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魂篇(10)

“我想贷款。”“好啊,您要贷多少?”“1万美元。”“只需要1万美元?”“不错,只贷1万美元。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当然,当然!不过,您真的只要贷1万美元吗?”“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万美元。“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您。”“谢谢。”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贷1万美元?他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那犹太人说:“哎,这位先生……”“有什么事情吗?”“我实在弄不清楚,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贷1万美元呢?要是您想贷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这里贷款费用和租金比实在太便宜了,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

◎风险投机

犹太商人历来负有一个投机家的名声。

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他们都需要准确把握“山雨”到底会不会来,来了有多大。这种事关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有不少时候,犹太商人靠准确地投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

上世纪初上海富商哈同是靠经营“两土”起家的,这“两土”一为土地,一为烟土。土地和烟土在旧上海是两样利润丰厚的大宗商品。两土生意当时许多人不敢干或者是没有能力做,但哈同看到烟土的利润高,上海的地价随着城市的发展必然是节节高升,所以他认为只要有高额利润就应该去赌一把。像哈同这样,由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巨富的,即使在精明的上海犹太人中也仅此一个,这不能不归之于他的善于投机。

温州人也是风险投机的高手。

2000年初,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还不是很红火。但温州巨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颂楠却剑走偏锋,果断地投资8000万元,买进了位于武宁路231号沪西工人文化宫门前的银宫商厦的六个楼面。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手等着看他破产,朋友为他手捏满了汗。

陈颂楠敢如此“冲动”是有原因的,他早就对市场需求作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沪西商铺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涌入会越来越繁华。因此,只要根据沪西的人文特点营造一种休闲娱乐的氛围,银宫商厦一定会成为新的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