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章 老 师(2)

学校也要进行自传教育。学生应该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对比现在的自我概念与之前的自我概念。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断再现的人生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有力地暗示学生的未来。通过心智研究课堂上的讨论,青少年可以交换彼此的记录和自传,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不同。学生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朋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青少年很害怕别人认为自己古怪或怪异,也害怕被人看到自己和一个古怪离群的人在一起,这都会妨碍一些青少年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本能的不安。

通过自我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竞争优势,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感兴趣的事。把内在洞察力与之相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自我和未来人生的错误看法。这些内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做好长期自我观察的准备。

要加强内省,学校可以要求学生设想自己的未来,但有的家长很难做到这一点。家长过多地盘问孩子对未来的看法,会让孩子把它看成微妙的压力或压迫, 从而招致子女强烈的反感。孩子很想让父母喜欢自己,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于是他们就想把这个弱点隐藏起来。学校环境可能更适合帮助学生克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当身边的同学也面临着相同问题的时候。

增强预测能力

增强预测能力需要不断地演练。学生在写自传时,可以试着做一些关于未来的理性猜想——通过论文写作、口头介绍或图示说明的方式,都可以。学生要明白这不是在签署什么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但是他们应该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12 年后,你最有可能做什么呢?你认为到时候自己的生活会怎样呢?”

长远的预想可以让学生收益匪浅,但是如今几乎没有人这么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未来的设想是不断变化的,要他们为此编制一个档案是很有启迪性也很有意思的。例如,学生可以记下:“我以前常梦想将来做个护士,但现在发现我还是比较适合做一名社会工作者。”

除了设想今后的生活,学生还要学会成为未来主义者。在心智研究课堂上,学生应该思考一些宽泛的问题。例如,“你觉得20 年后,在这个国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明年学校里的情形会是什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与重要的假设和推论相结合:“如果爆发了经济危机会怎么样?如果我们的石油储备都用光了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人们可以去太空遨游,并在其他星球上定居会怎么样?”这类假设能够培育学生的预测能力。

自我启动

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自我启动的人。教室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所,在那儿,学生可以放心地进行智力冒险,提出标新立异的想法,并在作业或项目里展示个人的首创精神。学生要有很多机会独立学习并因此在学习成绩上得到额外的加分。在理想状态下,每个学生都应该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就这个主题进行三四年的自学( 在老师指导下)。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个人化专业技能和深厚的学识。这种长期的智力探索应基于学生本人长期的爱好和热情。

青少年应该尝试各种成年人的角色。学生可以写或研究有关这些角色的案例,并提出假设:“如果我决定在本州竞选参议员,该怎么做呢?”或者,“我怎样才能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珠宝店呢?尽管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钱来创业。” 老师和同学应该一起参与其中,找到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目标的策略。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雄心和动力,同时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否则这扇大门就会被关闭。如果做得好的话,这个找到职业道路并清除路障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慢慢地认识到一个激励人的口号——“有志者,事竟成”。

解 读

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教学艺术创新的要求和众多令人目眩的选择。在对各种选择进行筛选的时候,学校应分清主次,了解哪些东西应该优先采用,并予以加强。综观教育史,在学校里死记硬背一直是认知行为的主渠道。课堂考试也是要求学生机械地回忆事实,或像机器人一样对程序指令作出反应。但随着获取信息的新技术的出现,我们的大脑存储器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重视记忆。这种改变可以节省时间并解放大脑,以加深理解。在众多变化之中,这种改变也可以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翻阅笔记( 开卷考试)。

对理解力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时,作为努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该让他们懂得理解力的内涵。学生应该参与和概念形成有关的特定的心智建设,掌握一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并有一个图册本,用图表绘出他们在学一门课时所要学到的重要概念。老师要鼓励学生画出所有重要的概念并保存在概念图册里。

学生还要学习语言学,因为很多需要理解的原始资?都是通过语言进入大脑的?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校里,用言语表达的观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心智研究课程应该包括一部分关于语言学和语言工作原理的简易课程。

理解职业期望

不幸的是,理解职业期望还没有在教育领域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无知而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工作对他们的期望。他们没有理解工作要求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