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机篇(5)

犹太人哈同1848年出生在伊拉克巴格达的一个小职员家。哈同流落到中国时几乎是一无所有,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干过看门的工作,可见他当时混成了什么样子。但纷乱的晚清为哈同在商场的驰骋提供了足够广阔的空间,这个穷小子迅速发家致富。

哈同在中法战争时初次崭露锋芒。

1885年中法战争,法军竟然不敌清军,在越南与云南连连战败,法国的主战内阁被迫辞职,上海租界的洋人唯恐中国朝野收回主权,纷纷逃离中国,另外很多人也是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损失,纷纷贱卖自己的房产,房地产价格自然一泻千里。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动,哈同却分析清政府会越来越腐败,对洋人的“坚船利炮”十分畏惧,由此不敢得罪洋人,此战不管清政府是输还是赢,清政府都会尽力讨好洋人,断然不敢收回主权。

哈同当时还未独立经营地产,他建议沙逊洋行老板不要外逃,而是乘机购买地皮。沙逊洋行老板诚惶诚恐,不过还是听从了哈同的建议。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哈同所料,清政府即使打赢了战争还是怕进一步激怒法国,清政府主动退让示弱,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法国不胜而胜。听到这个消息,洋人们又马上卷土重来,回到上海,其他的投资者、置业者又抢着买房,房地产价格迅速回升并超过了战前,沙逊洋行仅地产一项获利500多万两,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哈同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好处。哈同那时自己也买入一片土地,后来建成别墅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占地200多亩,是旧上海的第一大园,该园现为上海展览中心。

哈同决定利用晚清乱局继续为自己谋富贵。有了些资本他就要自己创业,创业做什么呢?哈同琢磨着市场,晚清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洋行势必会大量涌入上海这个东方第一都市,洋行同中国的普通商店比起来绝对高一个档次,定会取代传统商店成为主流的零售业,现在洋行还不多,就做洋行!哈同就建立了自己的哈同洋行。

那时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么多,消费者较难“货比三家”,洋货由于其性价比高也受到市民的青睐,哈同经营洋货的利润极其丰厚。

几年苦心经营,哈同赚了不少钱。有了钱后的哈同眼界宽了,心也大了,他开始涉足更高利润的行业。利润奇高的土地买卖和放高利贷业务成了他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