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机篇(12)

第二天一早,陈氏两兄弟提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就是农民常用的那种口袋,现在城市里很难看到了)。蛇皮袋外表虽然很难看又脏,但里面内容却很丰富:足足有65万人民币。两人提着蛇皮袋,非常谨慎地坐上了开往上海的长途汽车。当然,他们没忘记随身带上一本不知什么名称的集体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因为温州人都知道,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大上海,谁都害怕与个体、私营经济打交道。

两兄弟把他们的钱一下子全砸到了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而不是沿马路的门面。合伙人都非常纳闷,竞争对手心中都窃笑这两人不会花钱。

陈氏两兄弟对别人的嘲笑不理不睬,他们心中有自己的算盘: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到那个时候,他们必然大赚!到1991年11月底,陈氏兄弟的65万元投资全部落实了。陈氏兄弟的上海合作伙伴有村办企业、市属企业、部队大院之分,但是联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改造成活动房式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五年不变。

事情的发展没有出乎陈氏两兄弟的意料,没过一年,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造工程就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大张旗鼓地搞了起来,当初笑话两兄弟的人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1992年12月8日,杨高路改造工程竣工。陈氏两兄弟也正在算他们的收益:总投资65万元改造了活动店面109间,现已出租98间。留下11间囤货居奇,要获得更大的收益。每间租金年均8000元,65万元投资一年内就完全收回了。随着浦东区的开发与上海经济的发展,杨高路的铺面租金年年猛涨,陈氏两兄弟赚得不亦乐乎。

◎ 有胆,还要有勇

其实很多人都有各种冲动,比如想换工作干别的,但又怕找不到好工作,就不换了;想辞职去创业,但又怕血本无归,就不辞了;想去拜访某个客户,但怕被拒绝,就不去了。胆子人人都有,一个唯唯诺诺的人被逼急了也能面目狰狞。但我们缺乏的是胆子加勇气,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了机会,也想去做点大事,但一想到各种艰难,要么是偃旗息鼓,要么是半途而废。胆量是一瞬间的产物,能激起人的雄心,而勇气则需要长期坚持,没有勇气,再大的胆量也要消沉。

从来没有听说过“农民包飞机”的怪事,但王均瑶(均瑶牛奶创始人)就做到了,后人温州人就称他是“鬼”胆包天。

1990年温州有了机场后,有到北京的,有到天津的,有到武汉的,可就一直没有长沙航班。其实在长沙的温州人很多,每年春节就有大批温州商人困在长沙回不了家。王均瑶大胆设想:大客车可以包,为什么自己不能包一架飞机飞温州?有人笑他做梦,他回答:为什么不试一试?

在人们的不解与冷眼中,胆大的王均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包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