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默对这次投标非常重视,他的投标方式非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我愿意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一部分钱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还将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找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哈默的真诚赢得了利比亚政府的认可,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而放弃的。
很快哈默也由兴奋变为烦闷——在租地上钻出的前三口井都是滴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就花了近300万美元,另外还有200万美元用于地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官员的交际费用。于是,董事会里有许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
虽然和股东之间意见不合,但哈默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决定坚持下去,他要和未来赌一赌。哈默的坚持见到了成效,不久,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井也出油了。这下股东们的心情可是从地到天。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10万桶,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
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测法,钻出了一口日产7.3万桶自动喷油的油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接着,哈默又投资1.5亿美元修建了一条日输油量100万桶的输油管道。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万美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吞并了好几家大公司,这样西方石油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石油行业的八大巨头之一。
哈默的一生都在全世界来回穿梭,他到处投资项目,兴办实业。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还不被全世界看好,甚至很多人不敢到中国来投资,哈默艺高人胆大,率先来到中国投资。他的冒险再次为他获得了大笔的利润以及很高的国际声誉。
犹太人几乎都是乱中取胜的高手,类似的例子太多,限于篇幅,无法一一道来,因此选择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哈同、摩根、哈默四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以便让读者了解犹太人善于在危机中赚取商机的这种能力和手段。
二、温州人,改革大潮中最活跃的精灵
有两个人在谈话。
“哪种人满世界跑,知道吗?”
“温州人啊,还没有见过什么地方没有温州人。”
“你错了,就有地方没有温州人。”
“什么地方?”
“三个地方:一个是没有钱的地方,一个是没有市场的地方,一个是没有商机的地方。”
“那还是你错了。”
“为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钱、没有市场、没有商机的地方,有吗?”
“让我想想,确实没有。”
“知道温州人为什么那么富裕吗?”
“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