检查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有无遗漏。
4降低不良的影响
不良无法达到根治时,我们还要努力降低不良的影响。如机器的噪声,绝对没有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然后慢慢朝静音方面改善。
判断现场的品质控制水平,一般分四个等级,四级品质保证的判断基准见表32:表32四级品质保证的判断基准
趋势级别判定基准1级水准不制造和产生不良品2级水准不流出不良品3级水准检验出不良品(作业员检验)4级水准没有检查,无法控制不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