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机篇(9)

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俄需要大约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会来了!哈默立刻向苏俄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换取苏俄的毛皮、宝石等货物。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初战告捷。

没隔多久,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还和列宁交上了朋友,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成为苏俄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一跃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多家公司在苏俄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哈默几乎垄断了苏俄的对外贸易,每次交易中他都能挣到大笔的钱,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成为当时最有钱的人之一。 1929年至1933年,全世界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作为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自然受伤最为严重,无数的企业破产,无数的人从高楼跳下,无数失业人员等着国家的救济,整个美国被笼罩在萧条中,人们都心灰意冷,绝望透顶。

哈默过得也很不如意,但他坚信未来一定会变好的。他思索到:美国长此这样定会国将不国,所以必然会有变革,一旦出现变革,机会就会随之而来。

1933年美国总统竞选,在所有竞选人中,哈默极其看好罗斯福。罗斯福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曾当选过美国总统,罗斯福政治世家的优势是其他竞选人没有的;再者,罗斯福为人坚毅沉着,其演讲才能非同寻常。这时他便开始了一番大胆的假设:如果罗斯福成为总统,他一定会实行新政;一旦新政,必然会刺激国内消费和需求,到时禁酒令也会被废除。禁酒令被废了,人们就可以敞开肚皮喝酒,各类酒的需求必然会大增。酒的需求增加了,作为配套产品的酒桶也会出现空前的需求。

哈默当机立断,开始行动了。他利用和苏俄的关系,从苏俄买来大量木材,建了几个大型的酒桶加工厂。当时人们都很不解,认为哈默疯了。不想后来罗斯福果然当选为总统,禁酒令也被废除,哈默生产的酒桶立刻被抢购一空。通过卖酒桶赚了一大笔后,哈默又以数倍的价格将那些酒桶加工厂高价卖给其他人,自然又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收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利比亚在全球进行招标来开发油田,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参加投标的公司并非都想开发油田,有些公司希望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从中赚一笔差价;另一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公司,虽财力不够雄厚,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业的经验。利比亚政府允许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标,因为他首先要避免的是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资金有限等问题。

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与那些石油巨头相比,实力悬殊太大,和他们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哈默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哈默知道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