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种分析,陈颂楠果断地引入“西门町”的经营理念,经营的货品以新潮服饰、鞋帽、箱包、玩具、礼品为主,同时设有餐饮、健身、休闲等设施,着力打造沪西商业时尚天地。
三年后,经过对商铺重新定位、装饰后,银宫商厦的招商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仅一楼到四楼14000平方米的400余个商铺,就卖出了1.5亿元,剩下的五楼和六楼成了公司的办公场地。
陈颂楠相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适度地冒冒险才是成功的关键。
◎微利是图
大海虽然广阔,但却由小小的溪流汇合而成。温州人在海边长大,对这一点他们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到了商场上,温州人有了近似的商业原则:微利是图,积少成多。
温州人认为:“微利是图”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他们认为:生意场上的事情,看大而未必大,看小而未必小。温州人能挣大钱,也绝不嫌弃小钱,他们挣钱有时是按角、分来计算的。他们响亮地喊出了“赚一厘钱也光荣”的口号,温州人就靠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累积,为其后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温州人的崛起是从制作小玩意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温州人经营的几乎全是赚小钱的买卖,如皮鞋、塑料袋、纽扣、铅笔、打火机、拉链、筷子、牙签等等。他们赚小钱的创业精神使得他们在经营活动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前仆后继,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发展。一厘利润一根的吸管、一分利润一支的铅笔、二厘利润一只的塑料袋、二分利润一只的鞋跟,很多人嫌钱太小,不值得做,但温州人认为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
当然,志向高远的温州人并不局限于小钱之中,他们赚小钱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利用小钱赚大钱。同时他们清醒地明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有一位批发商在中国小商品城日用品市场经营了多年,他卖的是微不足道的牙签,但就是这样的小牙签却让他赚到了钱。老板自己心里有一笔账:每天可以批发销售牙签几吨甚至十几吨左右,以10吨计,也就是1亿根左右,按100根毛利1分钱计算,每天获利1万元。是追求一双筷子赚1元钱,还是追求100根牙签赚1分钱?此温州人毫无迟疑地选择后者。因为前者代表着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对于“1分钱”的生意,很多人是不愿意做、也做不了的。他们在所有环节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并且靠良好的信誉吸引回头客,让“薄利”和“多销”良性互动,这样他们就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为自己找到了广阔的“蓝海”,想不赚钱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