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章 内 省(2)

积极的自我评价

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就能更轻松、更满意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重要的是,这样的信息应当是公开的、公认的,而不是隐秘的或者潜意识的。父母和老师必须鼓励这种思考和讨论,因为很多孩子从来不主动这么做。课堂讨论、车上谈话以及临睡前的谈心都能够揭示出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及这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六到九年级和高中的孩子们应该通过思考他们的优势、劣势、喜好以及上述所有特征的共性,来不断评价他们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培养自我意识。

他们还应该注意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趋势。比如,“我似乎对人们彼此间交往的方式越来越感兴趣。”这个思考过程不需要正式的性格测试,孩子自我认识的结果应当在他过了青春期以后进行修正。我主张让孩子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非正式的自我描述,一些早期教育专家甚至希望更早地引入这项活动。

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孩子们和家长们讨论孩子或青春期少年的发展方向。(表略)

我认为类似的表格测试应当每年做两三次,尤其是中学生。父母或老师能帮助孩子或青少年寻找反复出现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要对他们进行过于简单的分类,将某人形象地描述出来要比将他归属到某一特定类型更有用处。这个人的心智试图向我们揭示什么呢?

在上面这些表中,注意到娱乐兴趣和知识兴趣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应当鼓励所有的孩子同时培养这两种兴趣。娱乐兴趣也许是对杂技、电脑游戏或游泳的热爱,学习兴趣可能是有关石头、矿物、爬虫或航空,只要有可能,这些兴趣应当逐步发展为专长和热情。孩子们应当培养一个或更多的知识兴趣,他们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深入研究,也可以不断涉猎并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不断发育的大脑应当同时吸收知识和娱乐兴趣。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注重心智的发展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喜好和兴奋点会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但有的孩子的兴趣比较集中和持续,他们的兴趣更新频率相对较低,对这样的孩子来说,抓住早期培养时机就显得格外重要。